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大放水!央媽認慫了?

偷偷大放水!央妈认怂了?

來源:朝陽財富評論(zhaoyangsxj)

撰文:陳公子

央行大放水,卻又有三緘其口之勢。

三個星期前,央行突然宣佈降準,向市場釋放了7000億的流動性,一時間,年初對央行在今年可能會保持“中性貨幣政策”的預期出現轉向,市場間開始流傳著各種央行會繼續降準的遐想。而比較有趣的是,昨夜,央行通過一種隱形的貨幣寬鬆政策再次向市場釋放了大量流動性

加上市場謠傳週末發佈的資管新規細可能面臨“鬆綁”,週五午盤,市場風險偏好急升,A股出現大逆轉,收漲2%,保險、銀行板塊漲超5%,券商、國產軟件、數字中國等板塊漲超3%。

偷偷大放水!央妈认怂了?

政策轉向

其實,當央行開始使用MLF作為貨幣政策工具之時,就預示著貨幣政策的一個轉向。

MLF操作是什麼?

MLF又稱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簡稱MLF)。中期借貸便利通常用於支持當地的債券市場和銀行,尤其是那些投資了AA級信用債,或者希望購買更多高收益信用債的機構。換句話說,就是央行直接向銀行注入額外的流動性。

這難道是去槓桿姿態的一個明顯逆轉?但也有專家認為“這並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放水”。

就一個簡單指令——增加銀行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來說,這不是放水?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雖然不是央行親自放水,但中國的銀行基本上是國有的,所以通過他們進行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MLF的操作無疑是一種隱形QE。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6月,MLF的餘額是4.4萬億元,也就是說通過這一頻繁操作,央行已經向市場釋放了

4.4萬億的流動性

偷偷大放水!央妈认怂了?

那為什麼不直接降息降準呢?在全球貨幣收緊的環境下,央媽應該是不想太過張揚吧。

實際上,在7月17日,央行就傳遞了一個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的強勁的信號。

2018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七期)招投標結果公佈,數據顯示,6月,央行3個月國庫現金定存資金量是1500億,

中標利率從4.73%降至3.7%,為2016年10月以來最低水平。

什麼是國庫現金定存?

打個比方:財政部好比存錢的,央行好比管錢的,財政部把錢存在央行的賬戶裡,表面上這是你情我願的事,但實際上雙方都討不到好處。對財政部來說大量的錢存在央行賬戶裡只能享受著相當於銀行活期存款水平的利息,資金沒得到有效利用。對央行來說,這些錢在他的賬戶裡卻只能存不能貸,每天還要承擔大量的利息支出。

兩者本身都不缺錢,那麼財政部鉅額存款該怎麼處理?於是他倆想出了一個法子:財政部在央行的幫助下把這些錢借給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然後商業銀行再給企業、居民貸款,這樣資金的使用效率就大大提高,我們便把它稱為國庫現金定存操作。

而資金的投放是會影響利率的,所以這次中標利率的大幅降低,說明央行在引導利率的下行。

偷偷大放水!央妈认怂了?
偷偷大放水!央妈认怂了?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去槓桿、債務違約率的上升、P2P泡沫的崩盤、經濟增速的放緩,這一系列金融風險因素的疊加,可能造成了央行的大放水。

那“去槓桿”運動是不是就此暫停了?中國將進入新一輪的貨幣刺激嗎?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他們預計中國央行將在年底之前至少還有一次降準,可能下調100個基點,並通過其他流動性注入工具(如補充貸款)增加對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

《金融時報》援引分析師觀點表示,中國政府依然致力於去槓桿,但會調整去槓桿的步伐和強度,避免經濟急劇放緩。

所以還是那個問題:再經歷了一場痛苦的去槓槓之後,新的貨幣操作方式足不足以支撐當前的中國經濟增長?

對此,野村證券持懷疑態度,其認為這可能在中長期內造成更大的問題,儘管短期內對金融市場有一定的維穩作用。

實際影響仍然有待觀察。即使央行通過MLF向銀行提供了更多資金,但銀行也有可能不願投資這種高風險的高收益信用債,市場本身也可能會馬上意識到,迫使銀行購買高收益信用債券可能不利於銀行的健康發展。

我們來看看央行傳聞後的眾生相:

融資部長老A聽聞央行的政策支持後,熱淚盈眶的說:政府沒有忘記我們民企,但什麼時候能給我們放貸。

資金交易員錢多多,中午接到風控電話,風控義正言辭的說到:即使央行鼓勵購買中低評級,我們押券還是要AA+國企。

債券銷售小吳,外地趕回連夜開會,主管領導發話:抓住窗口期,趕緊去庫存,今年獎金就看這十幾只城投債能不能發出去了。

聽到永泰,信評主管佐助抬起頭,悠悠的笑著說道:AAA的華信已經完蛋,AA+的永泰只值15元,天雷滾滾,我們還是要謹慎,活著比賺錢重要

所以,如果大部分金融機構拒絕放棄謹慎原則,那這個貨幣傳輸的渠道也就被堵塞了。

偷偷大放水!央妈认怂了?

放水進入樓市?

另外,還要回到的一個話題是,央行放水會不會又進入了房地產?

今天,央行公佈的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就比較值得我們去推敲了。

數據顯示,6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35.78萬億元,同比增長20.4%,增速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上半年房地產貸款增加3.54萬億元,佔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2%,佔比比上季末高0.1個百分點

央行網站刊登的報告並顯示,6月末,房產開發貸款餘額8.18萬億元,同比增長27.7%,增速比上季末高2.4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餘額4.08萬億元,同比增長37.4%,增速比上季末低0.5個百分點;地產開發貸款餘額1.46萬億元,同比增長7.1%,增速比上季末高4.9個百分點。此外,6月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3.84萬億元,同比增長18.6%,增速比上季末低1.4個百分點。

可見,資金仍在加速流入房地產。我們是不是還可以說,中國經濟增量的40%是靠房地產?

不過,目前全球最大的風險還是來源於當前緊張的國際貿易關係。

那在當前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的情況下,還要多久這場毛衣戰引發的貨幣戰會轉變成央行之戰呢?拭目以待吧。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