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牛津上課去!——聽聽北京華信醫院婦產科醫生的培訓感想

走,到牛津上课去!——听听北京华信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培训感想

編者按:北京華信醫院婦產科醫師侯俊光,2016年在醫院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中獲得第一名、在清華大學第七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中獲一等獎;2017年在北京高校第十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三等獎。近日,侯俊光由清華大學公派參加英國牛津大學英文課程教學培訓(EMI)。

作為世界聞名的頂尖學府,牛津大學在過去數百年間一直以其在教育、科研、醫藥、數學、經濟及歷史等各領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而著稱。牛津大學的課堂有啥特別之處?和國內有啥不一樣?一同與侯俊光醫生分享吧!

牛津大學EMI創始人Julie Dearden和EMI顧問及高級培訓師Tom Spain等擔任本次課程主要的導師。不知不覺中,培訓時間近半。在近一週裡,我對於全球頂尖學府的教學方式有了很多深刻的體會,分享幾點感受,希望能對大家今後的學習和臨床教學有新的啟發和思考。

讓學生享受知識的快樂

牛津大學教授們教學的出發點是讓學生愛上自己的課程,並能從中獲取知識的快樂。這一點與國內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大量知識灌輸的做法是不一樣的。

在牛津大學的課堂上,感受是歡樂和輕鬆。輕鬆是因為老師不會在課堂上講很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課本上內容都是課前發給學生預習和查閱的相關資料(所以學生在課下都是非常用功的)。在課堂上,老師不會把課本上的內容講得面面俱到,但絕對會將知識重點讓學生充分掌握。歡樂是因為老師會和學生有非常多的交流和互動,整堂課甚至一上午都是師生互動,形式多樣。

互動過程中,學生需要不停思考、總結和發言,其腦細胞的“損耗”程度完全不亞於國內課堂海量的知識記憶。因此,牛津大學課堂目的是針對一個重要知識點,啟發和提高學生自主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絕非學到知識本身。

課堂小技巧體現智慧用心

牛津大學的教授們授課看似隨意,但每個細節卻飽含深意和技巧。有一個例子讓我非常深刻:課堂上最前排的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比較小,Tom教授聽得不是很清楚,但Tom教授卻並不靠近學生嘗試聽清楚,而是慢慢走到教室最後一排,和這位學生站成對角線。

對這個行為我們甚是不解,Tom教授解釋道:不靠近反而走遠的原因是,站得離學生遠一點,學生就會本能提高音量讓老師聽清楚。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讓學生大點聲,這樣會激發學生的自信和參與度。站在對角線上的目的,是使全班同學位於他和這位同學對話的中間位置,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聽清回答,而不是讓學生僅僅面對老師一人。

Tom教授認為課堂上的交流是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不僅僅是老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問答。從這個很小的細節中,可以看出牛津大學的教授對課堂教學技巧的深刻思考和研究。

遊戲中學會思考總結

牛津大學的上課方式遠遠不僅限於課堂,當老師發現學生有些疲憊時,也會採取多樣的方式繼續授課,並且充分保證課程質量。

不同於國內的45分鐘授課,英國一堂課在60~90分鐘,差不多是一部電影的時間。對有一些課程,教授們會特意設計成戶外課,採用類似幼兒園小朋友玩遊戲的形式,在“遊戲”過程中,啟發我們思考問題、交流看法和分享經驗,最後教授會對每一個環節進行總結和昇華。

我們發現,其實大部分的答案最終不是教授講出來的,而是在遊戲的過程中我們自己去思考、總結出來的。我覺得這個過程非常有意思,也特別有意義。

互動問答調動課堂氣氛

課堂的氛圍非常活躍,教授會鼓勵大家在課堂上隨時打斷他,這樣他會對大家不理解的地方及時解釋。如果課堂上同學回答問題不踴躍,教授們會運用非常多的技巧讓學生回答問題。

比如教授會在上課開始就提問一些非常簡單和開放的問題,比如ABCD四個答案都是正確的,非常容易。當學生緩解被提問的警惕性和恐懼心理後,教授會接下來讓學生解釋為什麼要選擇這個答案,這樣學生就被“騙”了。此外,教授也會通過分組、抽籤和多媒體手段讓學生積極、主動回答問題並參與到課堂當中。

在這裡,教授們會把核心內容通過互動、遊戲等方式充分鼓勵學生思考、交流和分享,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己發掘答案,而不是刻意讓學生去記憶,然後強化記憶。

走,到牛津上课去!——听听北京华信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培训感想

通過幾天的學習,確實讓我收穫頗多。2018年青年教師大賽又將開始,清華大學非常重視青年教師大賽以及青年教師的培養,希望北京華信醫院的同事、老師們都能踴躍參與,青年教師大賽不僅是一個比賽,更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每個人在這個過程中一定都會得到收穫和成長。

作 者:婦產科 侯俊光

攝 影:婦產科 侯俊光

關注方式:

1.點擊文章上方的“北京華信醫院”。

3. 掃描左邊的二維碼。

醫保編碼:05110006

諮詢電話:010-64369999

長按識別我院科室二維碼,為您提供更多專業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