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融」乃大 「兩情相悅」——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導③

每一天,一輛輛滿載蔬菜的貨車從和縣開出,它們的目的地是60公里開外的南京。作為中國南部最大的蔬菜之鄉,和縣產的蔬菜7成上了南京人的餐桌;

每一季,褒禪山承載千年歷史的溶洞裡,都會迎來數百張稚嫩的面孔。他們雖然身著南京中小學的校服,卻對馬鞍山的歷史文化、旅遊景點如數家珍;

每一年,博望區寧丹產業園新落戶的企業中,10家中就有四五家是來自南京。毗鄰中國最活躍的經濟圈“長三角”,馬鞍山是東部地區“騰籠換鳥”的“集散地”,於南京而言,更是近水樓臺……

往東,是情懷的延續、夢想的升級,然而,融入南京都市圈,並非馬鞍山的“一廂情願”,因為對於南京,我們同樣不可替代。

有“融”乃大 “兩情相悅”——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③

南京日報小記者參加“課本上的馬鞍山”研學遊

有“融”乃大 “兩情相悅”——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③

博望區花海農舍

有“融”乃大 “兩情相悅”——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③

有“融”乃大 “兩情相悅”——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③

姑孰工業集中區園區全景姑孰工業集中區園區全景

一日三餐的“菜籃子”

7月5日清晨5點,天光剛剛大亮,和縣綠源蔬菜種植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王瑞俊就忙開了。3000斤蘆筍一裝上車,他就立刻往南京眾彩農產品交易市場趕。“不到1個小時準得賣光。”從1個月前上市到現在,王瑞俊已經習慣了南京人的搶購。

“剛開始以為不好賣,我們就拉了1000多斤蘆筍過去試試看,沒想到一會兒就賣完了。”王瑞俊笑著說,蘆筍非常對南京人的胃口,常常供不應求,價格也從最初的5元漲到了7元。剛開始只有他一家賣,因為常常脫銷,和縣蔬菜局又動員和縣海豪蔬菜種植有限公司給南京發貨,現在兩家每天要給眾彩市場供應五六千斤蘆筍。

“和縣屬於長江流域衝擊平原砂質壤土,非常適宜蘆筍的生長,再加上現摘現賣,特別新鮮。”和縣蔬菜局負責人表示,隨著南京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品質蘆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和縣蔬菜種植企業抓住這一契機,紛紛擴大蘆筍種植面積,不斷滿足南京及長三角城市的需求。2017年,該縣蘆筍種植面積700畝,年產優質蘆筍1400噸,預計今年底將突破1000畝。

打開南京都市圈地圖,以南京為圓心,以車程1小時距離為半徑,畫了一個大圓。這個圓裡,馬鞍山緊鄰南京,地處都市圈核心圈層。

同處一圈,對於中心城市南京來說,馬鞍山是其重要的農副產品“供貨方”。統計數據顯示,作為長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籃子”,2017年,和縣全縣蔬菜種植面積44萬畝,品種涉及茄果類、瓜類、豆類等10大類近百個小類,年產各類安全優質蔬菜112多萬噸,其中70%的蔬菜運往南京銷售,約佔南京市場供應量的30%。

而就吃而言,拉近南京與馬鞍山距離的,不只是一日三餐離不開的“和縣菜”,還有這個季節最開胃的美食——小龍蝦。

世界盃剛一落幕,小龍蝦的銷售旺季也宣告結束。當塗縣塘南水產批發市場,每天小龍蝦的銷量從高峰期的六七十萬斤,一路下滑到三四十萬斤。量少了,但銷路並不受影響,南京的顧客早早就預訂了。

“當塗小龍蝦每年產量3000噸左右,一半以上銷往南京的批發市場。”當塗縣水產局局長陶順寶說,當塗小龍蝦一般採取生態養殖模式,養出來的小龍蝦品質更高、更安全,符合南京人的消費理念,因此很受南京人的歡迎。“年年供不應求,年年擴大養殖面積,今年全縣養小龍蝦已近10萬畝。”陶順寶笑道。

其實,在水產界,不光是小龍蝦,馬鞍山的大閘蟹也是南京人餐桌上的“常客”。“南京需要多少,我們都會第一時間保障其供應。”陶順寶說,南京市民對螃蟹的需求並不多,當塗每年產蟹1.5萬噸,一成左右銷往南京保障其供應,其他銷往上海、常州等地區。

宜遊宜居的“後花園”

6月中旬,當塗縣護河鎮金色田園的荷花開得正豔。一到週末,兩個新建的停車場“座無虛席”。稍微留意不難發現,停著的上百輛私家車中,不乏“蘇A”、“滬B”牌照。流連於荷花池畔,不經意間就聽到一群人或用南京話、上海話、東北話說笑,甚至還能看到數百人的外地旅行團。

南京、馬鞍山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在寧馬融合的進程中,旅遊率先破題。2016年,南京提出打通“寧宣黃”,打造長三角杭州—黃山之外的另一條國際旅遊精品線路。這條線路,將貫通南京、博望、高淳、宣城、黃山,力爭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要以高品質旅遊產品和旅遊景點為依託。早在規劃制定之前,南京就瞄準了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旅遊資源,進行重新整合。2005年,由南京市牽頭,成立了寧鎮揚馬旅遊聯盟。14年來,馬鞍山與南京、鎮江、揚州三地旅遊部門共同發聲,推介特色旅遊產品。

“對於每個成員城市來說,單獨出去,客源市場僅僅在周邊,而抱團出去,面對的則是全國市場。”馬鞍山文旅委副主任童世榮說,寧鎮揚馬旅遊聯盟成立的目的是在全國甚至亞洲主要客源市場,推介寧鎮揚馬四個城市的旅遊產品,每年聯盟都會組織主要旅遊企事業單位到遠程市場,如珠三角、西北西南、東北等方向的三四個城市,舉辦三四場推介會,推介四個城市融合在一起的經典旅遊產品。經常有臺灣旅行團走寧鎮揚馬這條線到馬鞍山來玩,大陸游客更不用說,福建、東北的遊客,更是這條線路的“忠實粉絲”。

3月,一江兩岸草長鶯飛、生機萌動,來自南京的3000多名中小學生開始了新一年的“課本上的馬鞍山”研學遊。他們登上太白樓,參觀李白紀念館,與詩仙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他們佇立採石磯頭,遠眺天門山,感受“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的真正意境……從2016年起,南京日報與馬鞍山市文旅委聯合打造“課本上的馬鞍山”研學遊項目,每年30期、每期100名南京日報小記者走進馬鞍山。

南京小記者們來馬鞍山探尋課本上的奧秘,南京的普通遊客則把馬鞍山當成短途遊的首選。

三月當塗桃花節,南京人徜徉大青山萬畝桃花叢中,擁抱最早的春意;五月博望鄉村旅遊節,南京人到丹陽吃羊肉面,到董山裡聽七仙女的傳說;十月和縣蔬菜節,南京人組團來參觀,回去時還不忘帶上一包蔬菜…

如此看來,馬鞍山不僅是南京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鏈條上的一方美景,也是南京人情有獨鍾的“後花園”。馬鞍山市文旅委曾做過初步統計,2017年,來馬旅遊的團隊遊客150萬人,其中10.2%來自南京,另外還有11萬南京人通過自駕遊APP預訂“馬鞍山遊”。

騰籠換鳥的“集散地”

7月酷暑,博望區寧丹科創園內,奧特佳二期、三期項目現場,施工進度卻絲毫沒有減弱。“二期項目,總投資約3億元的活塞壓縮機基地已經動工,三期項目,總投資超1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空調壓縮機基地,圍牆也已經圈好,開始基礎設施建設。”馬鞍山奧特佳總經理助理黃繼平介紹道。

奧特佳是一家南京企業,2015年,南京奧特佳帶著10億元的投資,落戶博望區丹陽鎮寧丹科創園,建了一個汽車空調壓縮機關鍵零部件基地。僅用了三年時間,該企業就成為國內9成以上汽車品牌的空調壓縮機供應商,馬鞍山奧特佳也一躍成為南京奧特佳的第五大生產基地。

“博望擁有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科技、人才等支撐,又得益於國家鼓勵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這裡勞動力等資源要素綜合成本低於東部地區,並且營商環境非常好。”黃繼平始終認為來博望投資是總公司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奧特佳的成功,起到了示範效應。繼奧特佳之後,南京一批汽車企業紛紛落戶寧丹科創園。目前該園區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入駐企業(項目)已超過100家,南京企業佔四成。

區域合作不能一廂情願,需要“兩情相悅”。

“產業是寧馬協同的關鍵所在。”馬鞍山市委黨校副教授沈潔分析,如今,南京產業呈現快速“退二進三”趨向,產業和資源正在向外轉移,從產業發展規律、企業戰略佈局上考量,輻射到馬鞍山是大勢所趨。再加上雙方已有的合作基礎,以及馬鞍山的戰略主動,客觀上對南京的企業轉移也是一個推動。“產業和區域有很大的關聯,可以把馬鞍山和周邊地區放到一個大的區域進行統籌考慮。”採訪中,南京高淳區經信局一位工作人員也這樣說道。

春江水暖,南京的企業家們最先察覺。

走進當塗縣姑孰工業集中區晶彩文創產業園,色彩鮮豔、造型各異的工藝玻璃製品正在裝箱,銷往歐美市場。2017年8月1日從南京搬到姑孰工業集中區,一年不到,企業不僅站穩了腳,還不斷“開枝散葉”,目前二期項目已經開工建設,董事長高東看在眼裡,樂在心頭。

“區位和資源優勢就不用說了,關鍵營商環境也很好,在這裡投資興業很舒心,也很放心。”高東說,自己的企業是作為南京文創企業的代表,第一家入駐到姑孰工業園的。初來當塗時,無論是縣裡、鎮裡還是園區,都給了企業很大的支持,召集工商、稅務、人社各部門全程跟蹤服務,完成各項審批手續,還迅速解決了人員招工難題,3個月就實現了試生產。

路燈壞了立刻有人修,停水停電提前告知,園區領導24小時在線服務……切實感受到馬鞍山人的熱情好客,高東還自發當起了姑孰工業集中區的“推廣大使”,以商招商,帶了南京好幾家文創企業入駐姑孰工業集中區。“去年一年就有7家南京企業入駐。”姑孰鎮黨委副書記、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戴踐介紹。

(來源:皖江在線 記者:王永霞 柴勝松 黃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