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L外匯:對沖基金高調入場 比特幣應聲而起

導讀:“加密貨幣作為一個新興的資產類別,與股票、債券、另類投資等等傳統資產類別的關聯性很低,出於分散投資的目的,對沖基金也可以考慮配置一部分加密貨幣。”火幣研究院院長袁煜明向金色財經表示。

北京時間7月18日凌晨1:30左右,比特幣突然放量大漲,在一個小時內漲幅一度超過了10%!有市場分析認為,美國大量資金入場帶動了全球市場加密貨幣行情回暖。

就在前兩日,有消息稱,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正在進行加密貨幣相關的研究,比特幣價格疑似受此影響,同樣出現了上漲行情。

WGL外匯:對沖基金高調入場 比特幣應聲而起

上週五,有媒體報道,著名的億萬富翁、對沖基金經理科恩(Steven Cohen)已決定投資於一家專注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對沖基金——Autonomous Ventures。

另據彭博報導,億萬富翁投資者索羅斯旗下規模為26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正計劃交易加密貨幣。而就在幾個月前,索羅斯還稱加密貨幣是一個泡沫。

“加密貨幣作為一個新興的資產類別,與股票、債券、另類投資等等傳統資產類別的關聯性很低,出於分散投資的目的,對沖基金也可以考慮配置一部分加密貨幣。”火幣研究院院長袁煜明向金色財經表示。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對沖基金熱情不減

根據Autonomous Next的數據,當前全球大約有287個對沖基金專門用於加密貨幣交易,而一年前的這一數字約為175個,一年內增長了64%。

而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根據科技調研公司Autonomous Next統計,總共有226個加密貨幣對沖基金。

有數據顯示,在2017年,約24種加密貨幣對沖基金指數增長率近3000%,遠超全球對沖基金行業8.7%的平均回報率。

有意思的是,同樣在上週,根據對沖基金研究公司(HFR)的報告,2018年上半年,專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對沖基金損失達到近50%。

幣策首席分析師肖磊認為,幾乎80%的金融機構都對比特幣投資和資產管理發表過意見,其中一半是樂觀的態度,如果這個裡面有一半已經私底下參與,那麼就有20%的機構資金已經在涉足比特幣相關領域。

WGL外匯:對沖基金高調入場 比特幣應聲而起

7月11日,在金色財經獨家承辦的“中國區塊鏈行業發展論壇”上,FORTUNA方圖創始人及CEO蔡良濱透露,在北美召開的全球對沖基金經理閉門會議上,全球最頂級的30個對沖基金經理都在關注比特幣——“機構不是要進場,而是已經在進場了。”

肖磊認為,國內的加密貨幣對沖基金實際規模已超過百億美元,“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交易量是對沖套利交易打出來的。”

“所謂對沖基金,在幣圈可以理解為一種沒有任何信仰,能抓住每一次利空或利好消息的對沖和套利行為,這些基金甚至不知道這個幣叫什麼,只要有交易量,就可以參與。”

事實上,關於對沖基金的介紹最早來自艾爾弗雷德·瓊斯,在其1949年創辦的基金中,他發明了一種通過買進一部分股票的同時沽空另一部分股票牟利的投資方式。

這是早期最典型的對沖基金,而發展至今,對沖基金的形式更加多樣,除了可以通過單純的買賣之外,還能借助各類手法操作多樣的金融工具,同時還可以使用槓桿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對沖基金因此通常都具有高槓杆、對沖性和高手續費等特點。

同股票、債券、外匯等“傳統”金融資產相比,加密貨幣資產作為一個新的投資門類為專業投資者所接受大概只有幾年的歷史。

2016年初在各大交易所流通的加密貨幣資產總市值為70億美金,2018年1月就達到了8000億美金。日均交易量也從2016年初的5000萬美金增長到2018年1月最高時的700億美金。

迅猛發展的加密貨幣市場不僅吸引了大量資金,而且也吸引了“傳統”金融市場人才的加入。

就在數月前,袁煜明的身份還是興業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

談到進入“幣圈”後,對“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切身體會,袁煜明坦承,“行業的成長速度和其他行業比可能真的是一天一年的區別。區塊鏈行業新概念出現的速度比金融圈還要快很多。”

對“幣圈一天人間一年”感受最直觀的恐怕還是對沖基金經理們。隨著年初以來加密貨幣價格普跌,很多對沖基金也未能重現去年的表現。

據彭博社報道,在2018年的前三個月,至少有9家專注於加密貨幣的對沖基金被關閉,雅虎金融估計他們的損失達到了23%。

但是,正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

這顯然並沒能阻礙一些大玩家繼續入場。此前不久,Andreessen Horowitz成立了一支3億元規模的投資基金,專注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領域的投資。

就在6月4日,新加坡首家加密貨幣對沖基金Z FUNDATION TOP PTE.LTD(簡稱:Zfund)正式成立,註冊資本1億新幣,約合人民幣4.8億。

其投資方向包括主流幣種(BTC、ETH、LTC、EOS)跨市場、跨交易所的套利投資。

加密貨幣市場更適合量化交易

由於受到某些限制,國內的對沖基金似乎更喜歡“悶聲發大財”,國內某著名區塊鏈投資基金創始人就向金色財經表示,國內都是token fund,對沖基金基本空白,而其所成立的相關基金“並不算是國內的。”

根據節點研究院的一項研究結論,加密貨幣市場由於數據量巨大、波動率大、無風險套利市場巨大,因此適合量化交易。

量化交易是指以程序和數學模型來代替人的主觀判斷形成交易策略並自動下單的交易過程。它嚴格執行模型給出的投資建議,減少了投資人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生於1834年的法國人朱爾斯-雷格納特(Jules Regnault)可謂是研究量化交易的先驅,他本人也因此獲得了鉅額的財富。

而對沖基金主要運用的就是量化投資這種投資方法。

肖磊認為,同“傳統”金融產品相比,加密貨幣市場更適合大量採用量化交易的對沖基金。因為“不用計算那麼多模型,就能發現很多機會。(比如)可以報價交易的市場有很多,傳統市場沒有這樣的機會。”

根據節點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全球範圍內可在二級市場交易所內交易的(加密)數字貨幣幣種達到了1486 個,以此形成的交易對更是近萬種。同時全球有超過 180 家交易所存在,每個交易所的交易幣種和配對各不相同。

談到2018年上半年,專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對沖基金所蒙受的巨大虧損,袁煜明認為,首先投資的收益還是會跟大環境有關,幣市和股市一樣,也會經歷熊牛市的週期。其次我們覺得市場對於對沖基金的投資,也需要形成一些專業的服務。

“我們最近針對這塊也有一些研究的內容出來,比如區塊鏈行業Smart Beta的探索,Markowitz投資組合理論在數字貨幣上的應用等等,希望能在熊市的時候能給到大家一些幫助和參考。”

WGL外匯:對沖基金高調入場 比特幣應聲而起

普華永道亞洲加密貨幣主管Henri Arslania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雖然散戶投資者可能認為加密市場的高波動性是一個不利因素,但很多加密基金則認為這是一個機會。”

他說:“投資機構進入加密市場的長期積極影響比短期的價格變化更重要。”

數字貨幣對沖基金Pantera Capital的CEO Dan Morehead此前則表示,即使比特幣和互聯網泡沫時期的Pets.com一樣走向失敗,其對沖基金投資者仍然能夠盈利。

理由是,Morehead認為數字貨幣具有革命性,並且已經被廣泛接受。這位對沖基金的CEO說,比特幣是“金融奇蹟”。

另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預測,2025年用區塊鏈技術存儲的數字資產將佔全球GDP總額的10%。

“未來隨著政策的完善,還有更多專業的參與者加入,以及相關服務的完善,加密貨幣市場肯定是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有效的。”袁煜明顯然已經用他的行動充分詮釋了自己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