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鐵騎打入關內,他爲保命投降了清朝,也保住了無辜的人民

在明朝末期,出現了兩位爭議較大的官員,面對清朝的鐵騎,兩人的做法天差地別。一位誓死抗爭,最終死在了滿人的手裡;另一位苟且偷生,還當上了清朝的官員。這兩人的地位高下立判,一個是民族英雄,另一個是賣國賊。

他倆就是明朝的官員史可法和錢謙益。這倆人都是明朝的尚書,一個是武官,另一個是文臣。清朝打入關內之後,史可法守在南方的揚州。當時的明朝佔據著天下半壁江山,只要守住揚州,就能阻擋勢如破竹的清軍,這樣才有希望保住大明江山。

清軍鐵騎打入關內,他為保命投降了清朝,也保住了無辜的人民

雖然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卻十分殘酷,清軍攻破揚州,因史可法不降屠城十日,昔日繁華的大都市,變成了一片廢墟,史可法也因為寧死不降被處死。整個揚州城死了80萬人,不論軍民,都成了清軍的刀下亡魂,這一戰令人膽寒。

取得了大勝的清軍更是無人可擋,一路南下直奔明朝的南京城。當清軍到了南京城下,賣國賊錢謙益就出現了,他帶著眾人投降了,這讓當時的許多人都無法接受。許多百姓都對他嗤之以鼻,十分地不屑這種做法。

清軍鐵騎打入關內,他為保命投降了清朝,也保住了無辜的人民

他的妻子是當時的藝妓柳如是,在清軍打到南京城之後,她深知大明已無力迴天,自己又不想落在滿人的手裡,所以打算投湖自殺,她還勸錢謙益跟她一起跳湖,以此來保住忠臣的名聲。可是錢謙益剛把腳伸下去,說了一句水太涼,就放棄了。

清朝每攻略了一座城池,都要先對城內的人們進行教化,首當其衝的就是要剪了頭髮留辮子。錢謙益肯定也是逃不過的,不過他的理由卻找的很好。他以頭皮發癢的理由出門,等回來的時候已經留起了長長的辮子。

清軍鐵騎打入關內,他為保命投降了清朝,也保住了無辜的人民

這錢謙益就是大漢奸啊,只要能保命,態度卑微地和走狗沒什麼區別。但是他這麼做真的錯了嗎?史可法血戰清軍,保持了自己的忠義,為後世留下了美名,代價又是什麼呢?是80萬揚州軍民。

他們是無辜的,只因為史可法主戰,就成了犧牲品。錢謙益雖然投降了,但是南京城的百姓都得以保全。而且後來他辭官回鄉後,還積極的反清復明,這足以證明他並不是真心歸降。

判斷一個人的功過,不能只從片面地角度來看,所以我們還是要理性地看待這個問題,不知道網友對於這兩個人,又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