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畢業,卻當了個服務員

愛你的人不會說我是為了你好,而會說我支持你的選擇。

我本科畢業,卻當了個服務員

能讓子女在自己的干涉之下越過越糟糕,也算是一種本事了。

閨蜜月月約我吃飯,聊到她的近況,我有些唏噓。

作為一個本科畢業的金融專業學生,她最近的工作是:一家餐廳的服務員。

談起她的工作,月月便一臉苦笑。

“你看看我畢業這一年多做了些什麼?我一個學金融的,先是做本專業,然後做行政,現在竟然做了個服務員,端盤子!”

說到這裡閨蜜將袖子撈了起來,激動的指著上面的淤痕讓我看:“這是我做服務員的成果,抱東西劃出五條痕,油太燙燙到了腳,你看這裡,這裡是我去後廚幫忙的時候被切到的……”

說著說著閨蜜眼圈紅了起來,有些絕望地苦澀道:“爸媽又逼我結婚了,讓我回家。”

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她,那一瞬間我也有些茫然。

父母的愛那麼偉大,有時候又那麼沉重。

第一次見到月月的時候,她是個走路帶風,渾身上下充滿了自信的學校核心幹部。

那時候的她做事果斷,能力超群,深受學弟學妹的推崇。

實習的時候,別人都在茫然到底做什麼工作時,她已經找到了一個待遇和發展都非常不錯的公司。

但也許是畢業讓父母覺得進入了下一個階段,他們開始給月月規劃人生道路。

媽媽苦口婆心:“你現在畢業了,就趕緊找男朋友吧,明年帶回來結婚。”

爸爸權威道:“找工作就在家附近吧,以後照顧我們方便。”

閨蜜心底是不同意的,因為她想在大城市闖出一份事業,一段時間的僵持之後,她的媽媽病倒了,爸爸藉此機會要求她回家照顧媽媽。

第一份前景很好的工作就這麼丟了。

回家的那段時間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但她和我的聊天記錄從那個時候開始悲觀了起來。

“我周圍也有男孩子在追求我,要不,我和他們試試吧?”

我安慰她,任何一段戀愛如果從不情願開始,那結果一定不會圓滿:“別急,叔叔阿姨只是擔心你,你和他們談談。”

但她父母還是一直逼婚,讓她去跟一堆陌生男人相親,有些人的年紀甚至可以做她爸爸了,相親了十幾次後她很難過很累,為了不再去相親,她只能和父母再度僵持了起來。

我本科畢業,卻當了個服務員

02

父母操控子女的辦法一向很老套,

如果情感不能達成,那就用金錢控制。

後來月月面試了很多工作,卻每次都被爸爸媽媽以不適合為由阻止。

最後在經濟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之下,她找了一份行政的工作。

這時候,爸媽再次提出新的要求:“我們養了你二十多年了,現在你有了工作,那就每個月給我們打幾千塊生活費回來吧。否則,你就找個男朋友回家結婚。”

那時候月月連實習期都沒過,根本沒辦法給父母生活費,只能在追求者當中挑了個男朋友。

沒曾想卻遇到了渣男。

那段黑暗的時期月月依靠酒精麻醉自己,等她再次振作的時候,竟找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

這份工作是她爸爸的朋友介紹的,據說“有關係”,只要做幾個月服務員就能夠升成管理層。

月月爸爸對這份工作非常滿意。

一個金融專業畢業的學生,卻在父母連續的操控影響下,從事服務員行業。

月月描述她最近的狀態時,嘲諷地笑了笑:“原來想要堅持自己喜歡的,真的好難。”

我本科畢業,卻當了個服務員

03

服務行業沒什麼不好的,但閨蜜對自己的規劃原本是從事金融行業,成為“行走如風,獨立自由”的商界女強人。

最後卻不得不和一個不愛的人結婚,做份一眼看不到頭的工作,在父母不知收斂的控制中度過一生。

我不敢猜她現在是有多絕望,接下來的人生又會過得多麻木。

微博上有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入熱搜榜的話題:“那些年被催過的婚”。

前幾年豆瓣上有一個異常火熱的小組,叫做“父母皆禍害”。

什麼時候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竟已成為社會最大的矛盾之一了?

養子養女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從懷孕之前的備孕、十月懷胎,到數十年一日不能間斷的付出和投入。這之間的每一件小事若是仔細說來,都可以稱得上是偉大。

父愛母愛,確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但中國的家長受傳統思想影響,一向將子女視為自己的一部分。

對他們來說,子女甚至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

而是必須由他們去掌控的物品。

小時候必須要乖巧可愛,懂得開口叫每一位親戚,否則就是壞孩子。

學生時代必須成績優異,否則就辜負了父母多年養育,得拿去跟別人家的孩子對比。

還沒畢業不準談戀愛,一畢業就要馬上找對象,否則就是不孝。

對於此類家長來說,子女就像是物品,就像寵物。他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有自己的夢想。因為他們不是為了自己而存在,而是為了父母而存在。

可是啊,多少子女的悲劇就是在父母的掌控之下上演的?

總有人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為真理教訓子女,可是說這種話的人卻從沒有靜下心來想一想,子女到底有什麼優點,擅長做什麼事情,究竟怎麼規劃他們的路才是真的為他們好。

沒有建立在瞭解基礎上的意見,本身就是一種倚老賣老。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思考的是:如果一個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都沒辦法擺脫父母不正確的觀念,那這種順從的習慣到底埋藏在思維多深的地表之下?

也或許,這樣的孩子本身已經習慣了不思考、順從。即便經驗、理智、周圍的人都在對他們說不,他們也最終會屈服在父母多年積威之下。

那麼這樣的孩子,若有朝一日失去了父母的指揮掌控,又是否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往深處想想,難怪世家敗落多從上一輩的死亡開始。

因為不放手的愛換來的不過是沒有思想的木偶罷了。

木偶離開了操線者,也無法在世間存活。

最後,我希望天下已為父母,或者即將成為父母的人能夠懂得,最偉大的愛不是佔有,而是放手。

不去打造牢籠,而是教子女如雛鷹展翅,乘風翱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