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8年到2022年 從達成鐵路到成南達高鐵,看土溪的變遷與發展

从1958年到2022年 从达成铁路到成南达高铁,看土溪的变迁与发展

从1958年到2022年 从达成铁路到成南达高铁,看土溪的变迁与发展
从1958年到2022年 从达成铁路到成南达高铁,看土溪的变迁与发展

製圖/龔武

深閱讀

7月20日下午6點22分,達(州)成(都)鐵路渠縣土溪站,成都開來的D5190次列車像一條白色長龍,穩穩駛入。

剎那間,燥熱下的平靜被打破,烏泱泱的人群潮水般湧來,昏昏欲睡的小鎮頓時來了精神。幾分鐘後,伴隨著上百名旅客分流至各地,小鎮又歸於平靜。

從1998年達成鐵路通車開始,鬧熱與平靜,在日復一日中反覆上演,構成了小站時光的全部。

最近,一條消息在不斷撞擊當地人的耳鼓:成(都)南(充)達(州)高速鐵路即將動工建設。

儘管還不確定這條高鐵是否會經過、停靠土溪,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條時速達到350公里的鋼鐵巨龍,將串起成都、遂寧、南充、達州四市,帶動沿線乃至四川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穿越成都平原和秦巴山脈,把四川盆地和長三角、京津冀等地有機聯繫在一起。

從達成鐵路到成南達高鐵,穿越數十載時光和四座城市。時間和空間,共同書寫著一部變遷的歷程。

□徐洋 川報觀察記者 梁現瑞 徐莉莎 敬松 袁敏

一段囧途

1958年

達成鐵路開工便暫停;直到上世紀80年代,少年省外求學依然坎坷

穿過起伏不平的街道,今年75歲的土溪鎮居民趙井文一定要帶我們去“看樣東西”。在滾滾熱浪中行走,達成鐵路在頭頂經過。目之所及,在一長串巨大的混凝土橋墩外,有三座威武的石墩。

這是幾個有故事的石墩。故事發生在60年前。1958年的冬天,這個小鄉場上突然來了一批生面孔,住了半條街。來幹嗎?修鐵路。怎麼修?打石頭。“大冬天的,他們光著膀子舉著錘子,‘嘿著嘿著’的聲音,老遠都能聽見。”

原來,那一年,國家決定動工建設達州到成都的鐵路,土溪正是鐵路經過的地方。

修鐵路、通火車、走出去……在叮噹作響的鐵錘聲中,15歲的趙井文憧憬著有一天能乘坐火車,去更遠的地方。然而,這一等就是40年。由於當時經濟困難,第三個石墩還未完工,鐵路便暫停修建。

中斷修建的達成鐵路,不僅讓一個小鎮青年的夢想戛然而止,也為一個綿陽青年的求學路平添了幾分周折。

1981年8月底,18歲的劉運輝搭乘火車趕赴蘭州交通大學上學,當火車走到廣元的時候,因為遭遇暴雨,寶成鐵路全線中斷,要恢復需要等到一個月以後。

無奈之下,他們只有乘坐汽車,輾轉趕到達州,準備在那裡轉乘襄渝鐵路輾轉去蘭州。無奈的是,襄渝鐵路同樣中斷,他們又只好再次出發,趕到重慶,再到成都,最後是由學校派汽車來接他們到了學校。等他們趕到,已經開學一個多月了。

這段難忘的囧途在劉運輝內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同時,也堅定了一個信念:必須為四川新增一條出川通道。

幾年後,劉運輝從蘭州交通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鐵二院,開始鐵路建設運營研究工作。很快,他們開始接手達成鐵路的前期研究工作,為達成鐵路的再次開工做準備。

一場變遷

1998年

達成鐵路終於建成投運,“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故事,在鐵路沿線比比皆是

中斷修建後,待達成鐵路恢復開工,已是1992年。

今年79歲的柴應榮退休前是遂寧市副市長,對於達成鐵路的修建歷程,他記得很清楚。當年為了籌措資金,340萬遂寧人擰成一股繩,“從牙縫裡‘擠’出了達成線,令人動容。”柴應榮說。

正式投入運營,已到1998年。從此,“火車一響,黃金萬兩”的故事,在達成鐵路沿線上演。

从1958年到2022年 从达成铁路到成南达高铁,看土溪的变迁与发展

達成鐵路土溪站

1998年,渠縣流溪鄉小夥李浩進入土溪鄉政府工作,也正是那一年,達成鐵路通車。“莫說是一個鄉,就是一個縣通火車,在那個年代也是天大的喜事。”

為了迎接第一列火車的到來,當時的鄉政府組織了政府、醫院、學校工作人員來看通車儀式,請來鎮上小學的儀仗隊、鼓號隊助陣,自發到來的群眾把小站團團圍住。

从1958年到2022年 从达成铁路到成南达高铁,看土溪的变迁与发展

達成鐵路土溪站

成都和達州之間的時間距離拉近到4個小時。列車拉動的不僅是土溪和沿線城市的距離,更是聚攏了土溪的人氣。土溪鎮的常住人口從當年的7000多人增加至目前的2萬人以上,個體經營戶從不足500戶到目前的上千戶。近3年,私立幼兒園從無到有,已開辦兩家,目前鎮上正在籌辦一所私立小學。

从1958年到2022年 从达成铁路到成南达高铁,看土溪的变迁与发展

達成鐵路土溪站

同樣的變遷,還發生在這條鐵路的許多站點。

沿著達成鐵路,離土溪100多公里,是南充市營山縣的小橋鎮。百年來,牛市是小橋鎮的代名詞,但交通一直是該鎮壯大牛產業的短板。

在小橋鎮經營著一家牛肉冷凍廠的李四清見證了達成鐵路的修建和開通。20多年前,李四清是鎮上的一個牛販子。“那時候想把肉拉進城去賣,全靠三輪車或者小貨車。”李四清說,小橋鎮位於營山縣城東部,雖有305省道穿鎮而過,但路況很差。如遇高溫或者雨天,長時間運輸難以保鮮,因此,當時牛肉最遠只能銷往渠縣和營山。

1998年,伴隨達成鐵路的竣工,橫貫小鎮的鐵路猶如一條上鍊的運輸機,將小橋鎮的牛肉和相關皮革製品源源不斷地運出。李四清牛肉廠的產品,也搭著鐵路“順風車”遠銷河南和山東等地,年銷售額從當年的不足10萬元躍升至100多萬元。不僅僅是李四清,小橋鎮還催生出一批雞、魚、豬養殖大戶。

多雙推手

2018年

不願在高鐵時代掉隊,牽動眾人心的成南達高鐵終於有了明確規劃

鐵路發展,永不停歇。多年後,劉運輝又全程參與了達成鐵路擴能改造工作,推動開行“和諧號”動車組列車,運行速度從之前的80公里/小時提升到最高200公里/小時,基本達到這條鐵路運行速度極限。

當達成鐵路運行速度和運輸能力不斷逼近極限的同時,全國的高鐵建設如火如荼。2010年以來,成渝高鐵、西成高鐵、成貴高鐵等項目相繼啟動。

彼時川東北方向依然是沉寂的一片。“不抓緊行動,川東北將在高鐵時代掉隊。”劉運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焦急萬分的不只劉運輝。2014年起,省政協常委、達州市政協主席康蓮英和多名省政協委員一起,連續5年在省政協全會上提交提案,並在小組討論會發言呼籲,建言省委、省政府積極協調國家鐵路局將“成南達高速鐵路建設”納入《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儘快開工建設。

2017年,省政協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期間,康蓮英再次提交提案,其中明確指出,成南達高速鐵路對四川省意義重大,可促進我省借萬州深水港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發展,進一步鞏固我省在西部地區的鐵路樞紐地位。

也不僅僅是當地政協,人大、政府都在聯合向上級部門建議,儘快啟動成南達高速鐵路項目。在他們看來,這條線路的規劃建設,不僅對於打通四川東向快速融入長江經濟帶大通道、北上快速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京津冀大通道具有重大意義,還能促進成渝經濟區東北部加快發展和川陝革命老區脫貧。

儘管社會各個階層的呼聲高漲,但由於鐵路建設投資巨大,涉及範圍廣,審批權在國家,所以進展較為緩慢。

“有時候真覺得有心無力,有勁使不出。”劉運輝坦言。

由慢到快的轉折點,肇始於2018年初夏。省領導率隊考察南充達州期間,明確提出要高標準建設成南達高鐵,一舉衝破阻滯四川“四向拓展”的“動脈血栓”。

加快,體現在行動上。6月6日至7日,四川省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市學習考察期間,堅定表示,砸鍋賣鐵也要把成南達高鐵建起來。

前不久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成南達鐵路被明確寫入全會的決定。而就在全會閉幕的第二天,省委主要領導就帶隊趕赴北京,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

節奏驟然加快,劉運輝明顯感覺到中鐵二院最近忙碌很多,承擔這個項目勘測設計的團隊晚上經常加班加點幹,“熱情又回來了!”

一種期待

遙想2022年

牛肉廠老闆腦中有了一張“半小時經濟藍圖”

“真的嗎?啥時候開工?”當記者告訴他,國家正在部署修建成南達高鐵時,李四清有些激動,不斷詢問。

“小橋鎮的牛肉若能乘著成南達高鐵銷往更遠的地方,那會是什麼景象?”李四清望著不遠處的達成鐵路,腦中已有了一張“半小時經濟藍圖”——未來,小橋鎮的土貨能經營山往西銷往南充、成都,經達州往東銷往重慶、湖北甚至更遠。

同樣期待的還有廣元小夥楊智欽。

2008年,楊智欽畢業來到成都鐵路局遂寧車務段的土溪站工作。

剛來的時候,這裡就和大多數鄉鎮一樣,大多是兩層的小樓,動車開通後,為了提升場鎮形象,渠縣在站外一條馬路之隔的地方修建了具有土溪鎮特色的漢闕廣場。

很多鄉鎮房屋都是自行設計,楊智欽看到的土溪則不同,廣場周邊的商業、住宅,都是按照仿古的風格統規統建。

土溪一點點的發展變化,讓楊智欽開始有了安定的想法。2014年,他和信用社有工作往來的姑娘戀愛了。

現在,他稱自己是“半個渠縣人”,剛過而立之年的他也成為了車站客運主任。“你在其他鄉鎮很少看到高層吧,在土溪,已經有了四五棟高層電梯住宅。”

最近,成南達高鐵爭取在2019年開建、2022年建成投運的消息傳來,“因交通而興”,土溪人十分期待。楊智欽辦公室的書櫃裡,關於高鐵的書籍佔了三分之一。

儘管高鐵不一定經過、停靠土溪,但高鐵的帶動作用那麼明顯,渠縣能夠在時速350公里的出川道路上作為重要一站,那麼水漲船高,土溪也會迎來發展新契機。“我做夢都在期待那一天。”楊智欽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