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模式必將成爲市場公平的阻礙

在電影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模式必將成為市場公平的阻礙

儘管《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主旋律影片在創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大部分主旋律電影還是積習難改,主要原因是主創人員缺乏市場意識,這是因為我國對於主旋律電影採取市場保護過度政策造成的。

在電影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模式必將成為市場公平的阻礙

回顧一下最近幾年的主旋律電影創作,《鐵人》、《高考1977》、《任長霞》等電影都不同程度取得了成功,但是沒有能夠在市場化上取得重大突破。還有更多的主旋律電影如《袁隆平》、《鄧稼先》、《潘作良》,市場反響不大,宣傳功效甚微,但屢獲政府獎項,仍然依靠紅頭文件等市場保護手段大行其道。

在電影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模式必將成為市場公平的阻礙

目前,主旋律電影製作主要集中在國有製片廠,這些製片廠依靠每年黨政部門的宣傳經費,拍攝一些反映當時當地的好人好事,製作完成後靠著紅頭文件進行強行推廣,另外靠各種關係衝擊華表獎、“五個一工程”獎等政府獎項,一套非常完整的計劃經濟模式由此誕生,但在電影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模式必將成為市場公平的阻礙,不利於產業的健康發展,更不利於宣傳使命的達成。

在電影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模式必將成為市場公平的阻礙

主旋律電影有其特殊的創作規律,與商業片和藝術片創作最大的區別是主題先行,這是主旋律電影創作者不可迴避的使命。而如何面對市場的挑戰,成功融合主旋律電影的宣傳使命,同時又贏得市場的認可,是主旋律真正需要走通的市場路徑。目前,取得的成功經驗需要好好總結,主旋律電影創作必須向市場開放,而不能依靠“內部片”進行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