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以「人才+」工程,蓄積鄉村振興動能

青海新聞網訊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發人才活力、釋放人才紅利,以人才驅動創新發展,是鄉村振興首先需要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人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與核心要素,這就需要我們緊扣海東發展的實際,針對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全局性的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才、科技人才持續開展‘人才服務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等活動,以此引進急需人才,不斷推進人才體制機制創新。創新載體,拓寬渠道,搭建平臺用才育才,充分發揮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作用。”海東市委組織部人才辦主任祁昱邦如是說。

近年來,海東市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努力把人才工作的重心向基層主戰場傾斜,不斷創新人才工作載體,實施“人才+”工程,破解基層“人才荒”,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人才+特色產業:

開創新天地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農民擺脫貧困是前提。在海東,富硒瓜果蔬菜等產業都是振興鄉村產業的重要突破口。那麼,如何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培育鄉村振興新動能?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擺在第一位的是“人才進鄉”。海東市結合地區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資源特色,充分整合開發特色優勢資源,因地制宜選擇特色產業。

記者瞭解到,海東市平安區圍繞富硒特色農業產業佈局,實施富硒大蒜和馬鈴薯、富硒蛋禽等人才培養項目。舉辦飼料種植、果蔬種植、牛羊飼養等專技培訓班30餘期,培訓500多人(次),帶動就業1000餘人,增加村級集體增收80餘萬元。針對產業發展的難題,引進5名專門研究富硒產業的專家教授深入貧困地區產業發展一線“問診把脈”,為農民送技術、傳經驗,促進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用科技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與此同時,加強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簽訂合作協議,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並通過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其他貧困地區發展。化隆縣實施“拉麵經濟”脫貧致富工程,通過政策引導、品牌帶動、鼓勵扶持、健全機構等一系列措施促進“拉麵經濟”發展,累計投資1840萬元,培訓拉麵匠農民工3.4萬人次,轉移輸出農民工11.5萬人次,解決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不斷向“三農”傾斜,農業農村從過去“被資本遺忘的角落”,逐漸成為可創造綠色產值的“投資窪地”,變成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淘金基地”。如今的海東正全力以赴地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人才+基地項目:

培育新動力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陶淵明勾勒的這幅田園山水畫,讓多少人夢迴田園生活。

據有關部門統計預測,現在我國農村人口仍多於城市人口,在城市化進一步發展的將來,還會有三四億人生活在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就是我們未來故鄉的模樣……

而在鄉村振興的各項目標中,核心是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因此,充分發揮鄉土人才的引領帶動作用,以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帶動型人才、社會服務型人才培養開發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批熟悉現代農業技術、善於經營管理、能夠帶動產業發展、在助推鄉村振興中起到示範引領作用的鄉土實用人才隊伍勢在必行。

“現在,我們的莊稼活也要靠科技,沒有科技,沒有關鍵技術,就沒有好產品,只有產品好了才有人買,才有市場競爭力。頭幾年遇到了很多問題,合作社一直是虧損的。這兩年多虧了技術專家的指導和幫助,解決了很多農業方面的問題和困難,讓我們看到了合作社發展的希望,今年,我估摸著差不多有個200多萬元的銷售額吧!這讓我們更有信心了”民和縣澤林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志東欣慰地告訴記者。

廣闊的農村腹地,沉澱著資源,也孕育著無限機遇。要將好的技術、管理經驗,帶到農村,已然成為鄉土人才的工作和目標。而這樣的“好事兒”也讓很多農人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一些在家鄉創業的帶頭人表示政府在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方面出臺了一些鼓勵政策,這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他們更有信心。

據介紹,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實行鄉土人才與農戶“1+1”、“1+N”結對帶幫,鼓勵和支持鄉土人才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引導485名優秀鄉土人才主動與900餘戶“聯姻結對”,通過面對面解疑、電話答惑、現場指導等多種方式,切實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有效促其致富增收。目前,在41個脫貧村發展規模養殖戶1163戶,發展規模種植戶368戶。

互助土族自治縣選聘一批以技能大師、“土專家”“田秀才”為主體的“名師”和一批貧困地區中青年培養潛力的“學徒”,依託各類專家工作室、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示範基地等,簽訂師徒協議,結成師徒對子,開展技能技藝傳授。全縣共遴選“名師”100多人次,200多名鄉土人才成長為脫貧致富的技術能手、產業大戶。

人才+對口服務:

催生新力量

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這是新時代人才和鄉村“珠聯璧合”的最好寫照。築起鄉村人才高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

近年來,海東市在做好“三農”工作的過程中,通過各種方式,打通人才下鄉通道。其中,建立無錫與海東對口幫扶關係,深入開展幹部人才交流工作,無錫市著重挑選工作能力強、經驗豐富的幹部到海東掛職鍛鍊,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換,將無錫的好經驗、好做法帶到海東。

據瞭解,目前,已分批選派13名幹部到海東掛職。同時,海東市也選派了28名學習本領強的年輕後備幹部和業務骨幹到無錫掛職學習,學習無錫先進發展理念,介紹和宣傳海東的自然資源、人文環境、招商引資政策等,積極尋求雙方經濟、技術、產業等多領域的互利合作,促進海東與無錫的全方位脫貧攻堅合作和交流。針對海東貧困家庭勞動力的特點和就業需求,充分利用無錫職業技術教育基礎好、水平高、門類全的優勢,通過訂單培訓、定崗培訓、定向培訓、“互聯網+培訓”等方式,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不斷提高海東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依託無錫市農業科研院所、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加大對海東貧困地區村幹部、農村合作組織經營管理人員等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力度,培育海東特色新型職業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