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話題|「油耗子」在行動 「以票控稅」山西成品油變「黑油」

热点话题|“油耗子”在行动 “以票控税”山西成品油变“黑油”

2018年3月1日,成品油消費稅徵收管理新規實施。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公告,為加強成品油消費稅的徵收管理,維護公平的稅收秩序,營造良好營銷環境,所有成品油發票均要通過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中成品油發票開具模塊開具。從1994年國家對汽柴油徵收消費稅以來,額度逐年提高,而根據國家規定,石腦油、芳烴等化工原料如果用於調和成品油需要徵收消費稅,如果用於化工生產則可以免徵消費稅。豐厚的利潤驅使一些地煉企業通過變票、換票、改票甚至無票等手段偷逃成品油消費稅。成品油批發市場充斥著比主營煉廠含稅成品油低1700—3000元/噸的低價油。

明顯違法的事情,如何瞞天過海?據知情人介紹,秘密就在於一張小小的提貨單裡,“92#汽油”開成“液化氣C4”,“95#汽油”開成“液化氣C6”,“0#柴油”開成“2#精液蠟”。這意味著,成品油經此搖身一變,在企業臺賬上變成了“化工原料”或“化工產品”,不用繳納消費稅。

記者就此展開了深入的調查,發現我省成品油市場已形成了變票、改票甚至是換票交易的地下產業鏈。“黑油”正從包括本省在內的周邊多省市地方煉油企業,源源不斷流入山西成品油市場,不僅造成國家稅收的巨大損失,也嚴重擾亂市場,甚至危及公共安全。

無證照“黑”字當頭下,安全、環保誰來管?

近三年來,山西成品油市場亂象前所未有,“三黑”(黑加油站、黑窩點、黑油罐)屢打不休,“三黑戰術不斷升級,低劣不合格油品充斥著市場。

據統計,山西省有超過200萬噸的油品處於無監管、無稅收的狀態。2018年5月初摸底調查發現,我省共有黑加油窩點383個(其中黑加油車106輛),月銷售2.4萬噸,年銷量28.8萬噸,佔全省消費量的4%;非標油月銷量15萬噸,年銷量180萬噸,佔全省消費量的24%。2018年6月,通過相關部門抽檢、調研發現,全省民營加油站帶票資源僅佔總進貨的10%,且存在油品質量不達標現象。據有關部門對晉中祁縣其中的一家民營加油站檢測的結果顯示: 1#油樣色度(普通柴油國家標準GB252-2015要求為不大於3.5號,實測為5.5號,且為深褐色)、硫含量(車用柴油國家標準GB19147-2016要求為不大於10mg/kg,實測454 mg/kg)超標,閃點(車用柴油國家標準GB19147-2016要求為不低於60℃,實測為常溫下閃火)、餾程(車用柴油國家標準GB19147-2016 要求為50%回收溫度/不高於300℃,實測為303℃;90%回收溫度/不高於355℃,實測為不合格;又對忻州定襄的一家民營加油站XH1#油樣抽檢,檢測結果不合格(車用柴油國家標準GB19147-2016要求為不低於60℃,實測為50℃)。而兩家加油站員工對低油價言之鑿鑿“我們賣的是國三柴油”。其實,他們賣的就是不合格的國三柴油,但就是國三柴油,如果帶票,也不會如此低價。據測算,不帶票資源與帶票資源價差為柴油為900-1000元/噸,汽油為1700元/噸。

“三黑”(黑加油站、黑油罐車、黑窩點)出於利益考慮,銷售油品均為非標油品或土煉油產品,成本僅為正品一半,稅收流失近30億,更為嚴重的是關於黑加油站、黑窩點爆炸的事故不絕於耳。2017年大同發生違法小油罐爆炸事故,造成部分人員受傷。更令人堪憂的是部分不法商販將汽油向塑料桶灌裝,放置於麵包車、集裝箱貨車裡或存放在居民樓下或地下車庫定量供應,對周邊民宅來說就是“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热点话题|“油耗子”在行动 “以票控税”山西成品油变“黑油”

圖:廣靈縣南村加油站東150米黑窩點(月銷量30噸左右)

热点话题|“油耗子”在行动 “以票控税”山西成品油变“黑油”

圖:忻府區東外環與忻臺線交叉處修理廠內黑加油車(月銷量1000噸左右)

與此同時,山西市場中“車小將”網點近100個,且發展勢頭迅猛,以“尾氣清淨劑,汽油添加劑”的名頭經營,經營者選擇汽修廠和汽車美容店,掛牌名稱多為XX服務中心。“車小將”成份99%為甲醇,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三條所稱危險化學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甲醇與汽油一樣,同屬於中等毒性物質,易燃、易爆化學品 。按照《規定》第三十三條,國家對危險化學品經營(儲存)實行許可制度,任何單位、個人不經許可一律不準經營。同時對危險化學品的運輸、儲存均有嚴格的管理規定。目前山西市場車小將經營主體均未辦理危險品經營證照,有營業證照的也僅是經營範圍中包含“汽油添加劑”字樣,均屬非法違規經營。同時,《規定》第十九條規定,危險化學品儲存必須與規定的公共場所、居民等有安全距離,汽車修理廠、美容服務店基本處於鬧市區、居民區,這些“車小將”就象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用“血的代價”換取經營者的高額利潤。

“油耗子”在行動 巨大稅收黑洞誰來補?

據瞭解,成品油市場一直都存在“變票”交易的情況。經過“變票”交易,地方煉廠和國有煉廠每噸油品稅額差1700至3000元。通過低價吸引了客戶加油,對市場正常價格體系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拉低了行業整體價格水平,正規經營企業處於降價虧損,不降價無量的尷尬境地。

據不完全測算,2017年市場銷售非標汽油80萬噸,柴油120萬噸,社會民營加油站及“三黑”窩點每年偷逃稅費將近43.6億元。隨著今年3月1日稅政1號公告的出臺,“變票”難度加大,不帶票資源繼續擴大,稅收黑洞繼續擴大。

此外,山西甲醇年產能超600萬噸,由於產能過剩,實際產能在240-330萬噸之間,主要作為化工原料流向河北、河南、山東一些化工企業,剩餘被社會加油站按一定比例添加進在汽油中銷售。現在隨著油品升級,甲醇與汽油的互溶性提高,一些不法經銷商直接在汽油中摻兌甲醇,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造成的後果是,油品品質下降,稅收大量流失。以汽油為例計算,當前92#(Ⅵ)汽油銷售價9916元/噸,而甲醇成本只有2700元/噸,若按15%的比例添加,一噸汽油成本可降750元。從調研數據看,山西一年中在汽油中摻燒甲醇約5萬噸左右,按甲醇一噸1700元的稅計算,僅稅收流失近8500萬元。摻燒後汽油漏稅750元/噸,近3700萬元,合計1.22億元稅收流失。

前幾年中石化、中石油在山西成品油市場佔有率達70%左右。2016年開始,為了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兩大集團被迫跳入成品油市場大戰這片火海,但國有企業畢竟還是國家企業,戰戰停停,市場份額難以迅速奪回。反觀民營單位藉助以次充好、低價傾銷等手段,市場份額逐步擴大,國家稅收流失嚴重。飯碗之爭,無奈之下,國有企業拋下面子,繼續投身價格之戰,拼得滿身傷痕。現在民營老闆講抱團、玩概念,搞非法融資智慧平臺。國營企業進退兩難,企業發展,員工生存,壓力巨大,不打價格戰市場全丟了,參與市場打價格戰,利潤全丟了,這樣無序的市場,成品油市場該出手好好整頓了。【來源:山西科技新聞 原題目|“油耗子”在行動 “以票控稅”山西成品油變“黑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