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推廣P2P爆雷清理下架產品 用戶損失4000萬恐承擔連帶責任

小米推廣P2P爆雷清理下架產品 用戶損失4000萬恐承擔連帶責任

投資潮訊,6月以來,陸續有P2P平臺“爆雷”,出現提現困難、跑路等情況。據統計,6月1日至7月13日,短短42天內全國涉及提現困難、停業、跑路、轉型的P2P平臺就有108家,而這波P2P暴雷也波及到了小米。

7月9日小米成功赴港上市,成為港股市場“同股不同權”創新試點的首家上市公司,一時風頭無兩。儘管小米開盤首日即破發,但此後一路飆漲,截止7月18日,小米股價累計漲幅為29.41%,創始人雷軍的身家更是首次突破200億美元,位居福布斯中國富豪第6位。然而,好事多磨,一切似乎並非那麼順利。

據悉,幾個月前,小米集團旗下的金融產品在小米VIP和小米運動中推廣P2P平臺,並註明米粉專享和專屬返利。進入6月,其相關產品相繼暴雷,經確定的有:秋天財富、2025、米袋子、小諸葛、涼錢寶、人愛、小灰熊、管家、捷麥等。

7月24日下午,小米方面針對用戶爆料的小米在系統推薦中的多個P2P平臺暴雷一事做出回應稱,之前小米也接到有用戶反映相關情況,已第一時間下線了3000多款金融類APP。截止目前,經初步統計,向小米投訴相關P2P平臺風險的用戶數量累計429人,涉及金額約4000萬元。小米也在盡全力幫助用戶向涉事P2P平臺追索維權。

小米方面還稱,小米應用商店還清查並下架了大部分的金融類應用。小米應用商店已決定不再收錄新增的P2P理財類應用,並保留所有P2P產品App的開發者聯繫信息和營業執照副本信息,為用戶需要時提供必要的支持及配合公安機關工商執法所需。

除了小米外,牽扯到此次暴雷的國產手機品牌還有OPPO和vivo,其中OPPO甚至直接在軟件精選導航醒目位置專門推薦理財產品。

據瞭解,小米金融相關牌照較為齊全,業務涉及供應鏈融資、互聯網小額貸款、支付、理財產品分銷、互聯網保險等。據小米集團招股書顯示,2018年一季度,小米金融的收入及稅前淨利潤佔發行人的比例分別為0.90%和0.22%,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金融總資產佔發行人的比例為13.55%。

證監會此前曾在反饋意見17(2)中向小米公司進行問詢,要求小米逐一詳細說明公司各項金融、類金融業務和主體具體業務流程、內控情況、風險控制措施及有效性。以及25(9),互聯網增值廣告是否合規的問題;65中的互聯網小貸業務是否履行了相應的審批程序,是否符合相關監管規定,是否涉嫌變相資金佔用或利益輸送等情形。但小米均未在媒體或者相關文件中給予正面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招股說明書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境內子公司受到工商管理、海關、國家稅務等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共計20筆,涉及罰款金額合計為109萬元,單筆處罰最高金額為69萬元。

儘管相應罰款金額相對公司當期營業收入及淨利潤佔比極小,但也能從中看出,小米集團在經營活動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相關法律。

有網友表示,小米公司作為流量方和廣告方應在嚴格的法律框架下進行經營,在法律模糊地帶更需謹慎嚴格把控,保證投放的廣告是有金融資質、有保證的平臺。同時,該網友表示小米硬件長期的低利潤和盈利KPI考核導致一些部門為了賺錢不擇手段,從基礎的法律和道德上沒有做過任何風控。

據悉,廣告推廣是小米的三大盈利之一,2018年一季度為小米帶來了 18.74 億元的收入,這就是為何小米要推廣這些P2P平臺。有律師表示,小米在各種渠道推薦、推廣相關P2P平臺的行為可看作是一種商業廣告行為,小米的法律地位相當於廣告的發佈者或者經營者。根據《廣告法》的規定,小米對其推薦內容的真實性與合法性負有一定的核對義務,而因虛假廣告造成向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廣告主,也就是涉案的P2P平臺一起對消費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原文鏈接:http://www.investide.cn/news/387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