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跳牆的和尚,紙糊的驢!

話說大明嘉靖年間,定遠舉子陳茂升因在秋闈當中痛罵首輔嚴嵩,而被革去功名,發配到了嶺南。那麼說這陳茂升為何偏要趕在這種關頭,當眾發難呢?其實也是事出有因。陳茂升的老父曾做過鳳陽府的通判,後因得罪了嚴世藩而被栽贓拿問,不久也是死在了獄中。嚴世藩正是那嚴嵩的獨子,而此次秋闈偏偏又是嚴嵩做了主考,這仇人見面,陳茂升哪裡壓得住火氣?所以這才當眾怒罵,最終落了個充軍發配的下場!

故事:跳牆的和尚,紙糊的驢!

也正是因為有過前車之鑑,陳茂升自打到了嶺南,連忙就給家中捎去了一封書信。信中寫道,他十分惦念夫人和那剛滿三歲的幼子,更害怕自己此番會牽連到她們,所以便打算讓夫人帶著兒子擇人另嫁。言辭之間很是懇切,同時將寫好的休書也一併帶了回去。

夫人接到書信,得知了丈夫遭了大難,又哪裡肯尋人改嫁。可轉念一想,倘若真被丈夫言中,那嚴家父子再來迫害,自己倒沒什麼,無非就是一死,可別忘了,家中還有個剛滿三歲兒子呢?一旦他要有個三長兩短,自己九泉之下又如何向丈夫交代?所以苦思良久,這位陳夫人忽然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明清兩代,尊僧重道,無論哪一處廟宇幾乎都是香火鼎盛,而僧道之流似乎也真的跳出了三界之外,並不受俗世的禮制和法度制衡。在當時,家中倘有小孩兒體弱多病,或是經過算卦相面,認為克父克母、不好養,一般就會送到廟裡,做一個記名的弟子。已求為孩子消災祛病、祈福除厄。而且呢,等到孩子長大之後,還可以再舉行一個‘跳牆’儀式,讓孩子重新還俗。

於是,陳夫人便把兒子陳紀送到了定遠、鳳陽交接的莫邪寺,做了一個‘跳牆’的和尚。跳牆和尚並不屬於正式的出家之人,也不需要受戒,只是陳夫人把孩子送去,然後由師父給他剃頭洗澡,換上僧衣,再把孩子剪下來的頭髮,塞進師父的鞋裡,這就算成為了記名弟子。當然了,天底下沒有免費的東西,陳夫人自然也要奉上各種禮物香資,而且還在寺中擺了三日的素宴,待等所有儀式完成之後,小公子陳紀這才可以名正言順的留在了莫邪寺。

故事:跳牆的和尚,紙糊的驢!

小公子的師父非是旁人,正是這寺中的主持,慧真禪師。禪師此時已經年過七旬,在方圓左右也是德高望重。小公子皈依的當天,慧真禪師也封了一個紅貼給他,裡面裝的可不是什麼金銀俗物,而是小公子陳紀此後所用的法名,上寫著‘皈依三寶弟子悟塵’,同時還有一條用紅繩串起來的佛珠。小公子年紀尚小,自然不懂這些,好在寺中還有一個與他年歲相仿的小沙彌能夠陪他玩耍,所以說至此之後,小公子陳紀就在莫邪寺住了下來。

常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陳紀雖說幼小,可畢竟出身名門,耳濡目染之下,也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可自打進了這莫邪寺,他才漸漸地發現,師父慧真甚至是跟自己玩耍的小沙彌,似乎都有些天性薄涼、不盡人意。那小沙彌喚作悟性,與陳紀同歲,生的模樣多少也有些相似,可他卻不像陳紀那般天真爛漫,隱隱的卻多少有些陰狠。

有一日,二人在寺外的竹林玩耍,忽然有一隻小狐狸可憐兮兮的跑到了二人的近前。陳紀見那小狐狸通體火紅,頗為可愛,於是便將他抱了起來。

‘你是不是找不到娘了?’話音剛落,就見那小狐狸眼睛一紅,淚水已經黯然而下。

‘你那跟我回去吧,等你長大了,自然也就能找到回去的路了……’

陳紀把小狐狸帶回了寺中,每日用自己的齋飯餵養,平時呢也跟它在一起玩耍。可自打有了這隻狐狸,哪曾想卻惹得悟性十分不喜。怎麼的呢?還不是因為陳紀經常帶著小狐狸玩耍,而冷落了他,他心裡又怎能不氣?所以說,這悟性就開始變著法的想弄死小狐狸,但畢竟年紀太小,以至於每一次都是功虧一簣。直到有一天小狐狸被他扔進了一口枯井,被陳紀發現,最後叫來了幾位師兄,這才費勁巴力的將小狐狸救了上來。也正是由打那天開始,陳紀便再也沒有理會這個曾經陪了自己半年光景的小沙彌。

故事:跳牆的和尚,紙糊的驢!

寒來暑往,光陰似箭,一晃陳紀便長到了八歲。這五年當中,陳夫人一次未曾前來探望,陳紀也是因此經常暗暗落淚。這一日,他正在院中打掃,忽然被師父叫去了禪房。

‘明日盂蘭盆會,寺中將有一位貴人到來,眼下需要扎一些香燭紙馬,你心靈手巧,正好幫助為師打一打下手。’慧真禪師說道。

‘是。’

師父說話了,小公子自然無不遵從,於是當晚便幫著師父糊起了紙人紙馬。糊著糊著,小公子就覺得有些不對,心說扎的不應該是牛馬嗎?怎麼我瞧著像驢呢?而且往年的七月十五,也並沒有過這種說道兒,怎麼?佛祖的規矩改了不成?心裡想著,可他嘴上卻沒敢問,所以慧真禪師在一旁打坐,而他則是帶著小狐狸糊著那頭一人多高的大青驢。

耳聽得橋樓之上打罷了四更,陳紀連困帶乏,終於忍不住沉沉睡去。慧真見他睡著了,古井無波的臉上這才露出了一絲陰笑,隨後忽然由打懷裡取了一根繩子出來……

兩個時辰,轉眼即過!迎著初升的旭日,莫邪寺是山門大開,緊接著,方丈慧真便將等在門外的三十餘人迎了進來。就見這三十幾人俱是蟒袍玉帶,而正中的那位則是一身紫袍,頭插花翎,在他的身旁,還跟著一位美貌的婦人。那麼說來的是誰呀?來的非是旁人,正是五年前被流放嶺南的陳茂升。原來不久前,嚴嵩父子失勢,嚴世藩等人被處以了極刑,就連首輔嚴嵩也被世宗皇帝罷為庶民,趕出了京城。懲治了奸臣,自然就要替那些個被他們陷害的忠臣平反昭雪,而所提到的這些人裡,陳茂升父子也是赫然在列。可惜陳父冤死在了獄中,而陳茂升也在嶺南做了將近五年的苦役,所以為了撫卹賢臣、彰顯聖恩,世宗皇帝就把這陳茂升封作了按察司副使,執掌鳳陽府各道諸事。

故事:跳牆的和尚,紙糊的驢!

陳茂升在京城受了封賞,隨即走馬上任、衣錦還鄉。可等到了定遠的家中這才知曉,五年前夫人為了避禍,已經將幼子送到了莫邪寺,做了跳牆的和尚。所以陳茂升急忙差人前去送信,告知慧真禪師舉行一個還俗儀式,自己也好將兒子陳紀接回家中。

那麼說,他為何不直接前往呢?其實這也是他為人恭謹所致,畢竟孩子在寺中過了五年,所以寺裡的規矩他還是要遵循的。跳牆還俗也很簡單,按道理來講,當日陳家要舍給寺裡一頭活驢,以表示由它日後代替陳紀出力。然後再奉上各種應用之物,跨過寺裡搭在殿前板凳上的紅布,就算是跳過了寺院的紅牆,回到了塵凡。那驢和進獻的東西都是孝敬給佛祖的,按理說應該當場焚化,可出家之人又不能殺生,所以就需要廟裡紮上一頭紙的,拿來代替。

陳茂升夫妻二人在一眾大小官員的陪同之下,緩步走進了莫邪寺。舉目一瞧,果然所需的一切,皆以準備妥當。大殿正中,正跪著一個七八歲的小沙彌,在他的腳下也放著脫下的僧衣僧鞋,而這時慧真禪師則是拿起了一把剪刀,將那孩子所帶的銅錢佛珠給剪了下來。陳夫人瞧著那個瘦小背影,再一想到孩子已經在這兒受了五載的煎熬,頓時是泣不成聲。

接下來,只要將寺門外的紙驢焚化,孩子跨過紅布,就可以跟著大人回家了。可等眾人來在了寺外,立時便是一驚。怎麼的呢?就見在那寬敞之處,已然用乾柴搭起了一個足有一丈來高的木堆,一頭活靈活現的紙驢也正架在了上面。陳茂升很是疑惑,心說燒個紙至於浪費這麼多的木頭嗎?瞧這架勢,莫說那驢是紙糊的,即便是有血有肉,片刻之功也必將化為灰燼。他怎麼想的暫且不提,單說那慧真和尚,由打弟子手裡接過來一根燃燒的火把,直接就將那柴堆給點了起來。

乾柴遇見烈火,自然是一發不可收拾,眨眼間,再瞧那堆乾柴是火光沖天!眾人見大火已起,連忙閃出去很遠,害怕被那火傷到。可就在這時,忽然晴天一道霹靂,緊接著只見西北乾天烏雲密佈,而且夾著風雨,幾乎是瞬間就到了眾人的近前。那雨來的實在怪異,來的急,去的也快,剛好將那堆起火的乾柴澆滅,轉眼就消散了一空。而那頭紙糊的大青驢還沒等燒呢,卻被大雨給澆了個皮開肉綻!

陳茂升擦了擦臉上的雨水,定睛一瞧,突然瞧見在那驢的包裹之下,竟然捆著一個只有七八歲模樣的孩子,而且在那孩子的懷中還抱著一隻火紅的小狐狸。事到如今,任誰也清楚此番為何要堆了許多的乾柴在這裡,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有人要燒死裡面的孩子和那狐狸。追問之下,眾人這才知道,原來大殿當中還俗的並不是小公子,而被綁在驢裡才是陳紀。

那麼說,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那慧真和尚六根不淨,古稀之年與一婦人私通,還生下了一子,就是平時跟小公子在一起玩耍的小沙彌。本來一切安好,可自打陳茂升的書信送至,那慧真和尚這才動了邪念。他一想陳茂升如今已經官居三品,日後也定是平步青雲,大富大貴。而陳紀在寺中呆了五載,容貌身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如果要是能讓自己的孩子代替他跳牆還俗,想必以後必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所以他才藉口讓陳紀來糊紙驢,趁他熟睡,將他困住了手腳,堵住了嘴,隨後塞進了驢裡。也許有人要問了,他把小公子殺了豈不更加容易?話雖如此,可您別忘了,這惠真和尚已是年過七旬,殺了陳紀不難,可要讓他避開眾人,去到荒山野地挖個坑埋了,還真就不是那麼容易!

常言說得好:天理昭彰,報應不爽!本來這一切應該是毫無破綻,哪曾想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驟雨給現出了行跡。待等問明瞭前因後果,陳茂升急忙救出來小公子,這才父子團聚。惱怒之下,也命人將那慧真和尚是杖斃在了當場!而那作為禍根之源的小沙彌,卻因為年紀太小,並沒有被問罪,只是隨著慧真身死,他也不知去到了哪裡!

這正是:

脂香粉膩惹袈裟,古稀得子笑眼斜。

欲借跳牆魚龍變,豈料紙驢起蕭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