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今日小暑。傳說中真正的夏季到來的日子。小夥伴們有沒有感受到一陣賽過一陣的熱浪呢?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今日小暑

說起與古人消暑神器——扇子——相關的詩,在很多人腦海裡排名前三的一定有“輕羅小扇撲流螢”這句吧。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即使這首詩的全名叫作《秋夕》(作者是唐代的杜牧),妥妥的跟夏天沒有半毛錢關係啊!

不過也許“秋老虎”一說從古代就有了呢?

算了,此處不做發散,還是言歸正傳。

《秋夕》全詩是這樣寫的: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看完全詩,或許以前只知道最著名一句的你,是否看出了一點端倪?

沒錯,單從“冷畫屏”和“涼如水”這樣的字眼,就可看出作者筆下的女主角其實並不是濾鏡下的元氣美少女,而是散發著一種淒涼而陰鬱的氣質。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秋夕》繪畫作品

除了顯性的提示詞之外,

這首詩傳遞出的“內涵冷”,

其實是在“輕羅小扇”這四個字。

宮女手中拿的輕羅小扇具有象徵意義:

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裡常以秋扇比喻棄婦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班婕妤是西漢時期漢成帝的愛妃,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女詩人,因其美貌和文采深受皇帝的喜愛和專寵。相傳漢成帝曾命人制作大的轎攆,使班婕妤能與其同車出行,但班婕妤卻恪守婦德拒絕了,太后聽聞也對她在婦德、婦容、婦才等方面如此高的修養讚歎不已。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班婕妤小像。詩題: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但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便利用“巫盎”案陷害班婕妤,使其受到冷落,於是班婕妤想遠離是非,便自請去深宮侍奉王太后孤獨至老。在深宮中的班婕妤顧影自憐,自知已是“秋天的扇子”,於是便作了《團扇詩》,又稱《怨歌行》的詩篇: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荷花團扇

借團扇自喻遭遇不幸時的悲愁情緒,感傷中國古代女性命運的坎坷。此說未必可信,但後來詩詞中出現團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寵的女子聯繫在一起了。如王昌齡的《長信秋詞》: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王建的《宮中調笑》:

“團扇,團扇,美人病來遮面。”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電視劇《紅樓夢》 林黛玉執扇劇照

杜牧這首詩中的“輕羅小扇”,也象徵著持扇宮女被遺棄的命運。

相比較公子和小姐都可使用的摺扇,團扇好像真的是女子的“特權”。

這個現象,其實是有古代女性審美特質(此特質被男性的審美來規定)來決定的。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好像“三寸金蓮”在那時候被認為是美的、必要的,日常手執團扇,也被認為是一個良家女子應有的“配置”。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電影《青蛇》中,化身良家小姐的青蛇和白蛇,手持團扇,笑語嫣然

團扇可以說自漢代開始興起。

漢代以前的社會並沒有十分的注重“男尊女卑”的社會關係,而到了漢代儒家學說的興起,使得當時的社會十分講究倫理道德,女子必須遵守“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的倫理綱常,這成為評判行為正確與否的價值標準。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劉雯手執團扇,身著白色大裙襬禮服

所以在古人的眼中,女子就應該在家中織布縫衣、相夫教子,不應在外拋頭露面。

這樣的封建社會對女性行為和身心的束縛形成了中國古代女性含蓄、矜持、委婉的性格特徵,也造成了古代男性的審美更傾向於女子柔弱、順從、溫柔的美。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現代插畫 《舊時光美人》

這種追求也使得團扇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用具發揮了其自身的價值,不僅作為裝飾用物,也常常作為吸引男子青睞的佳品。婉約的面容下,欲說還休,藉由團扇的“遮”將含蓄與嬌羞詮釋的淋漓盡致,由此古代女子“以扇遮面”的潮流一發不可收拾。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而為了美觀,扇子上一般都會有題詩作畫。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第一次出現於三國。據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記載,名士楊修,為曹操畫扇,不小心掉了一個墨點,就順勢畫成一隻蒼蠅,可見,至少在魏晉就有扇上作畫了。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這樣的審美很大程度上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引領和追捧,宋人尤甚。宋徽宗趙佶就是積極倡導團扇畫的一位帝王。

因當朝崇尚“小景”之美,而團扇正好可以滿足宋代文人對“小中見大,咫尺即千里”的審美追求,因而扇面繪畫在兩宋藝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一時天下畫家名手紛紛研習筆墨,形成了蔚為壯觀的藝術景象,正式開啟了團扇扇面繪畫從“書畫之於扇面”發展到“扇面之於書畫”的演變過程。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宋徽宗 趙佶

北宋李成、郭忠恕、許道寧、郭熙、趙令穰,南宋馬和之、朱銳、蘇漢臣、劉宗古、劉松年、馬遠、夏圭、馬麟、林椿、吳炳、李嵩等都擅畫扇畫。

宋代扇畫作品數量眾多,技藝精湛,傳世精品數量也相當驚人。《宣和畫譜》記載南宋花鳥畫團扇的藝術特點畫作品就有兩千件以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人畫冊》,在收錄的100幅宋人作品中,就有67幅以團扇為形制;上海博物館藏《兩宋畫冊》有45幅團扇作品;《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篇兩宋卷中也收錄有43幅之多。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扇面畫《枇杷山鳥圖》,北宋,趙佶,絹本,墨筆

北宋·趙佶《枇杷山鳥圖》,絹本,墨筆。長22.6釐米,寬24.5釐米。款押“天下一人”,鈐“御書”朱文葫蘆形印。裱邊題簽:宋宣和枇杷山鳥。鑑藏印鈐“宣統御覽之寶”,中縫鈐“八徵耄念之寶”和“太上皇帝之寶”朱文印各一方。對開有乾隆御題詩“結實圓而橢,枇杷因以名。徒傳象厥體,奚必問其聲。鳥自話形穩,蝶還翻影輕。宣和工位置,何事失東京。”圖中枇杷果實累累,枝葉繁盛。一山雀棲於枝上,翹首回望翩翩鳳蝶,神情生動。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扇面畫《疏柳寒鴉圖》,南宋,梁楷,絹本,設色

南宋·梁楷《疏柳寒鴉圖》,絹本,設色。長26.4釐米,寬24.2釐米。款識“梁楷”。圖繪枯柳疏枝,兩隻烏鴉棲息於樹幹上,一隻低頭啄食,一隻仰望高空,與遠處的飛鴉呼應成趣。另有一隻飛臨樹幹,幾枝敗柳將冬季蕭瑟的氣氛巧妙地烘托出來。四隻寒鴉形神各異。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扇面畫《葡萄草蟲圖》,南宋,林椿,絹本,設色

南宋·林椿《葡萄草蟲圖》,絹本,設色。長26.5釐米,寬27.8釐米。款識“林椿”。圖繪葡萄累累垂掛,蜻蜒、螳螂、蟈蟈伏於藤蔓綠葉間。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扇面畫《松溪泛月圖》,南宋·夏圭,絹本,設色

南宋·夏圭《松溪泛月圖》,絹本,設色。長24.7釐米,寬25.2釐米。款識“夏圭”,鈐“黔寧王子子孫孫永保之”一印。近景幾株松樹,漁翁泛舟江上,明月高懸,煙波浩渺,水天一色。簡潔的用筆,渲染出深遠的意境。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扇面畫《柳溪歸牧圖》,南宋·佚名,絹本,淡設色

南宋·佚名《柳溪歸牧圖》,絹本,淡設色。長23.4釐米,寬24釐米。無款。曾經明人項元汴、清人耿昭忠、龐元濟等人收藏。圖畫一母牛呼犢過溪時的情景,牧童騎著母牛趟過舂溪,牛犢遲遲不敢下水,站在溪邊抖蹄鳴叫,有小寫意的風格。

就這樣,在文人筆下,團扇化身詩與畫,流轉到女子手中,又變為給美貌和氣質錦上添花的日常小物。

山川迭秀,雪霧煙雲。

美人遲暮,詩畫流傳。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現代彩色圓珠筆繪就的團扇(局部)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現代彩色圓珠筆繪就的團扇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現代彩色圓珠筆繪就的團扇

你以為“輕羅小扇撲流螢”有多唯美,其實就有多悽慘

現代彩色圓珠筆繪就的團扇(局部)

更多內容,請關注“遇見詩書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