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原文:[水粉湯圓

]:用水粉和作湯圓,滑膩異常,中用松仁、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作餡亦可。作水粉法,以糯米浸水中一日夜,帶水磨之,用布盛接,佈下加灰,以去其渣,取細粉曬乾用。

淸 袁枚《隨園食單》點心單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過春節都要吃點糯米糕,取其粘又叫年糕,過年吃年糕有年味,也取年年高之意,正月十五要吃糯米園子,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湯圓”。但湯圓和元宵不是同一種食物。製法皆然不同,湯圓的皮一般是將面加水和好後加入餡搓好成圓球狀的湯圓,但是元宵不一樣,元宵是先做餡,切成一個一個的小塊,然後在水中沾溼瞭然後去裹一層面粉,不停的重複這個過程就會越來越大,就像滾雪球一樣。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先說元宵,那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最時今的食品,至於“元宵”,“元”是“上元節”的簡稱,“宵”指晚上。春晚有個節目叫《難忘今宵》,“今宵”就是“今晚”。元宵,上元節這天的晚上吃的食物。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元宵節有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所以正月十五又叫燈節。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當時明州(現為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我們民族的一大傳統習慣。“元宵”也是祖祖輩輩叫了一千多年的習慣詞語。大家叫慣了口的好好的一個詞,為什麼要改叫“湯圓”呢?這得從袁世凱稱帝時說起。推翻了滿清王朝的腐朽統治之後,辛亥革命給中華民族帶來了一些新氣象。可是好景不長,僅一年多的時間,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就被北洋軍閥袁世凱奪去了,可是他不滿足於當總統,他想當皇帝。於是在袁世凱稱帝那年,“元宵”這個詞就不能說了,因為:“元”與“袁”同音,“宵”與“消”也同音。“元宵”不是說他“袁”世凱被“消”滅了嗎?儘管袁世凱不讓人們說“元宵”這個詞,但他也只是僅僅當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真的“袁消”了。

在說湯圓,“湯圓”本來寫作“湯糰”,指用湯煮的團狀小吃。史料記載,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湯圓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湯糰,而在廣東被稱為湯丸。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了兩種“湯圓”,蘿蔔湯圓以前咱們講過,今咱聊聊水粉湯圓。蘿蔔湯圓比較少見,法國總統奧朗德首次訪華,曾吃過此點,稱讚不己拍桌案叫絕。蘿蔔湯圓有葷素兩種,將蘿蔔刨絲滾熟,去臭氣,微幹,加蔥、醬拌之做餡這是素的。葷的是將蘿蔔絲與紅燒肉一起燒燉,隨後再把紅燒肉剔除,棄肉而取蘿蔔絲,用充分吸入肉汁的蘿蔔絲包入湯糰內為餡,然後煮來吃,但食單載,蘿蔔湯圓也可用麻油炸了吃,袁枚弟弟春圃方伯家,則改炸為煎成餅,後來袁枚家叩兒學會了,又照此法作了韭菜餅、野雞餅。吃貨就是吃貨,連袁枚家傭人都知道舉一反三了。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水粉湯圓是用水粉和作湯圓,滑膩異常,中用松仁、核桃、豬油、糖作餡,或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作餡亦可。這種比較之接近我們今天所吃的湯圓。不過身為北方元宵裡是應該加水果餡或者黑芝麻、巧克力、核桃一類的餡的,而不是肉啊,韭菜啊什麼的餡的。今介紹一下包湯園的水粉。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做湯園要用糯米粉,糯米分為秈糯米和粳糯米,秈糯米就是江米,外形細長:粳糯米為圓糯米,也叫圓江米。江米形狀細長,糯米形狀短粗,是家常經常食用的糧食之一。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深受大家喜愛。逢年過節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習俗。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吃的元宵就是用江米粉製成的。不過江米粉常見的又有幹磨、水磨、水粉三種,幹磨是把江米像磨面一樣直接磨成粉,這種糯米粉通常是用做年糕用,水磨是把江米泡開後控幹水份在磨成粉,這種粉微有些潮,用水一攢成團,多用於搖元宵或蒸年糕。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做湯圓要用水粉,水粉也叫水磨粉,水磨是中國民間用水力帶動的石磨。磨用石製成,分上下兩片,呈圓形,上爿較下爿為薄,兩爿相合處,鑿有齒槽。水磨在這的意思是一種方法,就是把糯米浸泡一夜,像磨黃豆一樣,加水磨成漿,然後用個布袋裝著吊一個晚上,待水滴乾了,把溼的糯米粉團掰碎晾乾後就是成品的水磨糯米粉,包湯園要用此粉,所以叫湯圓粉,當然這種粉也能蒸年糕,但不能叫水磨年糕,因為水磨年糕是用天津小站米,先將米淘淨,浸泡四五小時,控去水分,磨成粉,然後過籮,放在屜上蒸熟後取出,倒入大石舀內,用木棰反覆棰打,要打勻打透。然後放在案子上,切成150克一塊的劑子,擀成3釐米長的條,用刻有花紋的木板模,將其條子壓扁為0.36釐米寬,然後按上紅點即成,您千萬別叫錯了省的露怯,讓人笑話。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水粉整明白了,下面就可包湯圓了,相比元宵來講,湯園要比元宵省事些,而且變化豐富,首先餡料,元宵通常是甜的,什錦、山楂、黑芝麻、桂花、玖瑰、五仁、可可、巧克力等,要事先制餡,我剛參加工作時在西四小吃店做個,先拌好餡,有個模具,把餡放入打均後,倒出切條改塊,然後曬,做時放藍子裡佔水,放機器裡滾,設沒機器時用大笸籮來回推動,所以叫搖元宵,侍餡粘上一層粉後,拿出在沾水放入在搖,幾水下來夠個了,把元宵撈起,搖元宵是個技術活,因為元宵是論兩賣,但不稱分兩按個數,一斤30個,店裡煮熟了論碗賣,一碗三個,取連中三圓之意,元宵個小了老百姓不幹,個大了賠本了,想當年每當搖元宵時,老師傅特自豪,跟我說,別看這元宵,這是國寶,七二年大老美尼克松訪華,他駕下有個國務卿叫基辛格,吃了元宵大為驚訝,愣不知這餡是怎麼進去的,還專門派聯邦調查局特務來調查,這也不他老人家從那聽來的,也不知是不是真事,不過從那時起,我就更加堅信美弟國主義就是紙老虎,連元宵都整不明白,還想和中國玩,姥姥。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湯圓的做法就省事多了,把水粉加水和成團,醒一會,像在包餃子一樣,掐取一小團擠壓成圓片形狀,挑一團餡放在上面,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即可,不光簡便,而且餡心多樣,除各種甜餡的,還有鹹的,取料豐富,除法國總統奧朗德吃的蘿蔔餡的,什麼鮮肉,臘味,韭菜,豆腐乾、冬菜都有,最關鍵的是湯圓的皮料,元宵只有一種白色,而湯圓粉可加入各種食材做成五顏六色的湯圓,最絕的是南京廚師做的雨花石湯園,難得的是做出湯圓有雨花石一樣的花紋,放在碗裡貌似真的,吃在嘴裡軟軟的,口感有如草果般香滑,我相信如袁枚怹老人家嚐到,一定會收錄到隨國食單。而且湯圓還有多種吃琺,不是光煮,還可以煮後粘黃豆麵吃,粘椰絲吃,粘紅糖水吃,還可粘麵包糠下油鍋炸著吃。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下面我們製做隨園水粉湯圓,用水粉和成麵糰,略餳片刻下劑子,袁枚為我們備了貳種餡心,一種是用松仁、核桃、壓碎,加豬油、白糖作餡,南方作湯圓多加豬油,如寧波湯圓就是以細膩純淨的綿白糖、黑芝麻和優質豬板油製成餡,另一種是鮮肉餡的,用嫩肉去筋絲捶爛,加蔥末、秋油作餡。此餡滑膩異常鮮美,湯糰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具有香、甜、鮮、滑、糯的特點,咬開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黏,鮮爽可口,令人稱絕。方法告訴您了,具體您好那口兒,就隨您便了,祝各位看官元宵節快樂。

南湯圓,北元宵,湯圓包,元宵搖

文章原創,頭條首發,部分照片,摘自網絡,

特此鳴謝若有侵權,敬請告之,馬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