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最近,教育部下令對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展開了專項治理。

其中治理內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

現在“搶跑式”教育多嚴重?

其實不光是幼兒園小學化,我們的教育現在從小到大、從一線到二三線城市幾乎每個階段哪哪都在“搶跑”、“速成”。

去年某機構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1280名接受調查的上海家長中,98%都在“搶跑”,55.5%的家長把“幼升小”準備期提前至幼兒園中班。

上海這樣,北京也是。睿媽身邊的幼教老師抱怨說,雖然小學是7月份才發入學通知書,但北京很多孩子早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已經離開了幼兒園準備“幼升小”,現在的幼兒園大班很多“空巢”現象。

幼升小如此,小升初亦然。看新聞報道,剛放暑假,杭城新華書店十天內買掉了近5000本初一數學書;一個杭州媽媽給即將“小升初”的女兒報了11個培訓班,其中語文、數學就各有3個,因為“周邊孩子都在報班學”。

11個培訓班!這是什麼概念啊?!孩子根本沒有玩的時間!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記者隨機採訪正在上暑期補習班的小朋友

乃至高中、大學、讀研也一樣,處處都是搶跑式備考。因為做家長的總覺得:孩子的教育路徑是步步為營,一步晚,步步晚,一步錯,步步錯!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搶跑式”教育好不好?

已經到了國家層面都在出手管制的地步了,不言自明,非常不好!

依據教育理論,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模式本應是“遊戲模式”,而不是“教學模式”!現在很多幼兒園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短期舒緩了家長的焦慮情緒,但長期看對孩子一點好處都沒有。

且不說孩子應有的童年樂趣被剝奪,孩子身心俱疲,孩子的學習興趣也會受到挫傷。孩子提前學過高年級的知識後,反而會導致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不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更有甚者,搶跑後雖然一時跑得快,看長遠卻跑不遠,到後面甚至跑慢、跑不動了。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教育界有個“三年級現象”,即在幼兒園階段學了一些知識,在進小學時測試分數高的孩子,三年級成績開始下滑,而另外一些在幼兒園遊戲玩得盡興、個性能力發展充分的孩子,到了三年級,成績開始反超一年級時成績更好的孩子。

上海知名小學校長張人利一直在說要“科學育人”,“人在什麼時間,學習什麼學科,是有規律可循的。搶跑了,也是白搭”。

他以“有理數”的學習為例,上海曾進行過兩輪課改,第一輪,把“有理數”放在小學階段學習,大約需要60個課時;第二輪,“有理數”被放在了中學階段,僅花費20個課時。“既然中學階段到了這個認知時間了,就該抓緊學,放在中學更合適。”張校長覺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說法有道理,但他覺得“起跑線”不是通常家長認為的“越早越好”,而應該是“越合適越好”。

想想也是:一年級要花5堂課來學的知識點,按學校計劃到了二年級再學,一堂課解決問題,豈不是更高效,老師學生和家長三方都舒服!

以上,還只是從學業角度看問題,實際上,學業之外的很多東西很容易在搶跑、速成式教育中被忽略。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在小學上中學的課,到了大學裡,反而要補幼兒園該學的東西,比如行為習慣,人格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等等。

太多太多從應試教育磨出來的高分孩子,到了大學或者出國留學,突然間不用考試,就毫無方向感了。很多大學生因為習慣了跟著考試走,離開了試卷,似乎就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新知識;還有思想上的依賴性,因為從小習慣於照著父母老師說的做,而不習慣問為什麼這樣做,無法從被動式服從轉變為主動式創造。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很多我們中國的孩子出國留學,發現不適應,除了語言文化上的差異之外,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批判式思維和獨立人格。

這些軟性或者隱形的競爭力往往被忽視,但它們卻是決定一個人跑多遠的重要因素。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教育是慢的藝術,推遲放緩又如何?

教育是慢的藝術,曾經有人說:什麼叫教育?教育就像養花一樣,一邊養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

現在教育體制下,從幼兒園就開始快跑,如果懂得反其道而行之,推遲、放慢教育的節奏,會怎樣呢?

曾經寫過一個用7年時間給兒子開發全球十大課程的逗逗爸爸,他曾經讓孩子推遲1年上小學,利用這1年的時間去遊歷,之後每逢假期便帶孩子去全球各地旅遊探索,每到一處都收穫滿滿學識和見識。在爸爸刻意推遲、放緩教育節奏下成長的逗逗有什麼變化呢?

以前靦腆內向,現在大方開朗,胸懷和格局遠超同齡人;

因為近距離看過無數自然現象,鍛煉出很強的洞察力;

因為見識過全球的文明瑰寶,具備很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最關鍵的,是逗逗更加信賴爸爸,父子關係更親密了!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有一個朋友是做留學輔導的,他是個耿直人,有時會在輔導一段時間後告訴學生:你程度還不行,多準備一年出去更為明智。因為即使已經被美國英國的大學錄取,一般都能申請推遲入學。他建議學生等有了實力再去,可能表現會更優異。

但是很多的學生和家長不理解:身邊的同學都出去了,許多不如我的也出去讀書了,怎麼偏偏我要留下來為了留學“復讀”?孩子對於未來新環境充滿了期待,恨不得趕緊去體驗,而家長也覺得準備了那麼久好不容易錄取了,還不趕緊去讀等什麼。最終到了國外發現上學上得很吃力,各種不適應,好不容易捱到畢業回國找工作,發現薪資不理想,變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海歸族。

在美國,學生流行gap year(間隔年),通常是在高中後大學前,或者大學後工作前空出一年,花時間旅行、做志願者或其他想做的事情,藉此更好地瞭解自己,接觸社會。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實際上,間隔年最初是從英國興起,現在仍是歐洲國家很常見的一種做法,一些大學會主動提示學生,如果想要申請,你可以隨時選擇申請間隔年。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高中畢業之後,用一年的時間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知識,這樣在上大學後能更有效地吸收和融入。留學海外知名大學的教育費用日益飆升,想要把孩子送出國的家長總歸希望高投入能有高回報,孩子更成熟、對未來發展更有目標感,出國留學讀書才不枉費家庭和孩子自己的巨大投入。

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這裡面有好幾層意思:

第一,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學習方式方法,每一個孩子成才的途徑沒有確定指向。而且不能以唯一的標準“成績”來衡量孩子的好與壞。

第二,適合孩子脾性和特長的教育方法才行之有效。不要看到鄰居家的孩子琴棋書畫什麼都學,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學。父母是博士是成功人士,所以子女就要比別人學得多一些,也要比別人優秀,這樣思考問題就錯了。不適合孩子的學了沒用,一定要學這個孩子內心喜歡的東西。

第三,符合階段規律的教育更高效。每一個學段都有每一個學段的特質,都有學段不同的重點。比如學前階段,應該著重於學習禮貌,瞭解生活常識,培養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和閱讀習慣等,而不是學習小學生文化知識;高中階段,孩子要能夠認識自我、定義自我、瞭解大學、選擇專業,而不是一上來就瞄準高考。

中國“搶跑式”教育的後果:跑得快一時,卻跑不遠一生

如何在這個焦慮的社會不焦慮

睿媽很能理解當下父母的狀態,因為睿媽就是一個偶爾被焦慮、不安裹挾之下的媽媽。我們都活在這個幾乎全民焦慮的當下社會,父母怎樣做到不焦慮?

睿媽覺得還是要理清幾個根本問題:

1、我們為什麼生養孩子?

2、做為父母我們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我們自己做到了嗎?

3、我們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麼?

5、目前孩子健康快樂嗎?

當我們弄清楚這幾個根本的問題,心中有了標準(孩子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為準),有了目標(首先要品性良好,其次才是成功成才,但成功成才的目標應該是合情合理的,不要用父母做不到的寄望於孩子),才不會被外界壓力所左右和脅從。

很多時候孩子的不快樂,是源於家長的不快樂、焦慮恐慌。其實想要改變孩子不快樂的狀態,還是要先改變父母自己的心態。“改變”說來容易,難在家長不堅定,不堅持。

堅定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最珍貴的,放下自己心中期待的完美小孩,接納自己的孩子,用心去觀察、傾聽孩子。

堅持給予孩子適合的教育。作為家長,擺在我們面前有兩個選擇,與大環境共舞,或者甩開大環境,按照自己認為對的教育理念來。

只是,現實中,有太多家長在兩者之間騎牆。不堅定,不堅持,這樣的家長痛苦,孩子遭罪。

文丨睿媽Grace

廣州青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課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這裡有最有趣的青鹿人,立志做最好的智慧課堂,挖掘最新鮮的教育資訊,分享你最關注的熱點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