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年輕化,原因竟是缺少……

骨质疏松年轻化,原因竟是缺少……

傳統觀點認為,骨質疏鬆與衰老有關。然而,有很多年輕人,才二三十歲就查出骨質疏鬆。原來,這與缺乏運動和日曬有密切關係。

首先,現代人上下班以車代步,上下樓以電梯代樓梯,以電話聯絡代替登門造訪,最終可能因“習慣性缺乏運動”而導致日後患骨質疏鬆的機會增加。其次,很多人怕曬黑成天不見太陽,或者很多人早出晚歸,這也是曬太陽少的因素之一。

瞭解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病情輕時常無症狀,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是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骨骼及關節疼痛,多無關節紅腫變形,而常伴腰腿乏力、雙下肢抽筋,彎腰、翻身、下蹲、行走等活動困難或受限制。一些患者有身材變矮、彎腰駝背的變化,許多病人可反覆發生骨折,甚至輕微外力作用,如用力咳嗽、下蹲和晾曬衣被等均能導致骨折。一般情況下,成人40歲以後,每增長10歲,身高會下降1釐米,60歲以後身長平均縮短3~5釐米,這大多是由骨質疏鬆引起的。

有半數以上的骨質疏鬆症患者會感到疼痛,尤其是女性經常感到腰痠背疼,或肩背部、頸部、膝部和腳踝部疼痛。嚴重時可出現全身骨骼、關節疼痛。這種疼痛大多沒有原因,可在活動或休息時發生,時好時壞,所以很多人把它當作過度疲勞和肌肉損傷。

如今,宣傳補鈣產品時說到“腰不疼了,腿不酸了”,其實骨質疏鬆的症狀並非完全如此。血鈣較低時可能會引起腰痠背痛腿抽筋,而骨質疏鬆患者並不一定血鈣低。早期骨質疏鬆可能不引起任何不適,當骨鈣丟失較多時才陸續出現腰痛、腿痛、睡覺時小腿肚抽筋,出虛汗或全身骨骼疼痛等症狀。這時,骨質疏鬆已不是早期了。

運動和曬太陽是預防的重要手段

骨质疏松年轻化,原因竟是缺少……

目前尚無安全又有效的方式可使已疏鬆的骨骼回覆原有的品質,因此預防是關鍵。要做到科學防治骨質疏鬆症,運動是不可缺少的。經常運動者使骨骼承受的應力增加,同時增加肌肉的力量,有利於骨骼的生長,常常可獲得較高的骨峰值量和較好的骨質量。一般來說,年輕人運動每週應保證3~7次,每次30~60分鐘。對於整天坐辦公室的人來說,哪怕能堅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樓,對骨骼的健康也是有益的。

經常曬太陽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是非常必要的。曬太陽及室外活動既有治療骨質疏鬆症的作用,又有預防骨質疏鬆症發生的作用。尤其是對老年人、兒童及妊娠期、哺乳期、絕經後婦女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骨质疏松年轻化,原因竟是缺少……

曬太陽實際是在戶外活動時,接受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的照射可使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骨骼代謝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可以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從而使攝入的鈣更有效地吸收,有利於骨鈣的沉積。所以,人們每天平均應有30分鐘的光照時間,以保證生成適量的維生素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