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務毀掉的中國家庭

中國人的家庭,還沒來得及被外遇和出軌打倒,就已經在一地雞毛的處境裡岌岌可危。

01

原本腰疼的幾乎走不了路,只能等到自家上大學的孩子放暑假有空照顧了,才找了醫院住進去準備手術。

她一直腰就不好,冬天的時候在樓道里遇到她,腰常常都是歪著的。然而過年,永遠是中國女人最忙的時候。每年春節的親戚朋友一桌接一桌,她丈夫不愛在外面操辦,所以都是她親自下廚,從早上就開始準備,一天忙得飯都吃不上幾口。

無論是來她家拜訪的親朋,還是周圍的鄰居,都誇她賢惠、能幹。然而賢惠能幹的代價就是,她累成了重度腰椎間盤突出,連自己穿個襪子都困難。

去病房看她的時候,隔壁兩床都是年齡相仿的女性,情況都格外相似,累的。

大夫說,這兩層樓的病房裡住的,幾乎都是這樣的情況。

被家務毀掉的中國家庭

據說,一個女人一輩子花在家務上的時間超過1000小時。

這個數據未必準確,但足夠讓人心驚。

事實上,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在全球處於前列,超過大部分發達國家,而與之相對的,中國男性的做家務時間全球排名倒數第四。

同樣是從事全職的工作,女性勞動者的家務勞動時間是男性的兩倍,並且承擔了大部分沒有任何酬勞的家務工作,而這些無酬的家務工作又負面的影響著她們的就業和收入。

有人說,中國女人正處於歷史上最痛苦的階段:她們在平等的價值觀引導下,開始撐起了社會半邊天,然而不平等的現狀卻又迫使她們更多地負擔了家庭的責任和重擔。

一邊在社會打拼、賺錢養家,一邊挑起家務的大頭、養育兒女,這在很多發達國家被視為一項不可思議的任務,對於中國女人來說卻是生活的常態,甚至,還常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尊重。

這種不合理的家務分配,在消耗女性的身體和精神同時,也在毀掉中國家庭的另外半邊天……

02

知乎上,有一位煩惱的丈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老婆太懶,不愛做家務怎麼辦?

我每天那麼辛苦地工作賺錢,結果老婆連家務都做不好;

她下班比我早,賺錢沒我多,做好家務難道不是妻子的義務嗎;

我也想家庭幸福美滿,只可惜老婆太不懂事了;

這可能是大多數中國男人共同的困惑了,想想可能甚至還會有點委屈和不平。

於是,這位困惑的丈夫將他的問題發到了網上,很快收到了來自網友們將近300條回應,其中最熱的一條是這樣的:

被家務毀掉的中國家庭

其他的是這樣的:

被家務毀掉的中國家庭

面對撲面而來的負面評論,這位丈夫最後刪掉了對妻子不滿的言論,留下了三句話——“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尖銳的批評,我都虛心讀過了。看來兩個人之間還是要相互理解體諒。無論如何,謝謝大家。”

當然了,這位丈夫絕對不是個例。

如果不信,你完全可以看看你的父母,或是你身邊的朋友、同事,有多少男人承擔了家庭中至少一半的家務活,又有多少男人真正地看到了女性犧牲在家務上的時間和精力,然後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和肯定?

越不做家務的男人,越會低估家務的辛苦和重要,同時也越容易對家庭生活感到不滿。因為他不能正確的評價妻子究竟付出了多少,就常常覺得對方做得太少。

越不做家務的男人,越容易輕視那些被家務耽擱了玩樂和打扮的妻子,同時就越容易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誘惑。因為他不知道生活究竟有多少雞毛蒜皮,談情說愛總是比過日子要有意思。

所以,甩手掌櫃越多的地方,不滿也越多。沒有平等的觀念和互相體諒的態度,不用大風大浪,光一個家務就足夠擾亂一個人的心境,摧毀一個家庭的和諧。

被家務毀掉的中國家庭

03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去看望自己已為人妻的女兒,他坐在一邊,看著女兒買菜做飯,照顧老公和孩子,收拾屋子,一邊還忙著打電話說工作上的事情,忙得一分鐘空閒都沒有。

而丈夫就悠然的坐在沙發上,接過她遞過來咖啡,玩著電腦。

父親看著女兒,內心複雜:

自己從來沒有幫她母親幹過家務,相信女婿家裡的那位父親也同樣如此,所以,兩個孩子都看到了,也都學到了。

父親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壞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波及終身的,這不是口頭教育能夠輕易顛覆的。

家務影響一整個家庭,孩子也不例外。

就像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實驗裡證明的那樣:如果父親從來不做家務,孩子潛意識裡就產生男女不平等的觀念,在以後的職業選擇和婚姻生活中,都更容易受到性別意識的束縛。

而每個孩子,都是從小在這樣暗示中長大,當他們長大成人、組成家庭,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怪圈。

04

房子在那,家務就在那,無論你全款還是貸款,無論你買的還是租的。

人和人在一起,總要有人妥協,但絕不能是一個人單方面的妥協。

“我不愛做家務,所以我不做了。”

“你不愛做家務?那怎麼成!你不做誰做?反正我不做,所以你必須做,這是你的義務!”

這樣的想法,早扔掉早好。

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彼此包容,共同承擔,才有幸福可言。

否則,連區區家務都可能毀了你,毀了一個家。

☞卡娃微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