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砸150亿!董明珠为什么还是上不了车?

今年以来,董明珠的新能源汽车公司珠海银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狂砸150亿!董明珠为什么还是上不了车?

先是被爆出拖欠供应商货款,随后又传出IPO暂缓、停工、裁员和新能源客车积压、公司营收大幅下降等消息。

最近又被爆出来南京产业园项目被被查封了,虽然很快又解封了,但是也暴露出目前银隆经营的困境。

01

人生有一条很长的路叫“梦想”,但同时也有一堵很高的墙叫“现实”。

汽车制造一直以来被视为制造业精华的集大成者,是整个制造业产业链的皇冠,而新能源汽车又是皇冠上的明珠。

造车是很多企业家的终极梦想,从贾跃亭到许家印、董明珠,从bat到李嘉诚、姚老板都想摘取这颗皇冠上的明珠。

狂砸150亿!董明珠为什么还是上不了车?

众所周知,在家电行业能够叱咤风云的商界铁娘子董明珠,为了自己的“造车梦”,“赌上全副身家”入股珠海银隆,并频繁为银隆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站台,乐在其中。

但现在,董明珠的造车大计还有戏吗?

02

从国际动向来看,英国政府在7月26日宣布,将于2040年起全面禁售汽油和柴油汽车,届时市场上只允许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环保车辆销售。

继英法之后,深受“排放们”打击的德国,也及时跟进。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将跟随其他欧洲国家的步伐,实施新汽油和柴油汽车的销售禁令。

而根据我国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制定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车(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动力)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在这种趋势之下,新能源车逐步取代燃油车是大势所趋。

03

那么,董明珠的“造车梦”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狂砸150亿!董明珠为什么还是上不了车?

一方面,银隆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个新进入者,除了外资车企的竞争压力,还要面对国内已占据优势的新能源车企的群狼环视。

在腹背受敌,竞争激烈的市场形势中,2017年银隆电动客车订单为6000余辆,实际销量是3355辆,同比下滑了45.88%。今年前5个月情况稍有好转,累计是卖了2304辆,市场占有率为7.4%,在行业排第四。

但总的来说,行业整体情况也不太乐观。

另外,让董明珠引以为傲的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虽然在快充,寿命,安全性等方面交有优势,却有一个很致命的短板,那就是能量密度太低、续航里程太短。

因此只能用来造电动公交车的钛酸锂电池,市场占有率并不高。

狂砸150亿!董明珠为什么还是上不了车?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的补贴的大幅下滑以及补贴逐步减少的趋势,对于依赖补贴的银隆来说是第二大打击。

更要命的是,最新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提高了能量密度要求,新能源客车的能量密度要达到115wh/kg才给补贴。

要知道银隆的新能源汽车电池能量密度在58wh/kg-91wh/kg之间,也就是说银隆再不提高能量密度,就拿不到补贴了。

去年以来银隆的产业园在各地开花,总投资超过800亿。到处都在烧钱上新的项目,而回来的钱没有同步大增,尤其补贴回款还越来越慢。

拿到的补贴越来越少,而钱花的却越来越多,再赶上新能源客车行业总体低迷,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银隆老是出现被供应商讨债、工厂停工甚至还被查封项目的问题了。

说到底都是资金紧张惹的祸。

04

当然了,这也不是银隆一家的问题,新能源汽车整个行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狂砸150亿!董明珠为什么还是上不了车?

2018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断崖式”下降的一年。随着政策逐步让位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红利”不复存在,产业“风口”也正逐步消失,迎来的是技术门槛的提高、产品结构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

因此,接下来各新能源车企都将面临生死考验。

从目前已经公布了半年报业绩预告的30余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来看,补贴退坡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显现。除上游电池材料公司业绩预报普遍看涨之外,中下游公司即动力电池和整车版块业绩普遍预降,30家企业中,有16家净利润预报减少。

05

造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技术储备、巨额资金研发到前瞻销售,每一步对于新企业来说都是举步维艰的。

在加上补贴政策的快速退坡,会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一定的洗牌效应,这种洗牌效应对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行业的影响尤为明显。

在补贴退坡的新政下,中国电动汽车电池行业中的相关车企将面临一场优胜劣汰式的大浪淘沙。

对于银隆来说,接下来面临的挑战更严峻,补贴下滑的趋势已经形成,还有能量密度可能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这也正是银隆核心的电池技术钛酸锂电池的最大短板所在。

格力多元化的发展没有错,手机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也没有错,但是想照搬格力空调曾经成功的那一套,似乎并不灵验。术业有专攻,从家电到手机再到汽车,跨度太大。并不是砸钱就能成功的,也需要放眼市场量力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