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多年前跟團登過泰山,記憶稀薄。此番再登泰山,特別是在泰山腳下的泰安市停留了2天,對這座城市有了一點了解,感觸很多。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爬泰山的第二天早上,先是去了山東農大,美美地吃過泰安煎餅後,去了岱廟。反正火車是下午的,上午有大把的時間。多年前登泰山,與岱廟擦肩而過,今朝定要圓夢。公交車下車後,向人打聽岱廟,被熱情地帶到了這個小巷,告訴我,穿過小巷就是岱廟。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果然,前面不遠處就是氣勢不凡的城牆,應該是這裡了。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岱廟坊,又名玲瓏坊,是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建於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通高12米,寬9.8米,深3米,總體略呈方形造型端正,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高低錯落,通體浮雕,造型雄偉,精工細琢,為清代石雕建築的珍品。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岱廟的正陽門。岱廟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稱“東嶽廟”。始建於漢代,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介紹一下岱廟的參觀路線吧。岱廟門票30元,參觀路線一般分精簡路線、常規路線和全景路線。精簡路線就是從正陽門進,沿著中軸線經天祝殿,一路走到北門厚載門,需時半小時。常規路線是在精簡路線基礎上,兼顧東西兩區,也從北門厚載門出,需時1個半小時。全景路線是走遍岱廟,需要兩個小時左右。

當然,我就走了個全景路線,時間很充裕,我的火車是下午3點多的,一個上午的時間慢慢逛。因篇幅所限,本文簡介一下岱廟的中軸線的主要景觀,其他部分,我們後面慢慢說。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正陽門上俯瞰。對面是遙參亭和岱廟坊。古代帝王每逢來泰山舉行祭典時,先要在這裡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以表示對泰山神的虔誠。因此,古時又稱“草參亭”。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岱廟創建於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岱廟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總面積96000平方米 ,其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1500餘米,廟內各類古建築有150餘間。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大宋東嶽天齊仁聖帝碑(祥符碑)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宣和重修泰岳廟記碑(宣和碑)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配天門是岱廟第二道門。取孔子語 “德配天地”而名。帝王來岱廟祭祀時,於此門前降輿,入門內黃帷少憩,並淨手而入仁安門。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岱廟第三道門,其名取意於《論語·里仁篇》中的“仁者安人”。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扶桑石,俗稱“迷糊石”。扶桑實為一古神樹名,傳此石形似扶桑,其上有明人沈應龍所題 “扶桑石”。這是岱廟裡唯一的互動性強的景觀,趣味十足,後文詳述,請關注一下。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岱廟的主體建築是天貺殿,為東嶽大帝的神宮。岱廟與北京故宮、山東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並稱中國四大古建築群。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後寢三宮創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歷代均有重修。中寢宮是為泰山神妃“淑明後”修建的後宮,為單簷歇山式建築,有甬道與天貺殿相通。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厚載門始建於宋祥符二年(1009),明稱後宰門,也稱魯瞻門,是岱廟的北門。

走進泰山腳下的岱廟,在兩千年的壯麗史詩中沉醉

厚載門城樓上遠眺巍峨泰山。

岱廟,就像我們去過的很多景點,如果不做功課,就會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即使身邊有個敬業的好導遊,也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過眼雲煙。下文開始,我們一起走進岱廟,去感受兩千年的迷人歷史,穿越時空展開一場對話,是不是感覺很奇妙?

等著我,下文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