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金錢觀告訴我們,錢對女人的重要性!

少年時,就很喜歡張愛玲。

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才華橫溢,更是因為她獨特的性格魅力。

長大後再讀張愛玲的書,又發現她其實還是一個非常有金錢觀念的女人。

張愛玲說,錢是最要緊的。

她對於錢的喜愛,也是毫不避諱的。

在《童言無忌》裡,張愛玲自白到:

從小似乎我就很喜歡錢,一學會“拜金主義”這名詞,我就堅持我是拜金主義者。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小苦雖然經驗到一些,和人家真吃過苦的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張愛玲這裡所說“吃過沒錢的苦”,其實就是跟父親鬧翻後,跟母親住在一起。怎麼苦呢?

也就是上學沒有私家車接送,家裡沒有傭人,但房子還是高級的開納公寓,鄰居都是達官貴人。

所以說,張愛玲不是沒錢,而是父親不給錢;也不是不給錢,而是給錢不夠爽快;家裡也不是窮,而是同學太有錢了(中學是上海最好的貴族女中之一,大學同學也是個個家世顯赫)。

但是,一個人長大後如何花錢,其實和童年時如何花父母的錢大有關係。

張愛玲的金錢觀告訴我們,錢對女人的重要性!

張愛玲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裡給了五塊錢,張愛玲沒聽母親的話,把那張鈔票留著做個紀念,就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琪唇膏。

張愛玲說:“對於我,錢就是錢,可以買到各種我所要的東西。”

十三歲時的張愛玲,對錢的認知和現在的很多年輕女性都是一樣。能賺多少就花多少,享樂要在當下,不會考慮以後的事情。

但在港大期間的張愛玲,為了拿到獎學金,減輕母親的經濟負擔,一向對人不用心思的張愛玲卻不得不違逆天性,細心地去琢磨每位教授的授課特點,作業、提問、考試的方式與傾向,一一瞭如指掌,功課門門第一。

連拿兩個獎學金的張愛玲立刻得瑟起來,做了幾件價格不菲的漂亮大衣——終於找到大把花錢的感覺了,用自己掙的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這時候張愛玲雖然明白一個沒有金錢的女人很容易被生活所迫的。

但有辦法找到開源的渠道張愛玲,還是沒有存錢的意識。

張愛玲的金錢觀告訴我們,錢對女人的重要性!

張愛玲一夜成名時,正值抗戰後期,上海難的成名作家都跑光了,大大小小的雜誌鬧稿荒,以十倍的價錢瘋搶張愛玲的稿子,有了錢又愛錢的她,終於幸福地住進了衣服裡。

那時候她的情人胡蘭成雖然是汪偽的高官,但也不算很有錢,因為沒有實權。

雖然自己有錢,張愛玲還是喜歡胡蘭成給她錢(不是買東西,是現大洋),她很開心,她覺得這跟賺錢的開心不一樣。

張愛玲說:“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試驗。”

不過,張愛玲花胡蘭成的錢,最後又全都花回到胡蘭成身上。抗戰之後,胡蘭成在逃亡時又有了新歡,張愛玲心碎之餘,怒甩給他30萬。不知道是分手費,還是還他的錢。

後來,張愛玲在美國窮困潦倒時,嫁給一個比她大29歲,比她還窮的左翼劇作家,兩人就靠救濟和張愛玲不穩定的收入生活。

就連母親病倒了,從倫敦給張愛玲發來電報。只要一張機票,她就能飛向內心深處的愛與仰望,就能看到自己思念多年的母親,可她連一張機票的錢都出不起。

她只能給母親寫去一封安慰的信,信裡夾上一百美元,聊表做女兒的心意。也因此錯過了與母親的最後一面。

文藝營的期限結束;英文寫作道路不通;中文寫作連遭退稿;中途尋夢香港,又處處碰壁。彼時的張愛玲四面楚歌,經濟幾近崩潰,在各種打擊面前她一度病倒。

為了賺取賴以餬口的稿費,張愛玲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寫作堅持,為朋友的影業公司寫劇本,甚至寫作一些無聊搞笑的內容。

在香港期間,她每天寫作十幾個小時,“高強度的勞作,幾乎把她壓垮,熬夜累眼,她的眼睛患上了潰瘍,經常出血,雙腿腫脹,她卻連一雙合適的大碼鞋也捨不得買。”因為她心急如焚,必須一分一釐,儘快攢出一張飛往病中的賴雅的機票錢。

這樣的經歷也讓晚年張愛玲認識到,錢除了享一時之樂,還可以救一時之急。

張愛玲的金錢觀告訴我們,錢對女人的重要性!

很多人都知道張愛玲晚年在美國過得十分孤寂,甚至有些悽慘。但她的悲涼並非因為她沒錢,相反,她到了美國還特別關注“理財”。

張愛玲到美國以後,一直筆耕不輟,還不斷用英文寫作,她給香港電影公司寫劇本,在臺灣《皇冠》雜誌上做連載,收入頗豐。

但是,她回到了美國後,不太熱衷與人交際,也不能輕易相信別人,但惟獨特別信任住在香港的宋淇夫婦。

宋淇夫婦兩個人都是作家及翻譯家,但宋淇本人特別有商業頭腦,因此,張愛玲1985年寫信給他:“剛巧幾天後有兩萬多存款到期,換了一家開了新戶頭,就填你們倆作beneficiaries(受益人),可以幫我料理。”宋淇的兒子後來也承認,父親其實是張愛玲的“經紀人”。

張愛玲在94年的時候,已經對九七回歸可能影響金融走勢開始擔心,她給宋淇夫婦寫信,說自己要在97年以前結束香港的戶頭,可能轉到新加坡。

95年的時候,她關注克林頓的外交政策,發現美元對日元可能會持續走跌,因此她堅持買入日元保值,可見她一定有不菲的積蓄,不然不會這麼心心念唸的要“抗通脹,求保值”。

雖然說,張愛玲早就意識到,有錢,才能獨立;有錢,可以提升自己,改變命運的道理。但對錢財的管理上面卻沒有太多的研究,直到晚年時期才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位天才女作家的人生也因為金錢徒增了許多遺憾和煩惱。

所以,對於正確的金錢觀念,我更贊同女作家亦舒的說法,“作為女性,先要爭取經濟獨立,然後才有資格談到應該爭取什麼。十五至二十五歲,爭取讀書及旅遊機會;二十五至三十五,努力工作,繼續進修,組織家庭,開始儲蓄;三十五歲以後,將工作變為事業,加倍爭取學習,一定要擁有若干資產防身。”

這樣清晰的金錢觀念和規劃,其實才是值得每一位女性去學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