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电影是在小学,家里卖了第一台彩色电视,当时最喜欢看的频道就是中央六台每天都会播放经典的影片,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陈佩斯《孝子贤孙伺候着》和《迷途英雄》这两部。也是从那以后开始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后来随着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很多香港电影涌入内地,也让我了解了更加不同的电影风格,比如在初中时最喜欢看的就是李连杰主演的作品《精武门》《新少林五祖》《给爸爸的信》,还有星爷周星驰主演的众多电影。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高中时,手机和电脑风靡全国,当时最爱做的事就是拿着自己心爱的手机和内存卡去网吧下载最新的歌曲和电影视频,而那个时候很多国外的大片的资源在网络上轻松找到。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灾难片《2012》和马特达蒙主演的《谍影重重系列电影》,而很多儿时熟悉的电视明星也纷纷投入电影行业,代表人物便是凭借猪八戒一角家喻户晓的徐峥。还记得高二在政治课上,和同桌偷偷拿着MP4观看他和王宝强主演的电影《人在囧途》,憋到脸通红也不敢笑出声。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上了大学有更多自由的空闲时间,再想看电影也不需要去网吧提前下载好,随身的笔记本代替了总需要清理内存的手机,那时的我对于各类型影片还没有明确的区分,记得在一次艺术赏析课上,老师为全班同学放映了好莱坞经典影片《闻香识女人》,那时还是第一次很多人一起观看影片,同学都和我一样被前期枯燥的剧情弄得很不耐烦,纷纷拿起自己的手机把玩,可当剧情开始像高潮发展时,很多人包括我的注意力都被影片深深吸引,到最后男主在台上演讲那段,我被艾尔帕西诺的演技深深的折服了。可以说这部影片影响了我大学整整四年的时间。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后来自认为文艺青年的我,便在网络上疯狂寻找90年代的经典电影观看,《天堂电影院》《教父系列》《海上钢琴师》《肖生克的救赎》很多很多,通过电影了解了好莱坞四大天王、鬼才导演昆汀、克里斯托弗诺兰、马丁·斯科塞斯、吕克贝松、卡梅隆等众多电影人,电脑里更是储存了近百部经典外语影片。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后来又开始迷上了香港影片,从最早的邵氏到嘉禾再到银河印象、英皇。最爱的演员便是吴镇宇、张家辉、刘德华、梁家辉、刘青云,每在网上寻找到一部他们其中任何一位参演的影片都奉为至宝,甚至不舍得吃饭都要一次性看完。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喜欢上台湾电影应该是在大四那年,寝室几个哥们一起坐在电脑前观看《那些年》,其实那时中国的电影院早已崛起,更多人不再在网上寻找影片而是去影院。但当时对于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学生党来说,还是会在网上疯狂寻找资源,乐此不疲。《那些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部难以忘怀的影片,其实并不是因为该片拍的有多好,而是它有一种魔力,能将你对于青春的一切念想都勾起来,对于青春大概所有人都很珍惜,而对于我来说,新鲜的猎物来了。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台湾电影真的有独特的魅力,与我们同根的文化加上独特的环境,造就了台湾电影里与我们千丝万缕相连却又相隔千万的感觉。对于影片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蓝色大门》《艋舺》《九降风》《听说》《翻滚吧!阿信》,论小清新电影,估计没有任何地域的影片能比得上台湾的清新脱俗。

青春轨迹——我的电影生活

可能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很多有抗在肩上,没有太多的精力再去翻找那些藏在角落的经典影片,也可能因为经济的支持,开始能够在影院享受最新电影视觉的待遇,那些曾经奉为经典和宝贝的电影很少再去翻看。不过那些影片应该是和自己的青春一样成为心头美好的回忆。每当回想起时,依然激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