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一个行业愈艰难,往往创新的活力也愈旺盛。肥料行业目前就处在这样的阶段。但是创新有真伪之别,当一个行业集体热衷于概念炒作的时候,最终会葬送它。比如,中国保健品行业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就是例证。肥料行业眼下前所未有的产品创新热潮,似也有步保健品行业后尘之势。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甲方:概念炒作虚火太盛

肥料变得越来越不像肥料,肥料行业所谓的创新虚火太盛。从全球看,中国肥料行业有一个很是让人不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热衷于在营销时“炫耀”产品的添加物及其特殊的功能,而肥料的核心组成———氮磷钾,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事实上,所有的肥料在其成本中,占比最大的是氮磷钾。

正如一位专家曾经疾呼的一样,不要无限扩大肥料的外延,肥料就是肥料,核心是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至于化肥使用过量造成的农产品品质和环境问题,不要企图都通过肥料本身来解决,而应该从施肥管理、栽培管理、农化服务等多方面入手。一窝蜂去夸大养分之外的功能,一味地强调所谓卖点,会将中国肥料行业带入歧途。目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乙方:产品创新空间巨大

传统肥料的弊端,导致了中国农业面临越来越突出的生态困境,所以对传统产品进行创新,这是必然的,无可厚非。尽管在创新过程中存在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但不能因此以偏概全,否定所有人的努力。

事实上,肥料创新是全世界的共同趋势,传统肥料的加工制造工艺尽管已经相当成熟,但对传统肥料的革新改性,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与其他工艺先进的国家相比,中国肥料工业还有不小差距。有专家就说过,同样是15%-15%-15%的复合肥,一些进口产品肥效比国内好,即便在国内,不同企业的产品在使用效果上也存在差距。为什么?这充分说明肥料的技术提升大有可为。在中国,由于土肥水高效利用大势所趋,由此催生了肥料产品创新的强烈需求。

概括地讲,肥料产品创新需要实现“三化”。一是配方肥精准化,结合测土数据,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施肥配方,突破“大配方”的局限,让配方肥更加精准;二是常规肥增效化,通过调整养分形态,添加氮肥增效剂、脲酶抑制剂等,有效提高尿素、二铵、复合肥等常规肥料的肥效,实现减肥增效;三是有机肥无害化,采用高温堆沤发酵、微生物降解等技术,提高有机物料腐熟程度,杀灭病原菌,降低抗生素含量。


以下新型肥料,打着创新的名义,其实是专门骗人的,要小心!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打着“低价销售”的幌子,在含锌尿素、多肽尿素上动起了歪脑筋。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25%氮含量的多肽尿素和含锌尿素。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从经销商提供的产品包装袋上发现,产品外包装将“尿素”字体放大,没有按照国家要求,产品显示执行的是企业标准。同时,将N、Mg、Zn、S等成分,全部都算作了总养分,并凑足46%,从而误导消费者。农户如没有识别能力或者不仔细辨别,通常会按照普通尿素购买,如果按照正规尿素施用到地里,势必导致农作物后期缺氮。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每年小麦、水稻、玉米追肥时节,市场上各种形式的山寨尿素泛滥。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如上图,该产品包装标识为“腐植酸有机尿素”,执行标准为Q/CGYZ003-2006,属于企业标准,含氮量仅有18%,远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且名称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属于假“尿素”。

许多肥料小厂家在“尿素”这个词上下功夫、做文章。创造出一些概念型的,夸大功效的新型“尿素”。其包装袋上标注的执行标准都不是GB 2440—2001。 GB才是国家标准,许多厂家标注的是企业标准,如下图: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还有许多厂家用含氮量25%氯化铵来按尿素销售。往往标注为GB/T2946—2008的,都是氯化铵。包装袋上标注N≥25% S≥8% Zn≥2%等等,把所有养分都加起来凑成46% 的。如下图:

肥料,越来越不像肥料!不“吹牛”咋赚钱?

不是说氯化铵不好,其实氯化铵是很好的追肥,特别用于水稻追肥效果很好。而是氯化铵成本远低于尿素价格。

黑心厂商就是利用了农民贪便宜,对农资产品不认知的心理坑农害农,

上述含锌尿素、多肽尿素,从氮含量来看,很有可能就是硫酸铵,但正规尿素要比硫酸铵价格贵很多。希望受害的农户能拿起法律武器,向黑心经销商要求索赔,同时更要擦亮眼睛,购买有行业标准的正规改性尿素产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