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此時「擴容」,有何考量?

观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此时“扩容”,有何考量?

7月16日凌晨,俄羅斯世界盃落幕,法國捧起大力神杯,而八竿子打不著的義烏,卻因為一張網傳圖蹭了一把熱搜:

观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此时“扩容”,有何考量?

上週五(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擇優選擇電商基礎條件好、進出口發展潛力大的地方,在北京、呼和浩特、瀋陽、長春、哈爾濱、南京、南昌、武漢、長沙、南寧、海口、貴陽、昆明、西安、蘭州、廈門、唐山、無錫、威海、珠海、東莞、義烏等22個城市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作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和採購基地,義烏作為唯一縣級市入選。

這也意味著,自2015年3月杭州首開先河以來,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已增至35個。除新疆、青海、西藏、寧夏、山西等省區外,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已從部分試點進入全面鋪開階段。

在政策與資本紅利雙重刺激下,自2014年爆發以來,跨境電商如今已走入行業調整的“中場戰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此番再次“擴容”,到底有何深意?

穩定外貿

“加快發展跨境電商,不僅有利於更好滿足群眾消費升級和國內發展需要,而且有利於穩定外貿進出口。”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後,2014年被普遍認為是“跨境電商元年”。這一年,巨頭天貓國際和亞馬遜海外購高調入場,一批跨境電商企業獲得鉅額融資。跨境電商從小眾逐漸升級為主流。

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碼。2015年3月,杭州建立全國第一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16年1月,天津、上海、重慶、合肥、鄭州、廣州、成都、大連、寧波、青島、深圳、蘇州等12個城市也被納入。

從2014年至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跨境電商”。李克強多次強調:“千萬不能小看跨境電商等新動能、新業態。它們雖然在初創階段佔比不大,但發展勢頭迅猛,不僅能夠方便群眾生活,倒逼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而且能夠帶動物流、支付、快遞等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推動外貿進出口發展。”

據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14.2%,終於扭轉此前連續兩年下降局面。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三年來,我國海關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年均增長均達50%以上。艾媒諮詢今年2月發佈的《2017-2018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含零售及B2B)達7.6萬億元人民幣,2018年更有望增至9.0萬億元,拉動外貿功不可沒。

行業刺激?

商務部2015年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平臺企業已超5000家,境內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外貿企業超20萬家。

亮眼數據背後,也隱藏危機。

壓力首先來自政策層面。2016年,跨境電商“4·8新政”落地,明確由行郵稅改徵綜合稅,引發行業震動。新政實施前,諸如食品、保健品、奶粉、紙尿褲等商品,大多可通過拆包規避行郵稅,實際上承擔的行郵稅為零。但新政實施後,綜合稅率達到11.9%。

新政“殺傷力”立顯,跨境電商行業進入短暫“熔斷”狀態。為此,跨境電商監管過渡期政策歷經三度延期。2018年底,長達兩年半的過渡期即將終止,新窗口期又將來臨。

观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此时“扩容”,有何考量?

資本市場的熱情也是行業風向標之一。一旦出現政策風險,投資者的錢袋子就會收緊。統計顯示,相比2015年動輒數億美金融資,2016年跨境電商成功融資項目明顯減少,尤其大額融資更是難覓蹤影。

政策不確定性,加上受資本寒冬影響,一批小型跨境電商企業應聲倒下。

以寧波為例。寧波跨境電商企業集中在寧波保稅區。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寧波保稅區跨境進口貿易額為21.8億元,同比增長約6%。然而,截至2017年7月初,在寧波保稅區註冊的518家跨境電商企業中,有線上業績的僅75家。其中,排名前20位的企業貢獻了90%以上的貿易額,且絕大多數都來自京東、天貓國際等巨頭。

當跨境電商日益成為大佬們的“遊戲”,需要一些外部“刺激”,方能帶動新興力量生長。

平衡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中,明顯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西部和東北三省進出口增速高於全國整體。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新一輪佈局,或也有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考量。

傳統外貿轉型已成必然,尤其在當前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背景下,中國要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跨境電商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阿里研究院測算,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2萬億元,佔中國進出口總額約37.6%。隨著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一步“擴容”,行業有望迎來“第二春”。

观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此时“扩容”,有何考量?

李克強要求,各相關部門要在實踐中完善配套政策,支持跨境電商健康快速發展,打造外貿增長新亮點,保持住我國出口大國的應有地位。

中國跨境電商平臺以出口為主,大致佔85%,跨境進口電商佔15%。目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主要出口國為歐美等成熟市場,但由於近年全球經濟低迷不振,東南亞、南美、非洲等“一帶一路”新興市場仍有巨大發展空間。

每經記者 劉豔美

观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此时“扩容”,有何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