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政策│工信部定性!加密數字代幣無內在價值

您正在閱讀算力智庫第101篇原創作品

算力說


長中國對於數字貨幣的態度開始由保守轉向開放,在繼政府官員、金融機構、專家學者、官方媒體先後公開討論數字貨幣之後,工信部直屬機構中國信通院也發佈區塊鏈研報,對數字貨幣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分析,並對國家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長期以來,數字貨幣的定位問題充滿爭議。其到底屬於貨幣、還是資產、還是代幣,社會各界對此爭論不休。

而數字貨幣價格的大起大落進一步將對數字貨幣的討論推向高潮:理性派認為其毫無價值,目前價格虛高是短暫的狂歡,而信仰者則堅信其價值,手上一有錢就立馬換成幣,成為忠實的屯幣者。

如今,這個爭論在中國有了答案。工信部直屬機構中國信通院日前發佈報告,對數字貨幣進行了深入剖析,並就數字貨幣的法幣化進行了探討。

加密數字代幣無內在價值

7月24日,工信部直屬的中國信通院聯合騰訊研究院共同發佈《金融區塊鏈研究報告》。報告對數字貨幣作出了定性。

粒·政策│工信部定性!加密數字代幣無內在價值

在《報告》的“數字貨幣”一章中,將數字貨幣從發行機制上分為了兩類:

一、不以國家信用背書發行的加密數字代幣;

二、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發佈的法定數字貨幣。

《報告》指出,加密數字代幣具有三個典型特點。除了去中心化發行、遠程點對點流通外,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其價格決定機制。

在信通院看來,加密數字代幣的價格由供求關係決定,而代幣本身無內在價值。

雖然加密數字代幣是以區塊鏈技術作為基礎,但因其缺少內在價值及政府信用背書等重大缺陷,使得其價格易受市場預期影響,更多被人們視為投機資產持有和交易,波動率極高,市場流動性難以得到保證,可能給市場參與者及整個金融體系帶來多重風險。

此外,由於加密數字代幣遊離在金融監管體系之外,並存在交易匿名、不可逆、可跨國自由流動等特徵,因此也廣泛被應用於洗錢、恐怖主義融資、逃避制裁等,成為孳生犯罪的溫床。


謹防ICO變種犯罪襲來

《報告》並進一步警示了ICO的風險。

按照加密數字代幣的類型,可分為應用代幣、權益代幣和資產代幣三類。正因為其擁有多重使用場景及未來願景,讓ICO這種新型募資方式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投資者青睞。

但《報告》警示,ICO具有門檻低、退出週期短等特點,使得ICO項目極具風險。

ICO模式下,創業者只需一份PPT或白皮書,營造一些新的概念,即可面向公眾籌資,沒有任何報備要求和專門的監管,創業者可以有意無意地遺漏那些讓投資者能夠判斷項目合法性的重要信息,成本極低,跑路風險極大。

同時,與傳統投資方式不同,ICO投資者收到的投資憑證並非股權而是代幣,但代幣本身又是一種極具流動性的物品,極易產生價格波動,利益集團會藉機從事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犯罪行為,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給其他投資者的資金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中國已於去年9月4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ICO,並將其定性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

美國證監會對ICO的監管嘗試長期存在。2018年6月,美國證監會宣佈將ICO中涉及的代幣定為“證券”進行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ICO已經被禁絕或被強力監管,但現在又陸續出現了IFO(分叉發行)、ITO(通 證發行)、IMO(專屬設備挖礦)等模式,需引起業界和投資者的高度警惕。

罕見表態法定數字貨幣

《報告》還十分罕見的提到了法定數字貨幣的相關問題。

《報告》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助力金融機構建立一套全新的支付清算系統,並有可能成為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對銀行間清算結算、電子支付體系產生深遠影響。

在新一代交易支付過程中,法定數字貨幣就是一種新型的電子支付工具,當前已有不少央行投入相當精力進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

中國央行在此方面的行動一直較為前瞻主動。2017年7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宣告成立。

該研究所所長姚前曾在國際電聯第一次法定數字貨幣焦點組工作會議上指出,法定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為價值支撐,有價值錨定,能夠有效發揮貨幣功能,且法定數字貨幣有信用創造功能,從而對經濟有實質作用,這些是私人數字貨幣無法比擬的優勢。

不過,《報告》認為,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與流通,除技術體系與發行環境外,仍有很多方面的限制因素需要逐一克服。

比如來自安全方面的隱患,還有個人隱私保護和信息公開方面還需進一步權衡利弊。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前,央行不會貿然發行數字貨幣。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法定數字貨幣的前景樂觀,但《報告》卻指出,法定數字貨幣並非必須依託區塊鏈發行流通。

《報告》坦承,雖然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領域的表現非常優異,但優異並不代表唯一,區塊鏈並非法定數字貨幣的唯一實現技術。

事實上,傳統集中化技術和區塊鏈的“點對點”技術各有優劣勢。從技術的成熟性看,未來法定數字貨幣也有采用集中化技術的可能性。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發部負責人蔣國慶不久前表態稱,法定數字貨幣與區塊鏈無直接關係。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姚前亦曾指出,區塊鏈只是法定數字貨幣的可選技術之一。

《報告》指出,展望未來,法定數字貨幣的實踐應用,一定是結合經濟生活的實際需求再採取合適的技術實現的,因此區塊鏈是有益參考,而不是唯一方案。

文章所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且不構成投資建議

敬請注意投資風險

商務合作、採訪、約稿可聯繫小蒜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