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的地点、空间特地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它作品的影响和干扰。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观众的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它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一般说来,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同时它也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时,增减或重新组合。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旅游与装置艺术

旅游活动与装置艺术具有相同的体验目的。

一、旅游活动

■ 资源的唯一性

■ 文化基地的挖掘和升华

■ 唯美的场景体验

■ 延长旅游时间来促进消费

■ 各种轰动效应吸引游客

■ 舒心解压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二、装置艺术

■ 唯一性的艺术特点

■ 思想碰撞

■ 视觉审美的要求

■ 足够长的参观、体验时间

■ 猎奇心理的引动效应

■ 体验的满足感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装置艺术的分类

■ 按照流派划分——新锐雕塑

■ 按照受众面划分——公共艺术

■ 按照空间环境划分——大地艺术

■ 按照技术手段分析——装置艺术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景区中的装置艺术案例

一、苏州青蛙村

青蛙村以装置艺术的手段,以卡通动漫的手法完成了一个创意农业景区,并在最短时间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这些半永久性装置再一定时间内满足景区的运营需求。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二、台湾桃米青蛙村

桃米青蛙村于绝路中逢生,震后一改原来的种植业为主业转而通过装置艺术和文化营造走上了乡村旅游的发展道路。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三、日本越后妻有

“越后妻有”是日本的一块乡村土地,距离东京大约2小时的新干线车程。

2000年,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发起了以“人类属于大自然”为主题的艺术节,以760平方公里的山村和森林为舞台,重新探讨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关系。与在美术馆等封闭空间里举办展览不同,大地艺术节必须行走在田间山村才能观赏作品。而村民也会和艺术家共同参与创造。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这里诞生了世界最大的艺术节之一“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也称为“大地艺术节”。

20多年前,越后妻有是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被政治抛弃的闭塞之地,但是,当时在策展领域已享誉国际的北川弗兰(Fram Kitagawa)用艺术的方式,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地域革新。“这是一个与金钱无关的世界”,北川弗兰说,“要是这个环境这么恶劣的地方也能成为一个乌托邦的话,哪怕只有一瞬间,我都想把它一直这样做下去。”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四、泰国拜县

拜县(泰语: ปาย)是泰国北部夜丰颂府的一个县(Amphoe),拜县与缅甸接壤,大概在清迈通往夜丰颂的北部公路80km处,位于拜河(Pai River)沿岸。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五、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

[ 皇冠喷泉 ]

由西班牙艺术家詹米.皮兰萨设计,是两座相对而建的、由计算机控制15米高的显示屏幕,交替播放着代表芝加哥的1000个市民的不同笑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每隔一段时间,屏幕中的市民口中会喷出水柱,为游客带来突然惊喜。每逢盛夏,皇冠喷泉变成了孩子们戏水的乐园。至此,让人们不得不敬重艺术家的超凡想象设计,他们抛却传统的公共雕塑功能,而让原本静止的物体与游人一起互动起来,赋予了雕塑新的意义。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 云门 ]

该雕塑由英国艺术家安易斯(Anish)设计,整个雕塑由不锈钢拼贴而成,虽体积庞大,外型却非常别致, 宛如一颗巨大的豆子,因此也有很多当地人昵称它为“银豆”。

由于表面材质为高度抛光的不锈钢板,整个雕塑又像一面球形的镜子,在映照出芝市摩天大楼和天空朵朵白云的同时,也如一个巨大哈哈镜,吸引游人驻足欣赏雕塑映出的别样的自己。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让旅游景区焕发魅力的“点睛之笔”——装置艺术(后附案例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