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賣貨?你得先學會說「人話」!

前幾天,老張被邀請去給一些企業家做演講,給老張感觸最深的是:以前在臺上講話觀眾只需要提供掌聲、喝彩聲就行了;但現在身段要低、距離要近,需要觀眾和你一起溝通起來。而溝通的基礎是什麼?是大家能聽懂對方說的話。

這就是咱們今天要聊的--溝通要說人話。

要賣貨?你得先學會說“人話”!

如果老張在臺上時不時飈起一些專業詞彙“品牌統分策略、品牌均勢、品類分析…”我估摸著多數觀眾是摸不著頭腦的,更別說與老張溝通了。

都說“對人說人話,對鬼說鬼話,對雞說雞話,對鴨說鴨話”,話說出去要讓別人聽得懂,這樣就不會出現雞同鴨講,人說鬼話。

之前大家夥兒調侃《新聞聯播》:“前十分鐘,領導人很忙;中間十分鐘,中國人民很幸福;最後十分鐘,世界人民很悲催。”為啥這麼調侃呢,不就是覺得它沒說人話嘛!

在專業的事情上,你越專業越好,但在與客戶的溝通上話,拋棄你所有的專業詞彙。你說的話,想傳達的信息,如果客戶不懂,不能理解,那麼這個演講這個失敗的。

要賣貨?你得先學會說“人話”!

我們做營銷,也會出現這種現象。在對產品做完調研和深入的瞭解之後,真正落地執行的時候卻忘了營銷的目的是要把產品賣給消費者

老張常常強調賣產品要站在消費者角度,與消費者溝通。消費者如果連聽都聽不懂的話,那品牌在市場上就是砸錢自嗨,離死也就不遠了。

因此,我們要站消費者的角度說人話,說他們容易聽懂的話,聽懂後才能與我們“溝通”甚至免費幫我們“播傳”。

比如快車道為維吉達尼設計的品牌溝通語--差的果實,不給。簡單、直接告訴消費者這是新疆果農的承諾。

要賣貨?你得先學會說“人話”!

總之,溝通要走到目標人群的心裡,而不是自說自話。

-------------------------------------

*快車道·張勁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