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vs 讀研三年

讀研還是工作,這個問題是否困擾著即將大學畢業的你?

簡單來說,讀研三年的你多了專業水平,多了就業實力;就業工作三年的他多了社會閱歷,多了工作經驗。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到底該如何權衡其中的利弊得失呢?讀研三年和工作三年,到底差了什麼?

工作三年vs 讀研三年

三年生活:

1、讀研第一年:帶著好奇新鮮踏入研究生階段,不料第一年基本都是上課,要麼也就是一些集體活動。而且上課與本科沒有兩樣,就是人少一些。積極一些的學生就去了實驗室,把自己關起來,研究研究,發現:挺累!

工作第一年:初來咋到,聽說“少說多做”為妙,於是多做,什麼事情都自己來,甚至成了辦公室雜物員。有時不因工作而忙,而是幫別人而忙。慢慢發現工作沒有自己原來想象的那麼好,過著蟻族的生活,思念校園的環境。以前沒水沒電還可投訴,現在卻只能忍受,因為沒錢。(有的人可能不滿工作,不到半年就做跳槽族,漂泊的日子開始了。)

工作三年vs 讀研三年

2、讀研第二年:真正開始涉及自己的科研課題,寫開題報告,設計實驗方案,做實驗,被師兄師姐指導,有時由於操作或研究思路不對被罵。身體虛弱就去運動,生活相對枯燥,對外交流也少了。有時被實驗的失敗打擊一下,有時被成功刺激一下,喜怒哀樂更多以“論文”為中心。

工作第二年:慢慢整理自己的工作狀態:有的發現工作不太適合,自己很疲倦。因此就360度換工作,又開始求職旅程;有的挺滿意自己工作,考試思考怎麼進步,培訓、教育、績效等都是提高的路徑;有的覺得社會險惡,還是校園好,選擇回去考研。

工作三年vs 讀研三年

3、工作第三年:談買房,談結婚... 這時掂量自己的工資,發現:很難,蝸居和裸婚行嗎?這時也發現職業很重要,因為職業的不斷進部和鍍金才會有經濟基礎。也會慢慢去給自己的5年,10年定目標了。如果第三年還不太穩定,沒有什麼基礎,這時日子應該很難過!

讀研第三年:剛剛享受了兩年的校園生活,不料又要找工作了。很疑惑,那什麼去拼?拼什麼?論文還是一道大山。

工作三年vs 讀研三年

三年收穫:

讀研收穫:具備了碩士的知識技能,專業應用能力良好,三年後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甚至有了愛情……

工作收穫: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慢慢去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

三年困惑:

讀研困惑:大部分人不會去做職業規劃,因為想著“船到橋頭自然直”,從小就是這麼過來的,因此在讀研過程中“被”的角色較多。有的為了好考,還是讀自己不太愛的專業,拿個文憑就好,但讀研太難熬了。

工作困惑:老覺得別人的工作好,自己的要麼太累,要麼沒錢。什麼樣的工作才是最好的。“興趣+價值”還沒搞清楚。

工作三年vs 讀研三年

讀研 or 工作

讀研還是工作,只不過是一堵圍牆之差,牆內的人想出來,牆外的人想進去,卻不知道不管是城內或城外,都是一種真實並有所回報的存在。人生即便是走了彎路又怎樣呢?彎路也是路,一樣可以到達終點!

工作三年vs 讀研三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