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融」乃大 占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導①

從長江入海口溯江而上,“塊頭”不一的城市群,次第分佈於長江流域,成為全國經濟版圖上獨特的風景。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①

長三角地區各城市儘管融合發展有早有遲,合作層次有深有淺,協同效應有大有小,但都在循序漸進地向著要素互通、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目標邁進。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對長三角地區高度重視,希望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而在長三角一體化的藍圖中,南京都市圈無疑是重要的組成部分。2001年9月,馬鞍山正式成為“南京都市圈”成員。在躋身南京都市圈17年的時間裡,馬鞍山畫出了一條與都市圈“同頻共振”的“完美曲線”:無論是產業互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文化旅遊、環境保護,馬鞍山與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尤其是南京之間各領域的交往,都深深印上了“同城化”的烙印,為深度融入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①

近水樓臺先得月。作為安徽的“東大門”,佔盡區位優勢的馬鞍山如何在百舸爭流的競爭中拔得頭籌,實現高質量發展,是這座城市的決策者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

規劃引領、交通優先、產城一體、服務共享……馬鞍山人邁出的每一步,都為這座城市佔得先機。

如今,南京都市圈新一輪發展已拉開大幕。寧馬同城,有“融”乃大。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大有可為。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①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①

外籍輪首次進鄭蒲港

迎接國家新戰略 打好融入南京牌

長三角地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長三角合作由來已久,進入新時代,這種合作更顯得必須必要與必行。

長三角作為世界級城市群,對創新資源與全球市場均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是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從國內看,國內城市群是引領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主引擎”、創新發展的“主陣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是中央確定的重大戰略。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希望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更好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①

圖為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

2018年6月,以“聚焦高質量,聚力一體化”為主題的2018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上海召開,座談會對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行再謀劃、再深化。這次會議以三年行動計劃編制完成為標誌,進一步明確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三年行動計劃覆蓋12個合作專題,聚焦交通互聯互通、能源互濟互保、產業協同創新、信息網絡高速泛在、環境整治聯防聯控、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市場開放有序等7個重點領域,形成了一批項目化、可實施的工作任務。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①

馬鞍山作為長三角城市之一,是安徽全面接軌蘇浙滬的“橋頭堡”和“東大門”,如何搶抓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已擺在了馬鞍山面前。經過多年的發展,馬鞍山也到了需要全面提升的新階段,也需要走一體化抱團發展結伴前行的新路子。作為南京都市圈的成員之一,馬鞍山與南京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脈相連、經濟互補,兩市互融互通自始至終就有著一股天然的“向心力”。

正如市委書記張嶽峰在馬鞍山融入對接南京都市圈懇談會上所說:“當前,馬鞍山的發展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更好融入南京都市圈,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馬鞍山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面臨的緊迫任務。”

山水相連地緣相近 寧馬“兩地一家親”

馬鞍山人就醫去南京、購物去南京、逛街去南京、就業去南京,馬鞍山人聽南京廣播、議南京變化,馬鞍山人骨子裡有一種特殊的南京情結。

馬鞍山與南京,兩座城市山水相連,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融,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和地緣關係。從歷史上看,馬鞍山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同時也是南京的後花園。民國期間,馬鋼稱之為中央鋼鐵廠,歸南京中央政府管轄。建國後,馬鞍山礦務局由南京市管轄,歷史上兩地就是“一家人”。1952年之後,兩地雖然分屬兩省,但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一直十分頻繁和密切。

近年來,兩市政府間“走動頻繁”,謀劃合作發展:

2017年1月,馬鞍山與南京形成了《寧馬部分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對接等合作項目會議紀要》。

2017年3月中旬,第九屆南京都市圈市長聯席會議在馬鞍山舉行,寧馬兩市政府簽署了《2017年度寧馬一體化合作項目協議》。

2017年8月22日,馬鞍山市黨政代表團一行赴南京市考察,兩市黨政主要領導就加快推進寧馬一體化建設達成共識。

2018年5月22日,寧馬兩市黨政主要領導會商對接會在南京召開,舉行了南京市與馬鞍山市合作工作機制協議簽約儀式。

近年來,寧馬兩地頻頻傳出產業對接、商業合作的消息:

近五年來,南京到馬鞍山投資的億元以上項目288個,到位資金680億元,佔省外投資的20%,其中包括紅太陽、金鷹、蘇寧、河海大學、南京大學等一批知名企業和高校。

馬鞍山企業也積極向南京發展,南京馬鞍山商會的會員企業有200多家,馬鞍山也是南京新鮮綠色蔬菜和其他農副產品的主要供應地,和縣蔬菜佔南京蔬菜市場供應量30%左右。

馬鞍山市民喜歡到南京購物消費,南京居民在馬鞍山購買商品房的數量逐年增多,去年佔到市區銷售商品住房的21%,在靠近南京的秀山新區更是佔到28%-30%。

“兩地一家親”的理念已經深深地融入兩地人民的血液中。

立足自身發展優勢 下好合作先手棋

今年6月1日上午,江蘇盛和投資有限公司智能儲存設備生產基地項目和納百川控股有限公司汽車動力熱交換系統制造項目入駐我市雨山區,兩個項目總投資額25億元。

“企業家來與不來,項目落地與否,除了交通、成本和環境等因素外,他們更多考慮的是與已有的產業能否形成配套,能否打通產業鏈。”雨山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

馬鞍山有很多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優勢,包括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作為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員,近年來,馬鞍山自身也實現了長足發展。馬鞍山因鋼設市、工業主導,工業化率較高,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產業基礎雄厚,既有東部的區位,又有中部的成本,是安徽東向發展的“東大門”“橋頭堡”。近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去年實現了全省總量第三、人均第一的目標。同時,馬鞍山是中部地區第一個全國文明城市,並且實現了“四連冠”,去年當塗縣也成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市民素質較高,社會和諧穩定。

在推動產業協同化發展過程中,馬鞍山立足自身優勢,堅持產業分工協作,錯位發展、配套發展,聚焦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加快智能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機床等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承接南京及蘇浙滬高端製造環節。同時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全力搭建金融服務平臺、技術創新平臺、人才支撐平臺和政府服務平臺,積極融入南京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要素鏈,實現借力發展。

“馬鞍山的發展離不開南京的支持和幫助,南京的發展也需要馬鞍山的配套和服務。”南京市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以區域規劃為引領,優化空間佈局,深化、完善、落實都市圈區域規劃、綜合交通規劃和空間協調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城鎮佈局、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方面的銜接。

練好內功強動力 共享同城新生活

4月10日早上7:10,由馬鞍山始發的D5646次列車緩緩啟動駛離馬鞍山東站,18分鐘後到達終點站南京南站。首發寧馬,兩城連接的“早七點”動車,迎著朝陽疾馳,話題不僅刷爆了馬鞍山朋友圈,也切切實實地將兩城的“工作圈”“生活圈”漸融漸近。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①

馬鞍山東站

曾幾何時,交通互聯互通問題就是寧馬合作的一大瓶頸。近年來,隨著交通設施一體化建設,寧馬兩地市民盡享“雙城生活”,兩地的資源要素得以更順暢地對接和流動。

為了滿足寧馬兩地市民生活需求,在馬鞍山市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於今年4月10日開通了早晨7:10馬鞍山始發到南京的高鐵,幾乎天天滿載。自今年4月1日起,備受皖蘇兩地市民關注的皖S445(原皖S314)和蘇S341的“斷頭路”正式通車,馬鞍山市民前往南京溧水方向又添一條捷徑。馬鞍山還將寧揚寧馬城際鐵路、軌道交通1號線作為加快融入南京的“一號工程”,成立專班、強力推進,使寧馬兩地交通更順暢。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①

馬鞍山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南京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全力抓好一批帶動性強、操作性強、群眾獲得感強的共建項目,在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民生社保、居住出行、文化旅遊等方面加快同城化步伐。馬鞍山市民卡實現與南京公交、地鐵一卡通,正在推進與南京醫療、旅遊等領域互聯互通;馬鞍山市中小學校長赴南京掛職學習已形成制度化。

此外,兩市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監管、工商管理、安全生產監管等區域性聯防聯控協作機制,尤其是加強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推進大氣、水、固體廢物汙染協同治理,促進兩地聯動響應、聯合執法。

在園區合作上,去年,寧丹科創園一期已吸引部分南京產業轉移項目入駐。江蘇邦寧集團與馬鞍山軟件園簽署合作協議,馬鞍山邦寧電子信息產業園正式落戶花山區。馬鞍山綜合保稅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招引南京綜保區內乃至江蘇省大進大出的外向型企業入駐。鄭蒲港新區已實際簽約落戶南京大學(馬鞍山)研究院項目、南京大學納米晶片高純電子材料合成製造產業化項目等。南京工程學院馬鞍山數控裝備研究院中試基地已建成投入運營。南京大學(馬鞍山)高新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為“安徽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點單位,研究院建設運行中重點圍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人才引進與培養機制、市場化投融資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大膽嘗試。

有“融”乃大 佔得先機——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馬鞍山再出發特別報道①

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站在新起點上的馬鞍山,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實現高質量發展是情懷的延續,更是夢想的升級。馬鞍山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積極姿態,健步走在合作發展、共享共贏的廣闊舞臺上。

(來源:皖江在線 記者:柴勝松 黃瑩 王永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