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逍遥无为”真的是大智慧吗?

庄子的“逍遥无为”真的是大智慧吗?

人生飙尘,念念之间,皆化为陈迹。老庄之道,追求清静无为,顺应天道,其道理的探寻无不会置人与旷野之中,感天地之壮阔,感世事之无常。老庄二者中,我更欣赏庄子“逍遥天地间”的精神,庄子之“逍遥”更是一种忘我之境,其主张一切顺应天地自然,天人合一。这种超脱且追求精神自由的主张影响了很多徘徊于物质横流中的人们。“人生天地之间,不过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种寂静无为的逍遥,令人追求到一种精神洒脱,大于言说,带人遨游于言不可及之域。

庄子的“逍遥无为”真的是大智慧吗?

庄子推崇自然,追求无用,认为无用之用,方是大用。他追求的精神自由置于了自然万物之间,这种精神自由是一种“绝对”的自由,是将个人作为主体,追求精神的无待、无累、无患。所以,要真正修养成此精神还要通过个人不断的修炼。

但在我眼中,万物有道,却不能完全顺从,庄子之“逍遥”也存在一定的利弊。不说不究,不怨不艾,庄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摒弃了一些生活琐碎烦恼,为我们处理交际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齐物论》中有言“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这让我想到王小波的一句话“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庄子的隐忍为我们带来的是精神的慰藉,心灵的平和。庄子故能放空人们的心灵,但在当今社会中,庄子追求精神无所凭依的绝对自由,也透露一种对生活现实的逃避,在当今物质繁杂的时代这种绝对自由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系数,消极且随遇而安的人往往会随波逐流,落入后尘。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容犹豫,不容等待,甚至不容机会体会庄子放弃一切的洒脱,在这一点上,庄子的“自由论”看似与社会相违背。看到有人评价庄子,说的极妙:“若真的无欲无求,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呢?”

庄子的“逍遥无为”真的是大智慧吗?

有人愿做庄子,无苦,无恼,在我看来,并非所有人都可像庄子那样追求完全纯理想化的心无旁骛。庄子之“静”在我眼中是“静”于心、“逍遥”于万物中,当今人们更多追求得到“静”,但却追求不到庄子的“无为”,有人效仿古人隐居山间田园,而却忘却“大隐隐于市”的真谛,现今人们追求的精神逍遥仅仅停留于表现间,宁可不畏长途涉水而西行入藏来一次“心灵的洗礼”,也不愿通过简单的读书、观察、遐想,来体会心之静谧。

心“杂”而不能“静”,是当今社会人的通病,因为很多无法放下,而让他们体会不到庄子的“无为”,在他们眼中庄子的逍遥是一道快餐文化,不可不尝,但又不能持之以恒,每一道菜都是浅尝而止。这与庄子的“清静无为”相差甚远。所以,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既要快马加鞭奔波于道路上,也要时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只要将庄子之逍遥运用于生活,将庄子之洒脱运用于实际,不过分追求,不过分效仿,其之道必能引领我们修身养性,平和心灵,在精神领域触及超脱忘我之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