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麼汙,村里人都知道

你這麼汙,村裡人都知道

你這麼汙,村裡人都知道

最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暴裂無聲》,一部是《Hello!樹先生》,兩部電影都把目光投向了底層小人物,更巧合的是,兩個故事的背景都是礦區小村鎮。礦場蠶食著村民的生活,井水被汙染,村民飽受浮腫折磨。電影的內核說起來都略顯套路,但卻有強烈的現實感。畢竟,太陽底下真的沒有多少新鮮事。

前陣子,央視財經記者去山西洪洞縣暗訪違規排汙,險些給扣下了。這多少也有點似曾相識,不知道同事於主筆對此作何感想。他曾經在山東當過好幾年記者,成為我的同事後,給我們講過不少採訪過程中宛若小說的經歷。其中一則,儼然央視記者經歷的翻版:空氣裡飄著刺鼻的氣味,村子裡的水溝都泛紅了,氛圍本就很魔幻,這時候一位幹部模樣的人攔住了他,開口很是“客氣”,“領導,有什麼事兒跟我說”,然後,他被“請”到了縣城裝修講究的賓館,再然後,專車載著他回到城裡的家,一直送到小區樓下。

雖說沒跟央視同行一樣被威脅扣押做“人質”,這一連串溫柔的小飛刀受一通,也足夠讓人脊背發涼的。是的,這是一次失敗的採訪經歷,也不知道那個飽受汙染折磨的村莊現在怎麼樣了。

飽受汙染之苦的洪洞人,運氣似乎要好一點。被曝光的三維集團環境違法事件,由生態環境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聯合掛牌督辦,洪洞縣縣長因此被免職。

央視財經近來連續發力,一連曝光了三起違規排汙事件,除了洪洞縣,還有江蘇灌雲縣化工園區、河南內黃縣陶瓷園區,事件的要素都差不多:大工業園區,地理位置偏僻,企業違規排汙早就不是秘密,有些企業沒少吃處罰,但基本是“堅決認錯,死不悔改”,當地環保部門表示也很無奈,好像誰也拿他們沒轍。

於是乎,無法無天的企業,茁壯生長成為巨獸,彷彿擁有變異一般的“超能力”。拿三維集團來說,這個資產45億的大國企在臨汾深耕已久,長時間以來,不僅違規傾倒廢渣,汙染農田,還把廢水直接排入汾河。有個網友形容得妙,說他們是“三維立體海陸空式”汙染。一說到環保,三維集團壓根沒少被“盯上”。去年底,臨汾市長在洪洞縣督查環保工作時,三維集團是重點行程之一。那個在央視鏡頭前發牢騷說受汙染的村民“活該”的縣環保局副局長,後來介紹說,光是今年,也就是短短四個月之內,三維集團就已經被罰了五次了。

處罰的結果是什麼?大家都看到了。

是什麼養大了巨獸?是誰賦予他們“超能力”?老實說,敲出這行問句之後,我自己都有點嫌棄自己煞有介事。三維集團就不用說了,內黃縣的陶瓷園區年產值100億,灌雲縣地處蘇北,向來倚重化工,人民群眾調侃說,“寧可毒死,不能窮死”。利稅大戶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好處實實在在。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有形無形的保護網籠罩著這些違法企業,環保部門的掣肘可想而知。看起來很“委屈”的洪洞環保局副局長直言,除了每次罰款十萬,“沒有其他好辦法”。再瞧內黃縣陶瓷園區那個環保所的工作人員說的,沒有局裡的授權,都不敢下去檢查。這情節,簡直不要太俗套。

如果放在國家大力調結構去產能、環保督查也日漸嚴厲的大環境下看,故事縱然俗套,還是會讓人感到吃驚。順便一提,就在這個月,央視的報道出爐之前沒多長時間,黃河新聞網掛出的一條消息,說的就是洪洞縣政府做專項檢查,看中央環保督查反饋的問題是否整改到位。類似洪洞縣這樣的資源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按說轉型迫在眉睫,可在上市大企業面前還是那麼無力,這就發人深思了。

俗套故事一再上演,地方轉型過程中巨大的慣性可見一斑。對於經濟並不發達的地區來說,“掙子孫錢”、犧牲環境換取發展的路徑,仍舊吸引力巨大。比如陶瓷產業能耗高、汙染重,被其他地區淘汰,內黃縣也欣然接受轉移過來的工廠,又無力阻止企業汙染環境,搞得“地下水都沒法吃”。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這樣深層次的困境,需要深層次的注目。

關注發展路徑,歸根結底其實還是關注人。記者鏡頭下瀑布一般肆意墜落的廢渣、醬油似的海水很是觸目驚心,不過最觸動我的,還是當地普通的農民。他們與汙染的關係最“親密”、也最一言難盡。

洪洞的村民不堪忍受,對記者大倒苦水,說完又忍不住擔心遭到打擊報復;內黃的一些村民乾脆保持緘默,因為企業給了他們“汙染費”;灌雲的村民說,化工企業的擴張逼得村民退離了原來的家園,可眼看著新的工業園區已經開建,還近在咫尺,不免又一次陷入擔憂。同事當年碰見的狀況更夢幻,村民起初諱莫如深,等到在村裡晃盪的“線人”離開了,才試探著說出一點點。當然,還沒展開呢,開頭的一幕就發生了。

面對糟糕的生存環境,村民們反應不一,可全都透著無奈。汙染嚴重,村裡人都知道,可他們又能怎麼辦呢?

《Hello!樹先生》裡有個情節,說的是王寶強演的樹先生的朋友在礦區事故中受傷,被送進醫院。電視臺記者問工友發生了啥,工友們集體沉默。記者說,不要害怕,我們是為你們服務的。依舊沉默。

說起來,這樣的茫然和無助也不是新鮮事。不新鮮的傷疤,才更需要徹底的療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