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老九能替老十還債,爲何不幫忙讓他當衆變賣家產?

老十是真沒錢還國庫嗎?顯然不是。這一切都是思維路徑錯誤導致的。

就像皇長子胤褆總覺得只要胤礽下臺後,這個儲君職位必然是自己的一樣。非常有能力的精明的人,最終都死在思維定勢上。

《雍正王朝》老九能替老十還債,為何不幫忙讓他當眾變賣家產?

那麼胤禟掌握著整個八王集團的錢袋子,按說他是有能力去解決全體八王集團內部虧空國庫的欠款問題得。

換句話說,如果胤禩因為種種原因,接下了追比戶部欠款的差事。那麼老十胤䄉想盡一切辦法也會把這賬還回去,即便真的週轉不開,胤禩也會指使胤禟把錢還上。

《雍正王朝》老九能替老十還債,為何不幫忙讓他當眾變賣家產?

康熙希望通過這次追比戶部欠款,來摸排一下,整個大清國已經“爛”到什麼程度了?太子固然有責任,可是又有誰能夠把這副擔子挑起來?他需要從這堆皇子裡找一個願意替君父分憂,唱紅臉得罪人的角色,還要考驗他的辦事能力。至於欠款究竟能追回多少?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康熙根本沒指望追比欠款能達到什麼實際成效。

《雍正王朝》老九能替老十還債,為何不幫忙讓他當眾變賣家產?

但是這裡八王集團也存在著思維定勢。胤禩自己是怎麼做的?他寫了辭呈,辭了戶部主事這個差事。這其實在康熙眼裡,就是臨危撂挑子。所以胤禩第一步就已經走錯路了。

那在接下來,一步錯必然導致步步錯。八王集團選擇的策略是不但自己撂挑子,還要對著幹。希望看到太子胤礽手下胤禛和他不知道從哪裡搞來的”酷吏”田文鏡,出洋相。最終不了了之。

胤禛他們失敗了,也就意味著太子胤礽失敗了。太子胤礽失敗了,就有可能被廢,胤礽被廢,胤禩“人氣這麼高”,又有“賢王”美譽,從來不得罪人,那麼自己就可以順應民意上臺了。

《雍正王朝》老九能替老十還債,為何不幫忙讓他當眾變賣家產?

愚蠢就是從自以為是開始的。

當胤禛成為康熙的“孤臣”時,胤禛不但從此走入了康熙重點關注的視線,而且實踐著理政的才能,摸排預演著改革路徑,清晰分析來自各方的困難與險阻。所有的一切其實已經開始往“奪嫡”的核心放馬狂奔了。

而胤禩因為思維定勢,認為胤禛接了差事,得罪了天下當官的,從此就被排除在威脅之外。所以一方面看笑話,一方面縱容胤䄉搞事。

胤䄉出身高貴(遏必隆外孫),恃寵而驕,康熙平時對他也多有賞賜。所以還錢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

那麼你逼得緊,我就”賣家當”。一個不入流的小官,膽敢逼皇子買家當,這傳出去表面是“丟的皇家體面”;背後是向借款的百官邀買人心。別擔心還債的事,你們看著我怎麼給你們出氣。

《雍正王朝》老九能替老十還債,為何不幫忙讓他當眾變賣家產?

田文鏡差點被胤䄉打死,胤禛看到後,想要出面阻攔,結果年羹堯去阻攔,仍然無效,結果老十三胤祥帶著胤禩出面,此事才得以平息。

所以最後胤䄉被責罰,胤禩得百官的好。但實際上,那康熙得知此事,必然明白這是一個尾大不掉的利益集團。那麼胤禩的“奪嫡”之路則越走越遠了!

《雍正王朝》老九能替老十還債,為何不幫忙讓他當眾變賣家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