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崔永元與《手機》劇組的恩怨,「誤傷」了范冰冰。而就此牽連出來的娛樂圈「陰陽合同」逃稅事件已經驚動了國家的稅務機關,並導致A股影視板塊全面下跌,華誼兄弟更是直接蒸發了二十多億的市值,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為了蹭熱點,小編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中國從古至今的稅負往事。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與歐洲歷史中的權力鬥爭最終撐開了民權發展不同,中國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神仙打架、百姓看戲之後,吃瓜群眾基本都會發現自己身上的負擔又加重了一層。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黃宗羲似乎看透了這一切,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主張「天下之法」,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

-------------------------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我們今天不談黃宗羲的啟蒙思想,談一談中國古代王朝稅負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黃宗羲定律」。簡單來說,「黃宗羲定律」是說歷朝歷代的稅制改革都會把多種稅目合併,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但時間久了,統治者又會將曾經減掉的稅目重新對老百姓開徵,從而超過稅制改革之前的水平,但這時的百姓往往會沒有察覺。

-------------------------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唐朝初年的「租庸調」制度本來分為徵收穀物的土地稅、徵收絹的人頭稅和徵收麻布的戶稅。到了晚唐,實行「兩稅法」改革,僅以佔有土地的多少為標準來徵稅。雖然沒有了戶稅和人頭稅的名目,但這兩項稅負已經悄悄併入了土地稅中。而到了宋朝,除了土地稅之外,又重新開徵新的人頭稅,但百姓們已經毫無察覺並習以為常了。

-------------------------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明朝嘉靖年間,進行了「一條鞭法」的稅負改革,把「兩稅」、丁口、差役和各項雜派全都歸併到一起徵收,原來每十年輪值一年的差役負擔,如今分攤到十年裡徵收了。但不久每到輪值之年,各種雜役又會紛紛派下來,後人則認為「條鞭」只是兩稅,而雜役則的確應該輪流當差的,因此並不覺得這是重複徵收。

-------------------------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如果說大家覺得前面幾條有些晦澀,小編舉一個最直接的例子來講述一下稅收對國家的影響。康熙末年,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廢止了人頭稅。雍正登基之後,就開始普遍推行「攤丁入畝」,將固定下來的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此舉直接讓清朝的人口從清初的不足兩千萬猛增到乾隆末年的三億多,這只是130年間的事。

-------------------------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有人將稅收比喻成「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而「印花稅」則是世界上公認的具備這一特點的「良稅」。1624年,荷蘭發生財政危機,為了在人民不產生強烈反對的前提下增加稅收,「印花稅」應運而生。簡單來說,就是政府通過「印花」來讓民間的各種合同具備法律效力,同時收取並不高昂的「手續費」。

-------------------------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1889年,清政府首提「印花稅」的概念。但1903年正式下決心實施「印花稅」制度時,卻遭到了各省的強烈反對,不得不中止。辛亥革命之後,北洋政府於1912年公佈《印花稅法》,並於1913年開始實施。新中國成立前,民國政府共發行過9套印花稅票,其中以「長城圖」、「嘉禾圖」和「孫中山像」等稅票最為有名。

看馮小剛、范冰冰的《手機》,從崔永元聊聊中國的稅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