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實驗中學舉辦首屆「海右論壇暨國際中學生會議」 百名學生爲泉城文化發展提出「金點子」

山东省实验中学举办首届“海右论坛暨国际中学生会议” 百名学生为泉城文化发展提出“金点子”

7月13日至16日,山東省實驗中學攜手山東科技報社、山東大學等單位共同舉辦了首屆“海右論壇暨國際中學生會議”。此次論壇以“地域文化傳承與時代科技創新”為主題,來自法國聖馬洛高中和國內多所實驗中學的近百名學生參加。

山东省实验中学举办首届“海右论坛暨国际中学生会议” 百名学生为泉城文化发展提出“金点子”

山東省實驗中學舉辦首屆“海右論壇暨國際中學生會議”

在為期四天的活動中,百餘名中外師生代表不僅聆聽了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高成江教授帶來的有關求學、科研以及腫瘤免疫治療進展三個方面的主旨演講,還實地考察了山東省博物館、大明湖、百花洲、曲水亭街等具有濟南文化特色的景點,親身學習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魯繡的製作工藝,對濟南的地域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瞭解。針對本次活動的主題,來自全國二十多所學校的高中生不僅“泉城論道”,開展了三十多場分論壇主題演講,更是在“城市發展創意金點子大賽”中開動腦筋,為泉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建言獻策,體現了新時代中學生們的“文化自信”。

310餘篇論文匯聚青年智慧 海右論壇結出研究碩果

7月14日,首屆“海右論壇暨國際中學生會議”開幕式上,作為重頭戲,組委會專門為在此次會議論文徵集中獲得一等獎的學生頒發了榮譽證書,並邀請3組學生,就自己的課題進行了現場分享。其中,山東省實驗中學胡云舒和王心怡分享了他們團隊“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電子商務的路徑分析——以濟南市為例”的課題,他們聚焦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所面臨的傳承與發展困境,從蓬勃發展的電子商務角度為其出謀劃策,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

來自廣東江門一中的學生黃可勝則分享了他們的論文研究成果《世界遺產開平碉樓——華僑文化的載體》,他表示,開平碉樓作為廣東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是華僑文化的代表之作,其發展歷程與精神內涵具有相當的文化傳承價值,表現出愛國思鄉、開放包容、艱苦奮鬥的華僑精神。而來自上海市嚮明中學的學生倪清源則就學生如何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分享了自己和同伴的研究成果,他們建議通過學生對家鄉非遺文化的挖掘,從學生視角來重現歷史、重新審視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發展,尋找非遺文化與當代校園文化的契合點,通過學生的創意活動,讓非遺走進學生、吸引學生,從而得以傳承。

《海右論壇暨國際中學生會議獲獎論文集》是本次會議的重要成果之一。早在4月中旬,會議組委會就向省實驗中學部分國外友好學校、國內實驗中學聯合體學校和山東省的部分高中學校發出徵集論文通知和邀請函。截至6月15日,組委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生論文310餘篇,內容涵蓋科技、文化、教育、社會等多個方面,涉獵廣泛,內涵豐富,不乏真知灼見、獨到觀點的佳作。經過由專家教授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認真評審,會議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5篇、二等獎47篇、三等獎58篇、優秀論文75篇。

山东省实验中学举办首届“海右论坛暨国际中学生会议” 百名学生为泉城文化发展提出“金点子”

“本次分享與交流是中外中學生代表展示成果的‘舞臺’,也是知識思想和能力的‘比武場’,課題研究讓同學們在調查研究和展現過程中開拓了眼界、豐富了思想、提升了自信。”省實驗中學校長韓相河告訴記者。

近百名中學生“泉城論道” 彰顯青年一代“文化自信”

作為本次論壇的重要環節之一,7月15日上午的分論壇演講可謂是學生們的“主場”。來自全國十餘所學校的30多位中學生在地域文化論壇、科技創新論壇和跨界融合論壇三個會場中,開啟了激情而富有感染力的“泉城論道”。

山东省实验中学举办首届“海右论坛暨国际中学生会议” 百名学生为泉城文化发展提出“金点子”

學生韓子訸分享“網紅”章丘鐵鍋的文化背景

“新會陳皮與廣東文化、紙飛機中的數學模型、古詩詞中的中國煉丹術、章丘鐵鍋的網紅命運、基於物聯網的智能校園建設”……三個分論壇會場裡,有關地域文化、科技創新、歷史、經濟、交通、環保甚至民風民俗的研究課題都被學生們進行了酣暢淋漓的論述。來自山東省實驗中學的學生韓子訸結合近期頗受公眾關注的“網紅”章丘鐵鍋事件,敘述了其從默默無聞到一夜爆紅,再到跌落神壇備受質疑的跌宕起伏的命運,從傳統文化、經濟市場、消費者需求和政府的角度反思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讓不少因《舌尖上的中國3》而知曉章丘鐵鍋的外地師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這次論壇活動舉辦的非常好,給了學生們一個發現興趣、開闊視野和探究交流的機會。”山西省實驗中學教師趙婧一表示,現在很多孩子都沉迷於網絡遊戲,對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對科技創新也興趣不高。通過來自各省市學生們的分享,不僅對不同地區地域文化的差異有了更深瞭解,而且也讓他們意識到傳承與保護地域文化是每個人的責任,追求科技創新能讓社會更進步,國家更強大。

“因為我去過廣東,親身見過碉樓,來自江門一中的同學對世界文化遺產的闡釋和中國傳統環保意識的論道之精、觀點之深刻讓我歎為觀止。”山東省實驗中學副校長林寶磊向記者表示,齊魯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在所有中學生尤其是山東的中學生裡面樹立自己的文化的自信。作為年輕一代,他們有責任有必要去了解所生活地區的傳統文化,併為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而努力。

聚焦城市發展 全國中學生為濟南提出“金點子”

7月15日上午,結束了30多場的分論壇“頭腦風暴”,近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學生實地考察了大明湖、百花洲、曲水亭街等有老濟南特色的景點,為15日下午的“城市文化發展創意金點子大賽”做準備。

山东省实验中学举办首届“海右论坛暨国际中学生会议” 百名学生为泉城文化发展提出“金点子”

組委會為“金點子大賽”獲獎學生頒獎

在前期走訪泉城古街小巷的基礎上,與會學生以活動小組為單位向組委會提交了濟南地域文化發展創意金點子,並在7月16日上午進行了金點子現場答辯,為泉城發展提出了許多自己的真知灼見。最終,經過答辯,《琴書文化在現代化建設背景下的傳承與發展》《濟南名人故居的保護與發展》《在中學教育中弘揚濟南名人文化》等3個小組的金點子被評為“金點子創意大賽”一等獎,而牛星竹、蘭天啟、韓子訸3名學生則一舉斬獲金點子最佳表現獎。

山东省实验中学举办首届“海右论坛暨国际中学生会议” 百名学生为泉城文化发展提出“金点子”

張泳欣等獲獎學生分享活動體會

“杜甫寫下‘濟南名士多’的詩句時,並非刻意奉迎,因為濟南的名人故居曾有四十多處,但隨著城市建設,不少名人故居讓位於‘發展經濟’,所以我們建議濟南要做好名人故居的保護工作,因為這是一座城市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蘭天啟告訴記者,有關部門可以效仿“河長制”,對古建築片區實行“樓長制”,將名人故居的管理保護責任到人,從而將名人故居的保護落到實處。

山东省实验中学举办首届“海右论坛暨国际中学生会议” 百名学生为泉城文化发展提出“金点子”

學生們從穿針引線開始,學習魯繡製作

學生董嘉和表示,這幾天她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們體驗了魯繡與魯班鎖,走進了大明湖、百花洲片區體驗了泉水文化,這種與泉城濟南的近距離接觸,讓他們對濟南有了一個更加直觀的瞭解,感受到了濟南的開放與包容,更感受到了泉城濟南的魅力所在。

山东省实验中学举办首届“海右论坛暨国际中学生会议” 百名学生为泉城文化发展提出“金点子”

3名學生斬獲“創意金點子大賽”最佳表現獎

“學生們提出的‘金點子’都是在對濟南市情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查閱了大量資料而提出來的,許多建議都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韓相河告訴記者,學生們的建議涉及濟南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他們視野開闊,提出的建議有細節有情景有大方向,不少點子邏輯清晰,引經據典,數據確鑿,“從學生們提出的‘金點子’不難看出,學生們的思考與創新,他們能夠在深入挖掘傳統文化時代價值的同時,探尋其中所蘊藏的解決當代社會問題的重要啟示,希望學生們能夠成長為傳統文化的堅定守望者、社會進步的有力創造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