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餵的「毒藥」,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2015年,朱雨辰就曾在訪談中吐槽:我本來是很獨立的一個人,只是家人介入的太多,技能都開始退化。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隨著節目的推進,你會發現,朱媽媽是真的“事無鉅細、體貼入微”。

她每天早晨四點起來為兒子熬梨汁,一堅持就是十年。

兒子到哪兒,她到哪兒,她的電磁爐也跟到哪兒。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她似乎不覺得累,反而樂在其中:我的宗旨就是,不管兒子走到哪裡,都會給他提供一個溫暖的廚房。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以前的節目中,朱雨辰也說起過,媽媽每天都會為他做鮮榨果汁。

就算是在外面,也必須趕回家喝掉,才能去繼續做自己的事。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這讓朱雨辰都開始懷疑:我在你眼裡還是個人嗎?還是就是一個桶?

旁人覺得難以置信,朱媽媽卻非常自豪: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的兒子。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節目開播之初,朱媽媽說,兒子要求她不要把自己描述成“媽寶男”。

朱媽媽反問媽寶不可愛嗎?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主持人維嘉提出質疑:會不會給兒子很大壓力?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朱雨辰也覺得壓力很大。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之後更明確表示: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既然願意進門,就要擔起責任。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大張偉無法理解:感嘆男耕女織的年代已經過去很久了。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寧靜也委婉地告誡女性朋友:一定要充分了解對方家庭之後再選擇嫁不嫁。

朱媽媽強調說,她瞭解兒子的每一段戀情,並且干涉其中。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朱雨辰的姐姐看著媽媽的“無私奉獻”,對婚姻充滿恐懼,她害怕承擔不了結婚後的責任,所以至今未嫁。

朱媽媽也知道,兒子就算結婚百分之五十都是為了滿足她的心願。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兒子外出拍戲,她盯著各種投票榜為兒子投票;把兒子的每條微博都抄在本子上……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她的確是為兒子付出了一切心血,可正是這些付出,讓朱雨辰覺得“你會把我搞死。”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2

節目播出後,朱媽媽的教育方式遭到了炮轟。

但生活中和她一樣,擁有類似育兒觀的父母其實不在少數。

說到底,朱雨辰媽媽不過是許多中國家長的一個縮影。

《請回答1988》中曾有一句十分動人的臺詞:“因為上帝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現實是,有太多的父母時時刻刻都在插手孩子的人生,恨不得把孩子的一切都攥在手中。

小時候的各種早教班,興趣班,奧賽班;成年後選什麼專業,交什麼朋友,幹什麼工作……

小到吃什麼水果,大到和什麼樣的人結婚,一切都要在家長的掌控之中。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中國版天台告白,用盡全身力氣拒絕蘋果和雞蛋的男孩

父母揮舞著“經驗之談”的大棒,為孩子鋪好一條通往指定方向的道路。

看似是讓他們避開“歧途”,卻也剝奪了子女獨立思考和自主選擇的能力。

斯坦福大學新生主任、教育專家Julie Lythcott-Haims在《怎樣養育一個成人》中提到,她在擔任斯坦福大學新生主任時,發現有越來越多成績和理論學習無可挑剔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父母對孩子抱有過高期望,在生活上包攬一切。

孩子們一旦脫離父母的庇護和指引走進社會,就變成一個沒有思想和獨立生活能力的巨嬰,甚至步入“啃老”大軍。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BBC訪問了2000名1946年前後出生的人,探究他們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健康狀況。

結果發現:父母過度的關心與控制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和自我身份認同。

另一項研究表明,在父母控制慾強,孩子成長過程中約有7%到10%產生過自殺的念頭。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寫到:“我們在母愛中間發現自戀的因素,因為她一直把孩子視為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母親對孩子的愛和痴迷可能是對自戀的一種滿足。”

對父母來說,施加於子女身上的極度控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與再延伸。

更可怕的是,父母價值的實現往往是以抹殺子女自身價值的實現為代價。

近期被稱為“臺灣版《黑鏡》”的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引起了許多人關注。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在前兩集《媽媽的遙控器》中,離異的媽媽奮力爭奪回兒子小偉的撫養權讓人感動。

原以為是一個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的感人故事,隨著劇情的展開,奇怪的事情接連發生。

小偉發現每天起床,日期都顯示星期三,上學路上會撞到同一個人,學校發生的每一件事情,老師同學說的每一句話也都和昨天分毫不差。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在接連三天的重複生活之後他終於明白:媽媽手中的遙控器能控制他的人生不斷倒帶,讓他一次次修正今天犯下的錯誤,直到媽媽滿意為止。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小偉稍有忤逆,媽媽就會讓他倒帶重來整理好情緒;

考試成績差,倒帶重來,再做一遍試卷;

補習班跟不上,倒帶重來,學第一天內容;

遇上喜歡的女孩,倒帶重來,兩人變陌生人;

割腕自殺,倒帶重來,直到他不想死為止。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小偉在一次次倒帶重來中成為了媽媽希望他成為的樣子:一個衣著光鮮的成功人士,一個言聽計從的媽寶男,一個被媽媽遙控器支配的傀儡。

直到再一次聽到初戀的消息,小偉決心反抗。

他偷走了保險櫃裡的遙控器,以為終於能掌控人生了,媽媽卻在身後大喊:“你以為遙控器只有一個嗎?”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這樣依託於科幻外殼的駭人故事在現實中當然不會發生。

可惜,恨不得孩子的人生能夠倒帶重來、完美無瑕的父母大有人在。

3

然而有時候,關懷越多,悲劇越多。

對孩子、對父母,都是如此。

幾年前,江蘇省無錫市某人民法院的離婚案件數據表明,有70%的離婚案件是由父母的過度干涉導致的。

一對十幾歲孿生姐妹曾因受不了父母的管教,在稀飯中摻入老鼠藥,將親生父母毒死家中。

父母和子女本該是彼此最親密的人,越界的親密,只會會導致整個家庭的崩潰。

沒有界限感、控制慾太強的父母對子女是種災難,對他們自身又何嘗不是一種折磨。

朱雨辰的媽媽多年來為兒子所做的一切都身體力行地證明了她的話:“我是用整個生命對待我的兒子”、“我完全沒有自我”。

讓人唏噓又惶恐的同時也讓人反思,“一切為了孩子”到底經不經得起推敲。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有言“父母對孩子的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為子女包辦一切唯獨沒有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看似忘我的奉獻,卻因為愛之無度成了重重縛在孩子身心上的枷鎖。

南京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黃菡明確表示反對“一切為了孩子”。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我理解的養育孩子最重要的兩點:一是,維護健康親密的夫妻關係;

二是,讓自身努力成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那種人,不是讓孩子努力。

保持良好的夫妻關係,讓孩子看到,在工作之外,你還能處理好你和配偶的關係,並且是帶著愛的感覺的。

他們的父母有自己的日子,任何一方都有獨特的價值,都有努力追求的東西。

如果父母一切為了孩子,那麼他們自己在哪裡,如果父母可以沒有的話,那孩子會覺得他也可以沒有。”

保持界限感,是讓雙方都遠離“折磨”的“秘密武器”。

前幾天一則新聞上了熱搜,上海師範大學的一個女孩子為攻讀博士和不理解她的男友分手。

不少人覺得,女孩子還是應該早點談婚論嫁,為了讀博分手實在不值得;還有人說,不知道她家長有多苦惱。

女生的媽媽卻力挺女兒,面對網友們的嘲諷,媽媽雲淡風輕:“有魅力的女人,永遠不愁嫁”。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來源 / 梨視頻

這就是為人父母該有的界限感:子女不是父母的傀儡,他們有選擇的權利,父母能陪伴、指導,決不應該夥同別人一起“綁架”孩子。

缺乏界限感的家庭就像一片沼澤,時間長了,就有“窒息”的危險。

親密也留有空隙,才是健康的家庭關係該有的樣子。

別讓親密變成悲劇,還自以為這是愛。

妈妈喂的“毒药”,我一喝就是3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