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彈道飛彈打航母靠譜嗎?

你怎麼想我怎麼想你


肯定靠譜啊,不然我們發展東風21D和東風26難道真的是給美國人送快遞?說起彈道導彈打航母,其實蘇聯是我們的老師,因為這玩意確實是他們先搞的。在冷戰時期,美蘇在軍備上全面對抗,蘇聯雖然在陸軍和空軍方面略顯牛逼,但是在海軍發展上落後了美國人太多,尤其是在航母上,蘇聯人走上了武備艦的歪路,科技樹明顯偏離了正常軌道,於是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裝滿了武器的基輔級航母等各種怪物都接踵而來。

這渾身都是反艦導彈的玩意你跟我說是航母?其實蘇聯人更願意稱為“重型載機巡洋艦”

但是蘇聯人還是心裡還是虛,於是就誕生了所謂的“區域拒止”戰略,講究的是以陸制海,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通過在陸地發射彈道導彈打擊美國航母戰鬥群,這就是有名的A2/AD武器(美國人發明的詞)。

區域拒止戰略

蘇聯人為此也是煞費苦心,首先他們花費巨資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海洋監測系統,以衛星偵查網以及水面情報船和海上巡邏機組成,他們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信息情報網,一旦有美國航母出海和行動,這一系統就會精確的將它們所處的位置和航行路線等信息傳回蘇聯作戰本部,而這些信息就將指引彈道導彈以及飛機和潛艇對美國航母群進行毀滅性打擊!

有了眼睛和耳朵,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手中的武器問題,在赫魯曉夫的親自關照下,蘇聯切洛梅設計局提出了“UR-200”計劃,目的就是設計一種專門攻擊海上大型機動目標的反艦彈道導彈,但是由於技術不成熟,該導彈連續9次試射失敗,最後留著赫魯曉夫的下臺而流產。這個計劃失敗了,但是任何困難也難不倒我們的戰鬥民族,在武器研發上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1962年,蘇聯在R-27液體彈道導彈的基礎上開發除了R-27K反艦彈道導彈,該導彈重13噸(怕打不中可以裝核彈頭),射程達到了900公里,它可以通過海洋監測系統進行目標指示和瞄準以及二次發動機進行彈道修正,確保準確命中航母和驅逐艦等大型軍艦,1970年進行的20次試射中有16次成功,在1975年的實彈打靶中,準確的命中了數百公里外的目標船隻,蘇聯人對此表示很滿意,美國人表示很怕怕!

也就在這個時候美國人半忽悠半威脅的讓蘇聯人與自己在1972年簽訂了限制戰略武器條約,這使得蘇聯人最終放棄了這個導彈打航母的計劃,甚至停止了已經開始的更先進的R27K導彈的研發,當然了技術上存在的問題和為人不知的實戰效果也是蘇聯人放棄的重要因素,畢竟所有數據都是蘇聯人公佈的,外界並不為所知!

彈道導彈打航母簡略示意圖

蘇聯人放棄的使命現在已經由我們的東風21D和東風26接班,我們在成功克服了偵查目標、目標定位、導彈制導技術、導彈突防技術這四大關鍵技術後,在更加可靠的全球海洋偵查系統和更準確的導彈保證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部署反航母彈道導彈系統的國家!這一點我們值得驕傲,在可預見的的未來,這些不對稱武器和國產航母將會成為美國人的噩夢,我們終將重新站上世界之巔!

給祖國點贊!為中國加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轉發一下!謝謝


軍史吐槽君



用彈道導彈打航母,感覺就像用彈弓打遠處偷吃農作物的飛鳥一樣,打中了純粹是蒙的,打不中也能嚇跑他(這個是最重要的)!!!


彈道導彈是利用火箭推進器推進到太空或者亞太空,然後沿著預定彈道軌跡進入目標上空,然後利用慣性高空高速突襲。防御是很難防禦,但問題是自己能否打準就是很大的問題了!!!就像不帶傘的跳傘運動員,從上萬米高空準確跳到地面幾百米大的氣墊上,看到了也不一定能跳得上。

早期的彈道導彈像著名的V1,V2,那是真不靠譜!就像中國足球隊,瞄準的是大門,踢過去就不知道去哪了!!!這就是末端制導問題,受太多因素影響!

隨著科技的進步,慣性制導和GPS衛星定位等使彈道導彈的精度問題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個準確度是對打擊固定目標來說的:一公里以內就算高精度命中,畢竟彈道導彈的裝藥量大殺傷力足夠,何況有的是裝的核彈!


像我國現在裝備的東風21和東風26,據說打靶實驗是彈彈命中!不過這打的都是靜態靶子,何況有高空衛星,遠程雷達,北斗定位引導,地面指示等輔助才達到的!打中移動的航母還需要實戰檢驗!!!


其實東風21和東風26,真正的作用是拒敵於千里之外!畢竟航母的作戰範圍有限,千里之外已經對我沒有什麼威脅了!幾
百公里以內在我衛星,遠程雷達,海洋探測,以及如蝗蟲般帶著北斗定位系統的民船們,絕對能探測以及鎖定航母,以現在的科技軍事水平,被鎖定之後的結局就是被毀滅打擊!

以現在的軍事科技水平來說,在一定距離範圍內打航母肯定是靠譜的!但想隨意打擊範圍之外茫茫大海上的航母,那就真心不靠譜了!


秋天的電風扇538


要想知道用彈道導彈打航母是否靠譜,我們需要分別搞清楚最關鍵的兩個問題:第一,彈道導彈是否能夠遠距離精確命中海上移動目標。第二,航母戰鬥群是否具備有效防禦彈道導彈的能力。


現代彈道導彈已經具備精確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

彈道導彈在人們的傳統印象當中屬於那種射程很遠但是精度較差的武器,如果不搭載核彈頭的話,摧毀目標似乎只能依靠運氣。但是這已經是若干年前的老黃曆了。實際上隨著慣性制導+衛星中繼制導技術的進步,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已經可以達到很高的水平了,甚至絲毫不亞於巡航導彈,只不過付出的成本和代價相對要高一些。

航母戰鬥群防禦彈道導彈的能力至關重要

美國80年代的潘興2中程彈道導彈命中精度就可以控制在30米以內,而現在的最新型戰術彈道導彈,比如俄羅斯的伊斯坦德爾、中國的東風16等等,命中精度甚至不超過幾米,用“百步穿針”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當然光是命中精度高還不足以能夠打擊移動目標,要想具備上述能力,還需要擁有可以實時跟蹤、識別、鎖定移動目標的信息感知系統和末制導系統。

依靠海洋監視體系和末端制導技術,彈道導彈可以精確命中水面艦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構建一套包括光學偵察衛星、雷達偵察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數據中繼衛星以及偵察飛機、偵察船、潛艇在內的海洋監視體系,確保能夠及時快速地將航母的準確信息收集並傳遞給彈道導彈發射平臺,彈道導彈自身也要需要具備雷達+光學的複合末端制導能力,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完成整個打擊流程。因此彈道導彈命中移動目標在技術上並不存在不可克服的障礙。



海基反導系統是航母的有效保護傘

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航母戰鬥群自身的防禦能力了。俗話說“有矛就有盾”,航母戰鬥群面對彈道導彈的進攻,也並非只能束手待斃,可以採用軟對抗和硬對抗兩種方式來進行反制。軟對抗就是採用電子干擾、電子偽裝等手段,欺騙干擾對方的海洋監視體系和彈道導彈的制導系統,降低其定位航母的概率和打擊航母的命中率。硬對抗就是使用反衛星、反導攔截系統,直接摧毀敵方的偵察衛星和彈道導彈。


鹿死誰手取決於攻防雙方體系對抗的結果

如果航母戰鬥群的反制措施越有效,那麼彈道導彈命中航母的機率也就越低,反之亦然,攻防雙方處於一種此消彼長的動態平衡狀態。綜上所述,彈道導彈打航母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是實戰效果的好壞需要取決於交戰雙方體系對抗的結果。不過總的來說,成本較低、風險較小的進攻一方相對佔據主動。


刻雨無痕


客觀來說,無論是空射反艦導彈,還是潛射魚雷亦或是高超音速導彈打擊航母都難談多“靠譜”。畢竟,現在的航母已經跟二戰時期有很大的區別,航母不再是單獨作戰的單位,成了一個擁有多層嚴密防禦網的整體。你要打擊到航母,必須擁有突破層層防禦網的手段。
圖:美軍航母編隊

作為飽受美軍航母威嚇之苦的國家,我們多年來在反航母領域不餘遺力得投入,研發反航母手段。這些年來,總結出來的反航母的作戰思想就是區域拒止,即從航母防禦圈之外發動攻擊,將航母儘可能拒止在國土安全範圍外。

這一作戰思想最後的產物,就是世界首創的DF-21D和DF-26反艦彈道導彈。

圖:閱兵式上的DF-21D

據悉,這兩款彈道導彈射程高達2000公里以上,能夠實現對航母的超遠程精確打擊,而且由於戰鬥部高達一噸,一枚命中就可以癱瘓一艘十萬噸級的大型航母,可謂是一發入魂。但這種方式的成功率有多高呢?

圖:國產DF-26型彈道導彈

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的難點體現在幾個方面:

其一,定位難。我們都知道對高速移動的目標實現精準定位是非常難的。以美國最新的“福特級”航母來看,其最大航母可以達到36~37節,相當於66~69公里每小時,再加上其艦長337米,艦寬77米的體積在茫茫大海上彷彿一葉扁舟,對衛星而言,實現對其連續不斷的精準定位實在是太難了。目前能真正實現對海上移動目標的精確定位的國家,無非是那幾個擁有獨立衛星定位系統的軍事強國。而如果無法實現對航母精確定位,那麼就意味著就無法命中目標,再加上導彈本身就存在誤差,所以想打中航母無異於天方夜譚。
圖:美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其二,突破難。現代航母上一般都擁有完善的遠中近三層防禦體系。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其中遠程防禦由其編隊中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艦/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負責,艦上的“標準-2”、“標準-3”、“海麻雀”等防空導彈能夠為航母構建一層寬達上千公里的防禦網。如果來襲導彈僥倖突破這層防禦網,那麼將要面對的就是負責近程防禦的“密集陣”系統,其裝備有多管大口徑機炮,在電腦控制下進行全自動防禦,射速可達5000~10000發每分鐘,瞬間構築起距離航母幾公里的密集彈幕。只有真正突破了這一層防禦,來襲導彈才能有機會民眾航母,給航母造成傷害。


圖: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發射“標準-3”
型防空導彈

小兵覺得,從我們這些年的軍備發展情況分析,我軍還是對彈道導彈思路有自信的。畢竟我們是少數幾個具備獨立衛星定位系統+反艦導彈組合的國家。運用彈道導彈打擊航母這條路尚未有人走過,中國若能證明行得通,那麼將會對現有海戰規則造成顛覆
圖:彈道導彈打擊航母想像圖

【你看好彈道導彈打擊航母嗎?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這是對我國軍工建設的懷疑,還是受某些自媒體的影響,或者是說受陰謀論的影響?不知道這些人是為了秀自己的智商,還是為了吸引眼球,或者是別有用心,到處宣揚那些“真知灼見”,比如說:殲20就是一個陰謀,其戰鬥力還不如F16;遼寧艦就是一艘破船,也敢叫航母;東風21D彈道導彈根本不可能打到航母;一看殲20隱身性能就不行,還不如F35……


諸如此類的東西,在百度上一搜一大堆。戰機的隱身性用眼睛就能看出來高低?這本事真得讓人刮目相看:空軍應該把他請去,讓他看看美國的F22的RCS值到底是多少,其正向的RCS值是不是真的能達到0.01。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既然殲20的戰鬥力不如F16,那小鬼子還用急著買F35幹嘛?印度又怎麼會到處購買四代隱身戰機?這到底是誰的智商“堪憂”?

利用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等大、中型水面艦艇,世界上唯有我國,別無分號。我國擁有2款反艦彈道導彈,被網友稱為“航母殺手”:東風21D、東風26。這2款彈道導彈都是核常兼備的中程彈道導彈,可執行常規作戰任務,也可執行核打擊任務。首先,這兩款導彈都是彈道導彈;其次,它們能夠打擊大、中型水面艦艇。也就是說,反航母作戰只是它們作戰任務的其中一部分。



至於說“彈道導彈打航母靠不靠譜”,還是讓事實來說話吧:

根據公開的消息,2007年8月5日,我國的遠望4號測量船,遭遇事故受損嚴重,只能報廢。後來我國對其“廢物利用”:將其改造成了“用來模擬航母的靶船”——在遠望4號的尾部裝了一個巨大的角反射器用來模擬航空母艦,作為靶船配合檢驗東風21D的反航母作戰能力。2011年11月初,東風21D彈道導彈準確命中了在太平洋某海域的遠望四號,成功完成了這次反航母作戰的試驗(彈頭未裝藥)。根據消息,此次射程大約在1700公里左右。



被擊中的遠望四號,後來被拖到天津,於2011年12月14日正式退役,遠望四號完成了它最後的使命,在天津被拆解。根據我國軍事專家對遠望四號“被擊中部位的受損程度”的判斷:即便是東風21D彈道導彈的戰鬥部不攜帶任何彈藥,也能依靠動能對航母甲板造成嚴重的破壞。根據這次測試,我們完全可以說:彈道導彈打航母相當靠譜。


來看看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對我國東風21D彈道導彈的評價:其打擊航母的命中概率達到了70%,東風21D將改變美國的亞太戰略平衡策略。指望一款武器就能改變一個地區的戰略平衡,這當然是件不可能的事情,《簡氏防務》的分析不過就是說:美國想再像以前那樣無所顧忌,恐怕是做不到了。

如今,距離東風21D那次打擊航母的試驗已經過去了六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的另一款反艦彈道導彈東風26也更加成熟,並且已經“成建制加入了作戰序列”。有足夠多的理由相信:我們的反艦彈道導彈完全具有打擊航母的能力,並使其喪失戰鬥力。


反航母作戰,更是體系作戰能力的一種體現: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具有極強作戰能力的反航母作戰體系,也是當今世界上除了美國之外,最完善的作戰體系。這套體系包括:指揮協同、遠程偵察、目標鎖定/指引、目標攻擊、打擊效果評估等一整套完善的軟硬件系統,這對情報蒐集、目標偵察、指揮通信等方面具有相當高的要求。

反艦彈道導彈的加入,使得我們的反航母作戰體系更加完善,作戰方式更加靈活多樣,使我們具有了空中、陸上、水下“三位一體”的反航母作戰能力。反航母作戰,最大的難點就是:如何找到航母,並對其實施連續跟蹤,引導己方彈道導彈(或者是其它武器)對其實施打擊。毫無疑問,我們已經具備了這種能力。
彈道導彈依靠高超音速,具有強大的破壞力


儒道之主


你好,我是迷彩派。感謝悟空問答。

關於彈道導彈打航母這個事情,一直以來就是眾多軍迷的熱點話題。而中國火箭軍部隊配備的DF-21D中程彈道導彈更是有航母殺手一說。對此,很多人持支持態度,而很多人也表示懷疑。那麼,彈道導彈打航母這事情靠不靠譜呢?下面由我為您解答。

儘管現在世界上還一次彈道導彈擊沉移動艦艇的實驗,但是這不代表中國的彈道導彈就不可行,不靠譜。至於為什麼,請看以下:

一、中國在打擊航母方面有過實例

在上世紀90年代,解放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中,當時的第二炮兵某導彈部隊對臺灣周邊發射了六枚近程彈道導彈,其中有一發,差點擊中當時美國派往臺灣企圖威懾我軍的第七艦隊的航母。當時航母剛剛駛離那個位置,幾分鐘後一發導彈就直接命中美軍航母剛才所在的區域。這件事也把當時的美國海軍驚出了一身冷汗。而當時解放軍發射的六發導彈均準確命中預定海域,有效的遏制了臺獨勢力的囂張氣焰。

二、航母移動彈道導彈也可命中

航空母艦雖然是海上移動靶,但是航母在海上的面積大,辨識度高,並且對於彈道導彈來說,航母的移動速度並不快。其最高時速為34節,相當於最高時速60公里左右。而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這個過程在10分鐘以內。而10分鐘的時間航母能夠跑出去10公里。而這10公里的範圍,對於彈道導彈來講看似是一個很大的範圍,但是,彈道導彈一般都是集群發射,一個齊射至少也在30枚左右,且每一發導彈預估的落點都不一樣,加上每一發導彈都不止一個彈頭。所以10公里的海域對於三十發導彈來說完全可以覆蓋。並且絕不僅僅航空母艦一艘艦船,作為一個編隊,航空母艦周圍必然還有其他水面艦艇。因此命中幾率絕不會低。

三、中國裝備的導彈都具有超高的精度

現在中國裝備的導彈,相比十幾年前都有很大的發展,尤其在命中精度方面,依靠先進的激光慣導和國產北斗的定位系統,現在的導彈的圓概率偏差都在20米範圍內。並且,現在導彈在頭部都會加裝紅外末制導裝置,就是在導彈發射前,就把目標的圖像參數存到導彈的計算機內。當彈頭達到一定高度時,紅外末制導的前段攝像機就會一直對這一片範圍內的地形地物進行拍照,並且對所存儲的目標圖像進行匹配。而這個攝像機是可以上下左右轉動的,因此觀察範圍很大。當與目標匹配之後,就會引導彈頭向目標飛去。在這種狀態下,就算航母在移動狀態,但是一旦被捕捉到,彈頭會鍥而不捨的朝著目標飛去,直到命中目標。


迷彩派軍事


從戰術和戰略兩個方向來說吧。

首先戰術層面,中國一直主張不首先挑起戰爭,類似日本偷襲珍珠港那樣的不宣而戰基本上不可能,那麼必然是在戰時狀態打擊美國航母。而如果中美進入戰爭狀態,那麼我想美國會向亞太集中至少6個航母戰鬥群,其中三個部署在太平洋方向,三個在南海區域,且處於機動作戰狀態,基本不存在停在港口給你打的可能。

那麼這個時候沙漠打固定靶的情況就不存在了,面對機動的航母戰鬥群,如何實現彈道導彈打擊移動目標的技術目前尚未透露,但是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時會穿越黒障區時是無法實現無線電通訊的,而黒障區高度35-80公里,也就是說在離地35公里高度時彈道導彈才可能重新接受信號進行調整,問題來了再入大氣的時候,導彈速度大約在5-8公里每秒,7秒不到的時間需要完成探測,再鎖定,邊軌,命中,這對於高超音速武器來說真心太困難了點,面對三個航母戰鬥群,還有各種電磁干擾(在我們發射彈道導彈時,美國反導衛星必然發現,可以輕鬆計算出命中艦隊的大致時間,在對應時間段開啟全面干擾難度不大),各種反導武器(3個航母戰鬥群,戰時可能有十艘以上盾艦,還沒計算可能加強日本的盾艦),面對如此的防禦,肯定不可能單發射擊,考慮到標準3的攔截,我覺得摧毀一個航母戰鬥群至少進行幾十發甚至上百分齊射才有可能奏效。但是真正突破標準3的攔截,然後對抗過電磁干擾,最終命中的能用幾枚就不確定了。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戰略問題了。

戰略上,彈道導彈面世以來,戰爭特別是大國戰爭發生過非常多次,無論是蘇聯對阿富汗,還是美國打伊拉克打南斯拉夫,中國打越南,為何從未用過。僅有的戰例也是伊拉克扔飛毛腿。這裡面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引起誤判。中國發射彈道導彈,差不多10-12分鐘可以命中關島,15分鐘左右到中途島,20分鐘到美國西海岸。一旦美國發現中國發射數十乃至數百枚彈道導彈,首先是北美防空司令部收到預計衛星的告警,然後流程就非常可怕了,直接由當時負責的值班指揮官決定是否發起反擊和全面反擊。根本沒有時間通過總統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因為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如果這個時候對應的指揮官為了美國利益下令核還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也是為什麼大國戰爭從來不動用彈道武器,就是朝鮮要實驗也是提前通報的原因,不然真心要是一腦抽,就什麼都沒有了。


kknniigg


有譜,但很難靠的上去

導彈打航母這是國內很多軍迷時常津津樂道的話題,新聞媒體也經常設想一旦美軍航母逼近第一島鏈,中國的東風21D導彈就會如流星雨般從天而降,將美帝的航母打成篩子。

(人們臆想的導彈打航母場景:陪你去看導彈雨落在這甲板上)

這個想法是不錯滴,理論上也是可行滴,就是難度大了點,忒大了點。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成功地進行過一次導彈擊沉移動艦艇的實驗,一次都沒有。

為啥呢?

因為導彈壓根找不著船在哪!實驗的結果往往和水庫炸魚沒啥區別。

我先簡單通俗地說以下彈道導彈的打擊原理。

遠程彈道導彈顧名思義,都是具有固定彈道的,這個彈道運行軌跡是根據被打擊的目標確認的,但前提是這個目標必須沒有長腿,得呆在那不動。

雖然先進的導彈可以進行中途變軌,但導彈變軌的目的是為了躲避敵方的攔截,導彈最終的旅行目的地是不變的。

就像是如果要打擊敵方一座城市,導彈即便是變軌飛行,也只是換一條飛行路線,最終的目標還是那座城市,因為城市是不會挪走的。

彈道導彈打擊固定目標的技術是非常成熟的,但是打航母這種移動目標就完全不一樣了。

(攜帶多彈頭的彈道導彈打擊軌跡)

航母是一個喜歡自由的物種,航母戰鬥群是在不停的移用的,首先你這目標位置就很難確定,這讓飛行路線規劃就非常困難,導彈打出去的飛行彈道也就無法確定。

即便是確定大體位置,將導彈打出去,可最後如何鎖定目標又是個大麻煩。

現在關鍵的問題在於導彈末端制導技術,如何在在導彈結束慣性制導之後,通過衛星等導引手段精確的指引導彈擊中航母,這是現在導彈打航母的最大難題。

況且打擊航母的誤差必須很小,如果是打擊城市的話,攜帶核彈頭的導彈的誤差有個幾百米都是無所謂。

但如果導彈沒能直接命中航母,而是在航母附近爆炸,那麼對航母的傷害是很有限的。

即便是核彈頭,如果爆炸地點距離航母太遠的話,仍舊無法使航母徹底喪失戰鬥力。

(美國航母在入役之前,都要做水下抗衝擊實驗的)

所以導彈打航母真的是個超級技術活兒,實現起來非常的困難。

而且,如果航母真的那麼不堪一擊的話,中國海軍也不會費那麼多錢大力發展航母了。


千佛山車神


什麼叫彈道導彈?射出去的子彈飛行的軌道叫做彈道,彈道導彈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點出發,按照彈道飛行,在固定的點落下的導彈,彈道導彈根據它上升的軌跡是可以預測到落點的,這也是薩德部署在韓國的原因,薩德是防核武器的。我國公佈東風21導彈擁有反艦能力,其原理我是不大懂,因為不管彈道導彈用什麼樣的攻擊方式都不會靠譜,攻擊1000公里以外的目標,你就算用衛星尋找目標,你怎麼跟衛星聯絡?戰場上是有電子戰飛機的,衛星肯定被幹擾。沒有預警機幫你鎖定航母,你怎麼進行末端制導?導彈自帶雷達?你聽說過彈道導彈裝雷達的嗎?即使有你如何分辨目標?你有智能分析目標的能力知道哪個是航母?然後你的雷達功率多大,需要多少電力?會不會被幹擾?如何在再入大氣層10倍音速下雷達正常工作?雷達如何克服空氣高速摩擦產生的電離?彈頭部分溫度可能上千度,電腦計算速度也要夠快,而且那麼快速度你如何轉彎,導彈內電子裝置如何克服強大的G值?反正現在美俄法英都沒有這個技術,導彈技術美俄是翹楚,我們導彈技術啟蒙來自美國,發展來自蘇聯,說難聽點幾乎所有空空導彈都是模仿俄毛,防空導彈也是模仿俄毛,我們有可能造出美俄都無法想象的,能自己找目標並且一直鎖定並且擊毀目標的超級導彈?知道什麼叫巡航導彈嗎?知道為什麼巡航導彈都只能亞音速嗎?因為雷達或者電視制導的巡航導彈不可能在超音速飛行時任然擁有制導能力,美俄都沒這個能力,我們直接跨越音速,彈道導彈至少6倍音速,最快時候10倍音速,我們居然自動尋找目標並且能制導,不管對方怎麼移動依然命中!反正我是不信。衛星迴收或者載人飛船回收,都只能在一個大概的位置,上千公里範圍內,這是我國最先進的技術了吧,都做不到精確回收,載人飛船技術和彈道導彈技術接近,你還覺得彈道導彈可以隨意攻擊一個移動目標?


黑山老妖37625003


這個事情W君一直抱懷疑態度來看。

就目前公佈的實驗數據來看如果可以確切的知道目標的位置那麼用彈道導彈攻擊航母還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之前有兩次比較受到關注的試驗:

第一次是我們的路基導彈打靶試驗,在戈壁的靶場上測試的彈道導彈命中了一個被標定的矩形區域。

這個區域被後來加以航母的輪廓當作了我們彈道導彈打航母的試驗之一。

其次是舷號514的053H型鎮江艦,被曝退役後充當了靶船。

被彈道導彈命中導致整個艦橋損壞。

據此有媒體推斷,我們的彈道導彈已經可以具備了初步的反艦能力。

以至於有媒體繪製了我們的DF-21C、DF-21D的反艦作戰區域圖。


但應用到實戰,恐怕就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了。

我們認為一個美國航母在海里是

但這樣的照片僅僅是離航母200-300米高度拍攝的顯得航母是很大的一個目標,對於尺度的掌握實際上是很多軍迷的硬傷。300米長100米寬的目標在衛星上看實際上則很小很小。

衛星上著航母實際上就是在大海撈針,至於針長度是10釐米還是300米其實區別並不是那麼明顯。


如果單純的依靠雷達或者偵察機對航母搜索又面臨著航母為中心1000公里的防禦圈問題。因此發射彈道導彈到一個指定的位置不難,但確定這個位置在哪裡很難。


目前來看如果沒有切實的偵察手段,那麼彈道導彈打航母還真不一定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