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降下的平台們還能走多久

P2P平臺的崎嶇之路仍在前行,最近北京發佈的互聯網金融整頓工作的通知中一條規定,嚴格執行雙降,給了北京地區的很多平臺一盆冷水

雙降指的是什麼呢,機構數量要降,業務規模要降。而其中與各平臺利益產生最直接衝突的,其實就是業務規模。其實對於雙降,在全國各地很早之前就有風聲說有相關要求,但是絕大多數平臺都是暫且略過,等待實錘。這一次北京地區對於雙降的實錘落下,雖然也是意料之中,也是著實讓很多平臺心驚肉跳。

雙降下的平臺們還能走多久

那為什麼雙降會對平臺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呢。

其實從理論上來看,正常的平臺是不怕雙降的,起碼是從平臺的正常運行上不會因為雙降而導致直接的平臺崩盤,因為平臺做的是撮合業務,業務規模不增長就意味著只需要按照之前的規模進行經營,那麼如果之前就是一個健康的運營模式,那麼在雙降的情況下,只是會影響平臺的進一步發展,而不會導致平臺出現致命問題,畢竟在降低撮合量,少收服務費的同時,銷售類費用也會下降。

但是如果有的平臺做了一些擴張戰略的安排,進行了一些擴張準備的投入,那麼在雙降的情況下,這次的投入就會遭受損失,雖然這個損失可能會讓平臺很肉疼,但是這個損失也並不會是致命的。

那麼雙降對哪種平臺是致命的呢,最直接的就是那些壞賬率很高的平臺。

雙降下的平臺們還能走多久

壞賬率有個特點,就是延時性,尤其是在網貸行業。一筆1年的借款,如果是一次性還本,只有到期還了款才會知道這明確的不是一筆壞賬,等額本息的借款,也只有到完全還完才能知道這不是一筆壞賬。

正是因為這個壞賬的延時性存在,讓有的平臺動了腦筋進行處理,在10億規模時的這些業務,有1個億的潛在壞賬,那麼在壞賬真正出現之前,把規模做到20個億,那麼爆發出來的壞賬率就由不擴張規模的10%,變成了5%,一方面從數據上會好看一些,另一方面,一些以平臺會以收入利潤來補償投資人的虧損,也因為暫時的規模增加而有充足的現金流,如果做一些隱藏處理,投資人並不會感覺到有壞賬的體驗,會繼續投資,但是下一期的虧損,就要進一步的擴張來覆蓋了。所以,一旦擴張停止,壞賬率就會真實的暴露出來,投資人的體驗也會變差從而停止投資,那資金端一旦又供給不足,平臺真的就會受到滅頂之災了。

雙降下的平臺們還能走多久

能否在雙降下繼續運營,是對一個平臺業務模式是否健康的判斷,如果很健康,那平臺不會受到多大影響,如果平臺比較健康,也只會稍微難過一點,受一些損失,但是如果不健康,對不起,故事到這裡,就該結束了,因為再走下去,雖然可能會好轉,但是更大的概率是產生更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