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伙“新疆求学记”:从陪读到学生会主席

外国小伙“新疆求学记”:从陪读到学生会主席

大家好,我叫努尔林,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我今年27岁,我喜欢唱歌,还喜欢画画,唱歌是我生活上最重要的一个事。我的偶像是“雨神”。

在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16级华侨班学生努尔林是该院的“红人”,他不仅活跃在校内外文艺活动活动的舞台上,还在学院里做起“学生干部”,努尔林的日子每天在忙碌中,在寻求自我价值中勾画着对未来的理想。

从陪读到续读 在中国改写人生

“新疆的烤肉原料是羊肉,乌兹别克斯坦的烤肉原料是牛肉,新疆饮食偏辣,乌兹别克斯坦饮食偏甜。”努尔林说,从来到乌鲁木齐的第一天起,他从细节之处的对比中加重着对新疆的印象色彩。

努尔林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当时正在塔什干国立大学读网络管理工程一年级,因为需要陪读,努尔林办理休学后,带着妹妹来到乌鲁木齐。

外国小伙“新疆求学记”:从陪读到学生会主席

“来到乌鲁木齐的第一天,也是我的生日,我一辈子也忘不掉。”努尔林说,最初以陪读的心态走进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勾起他太多的兴趣。

去看南北疆的地貌文化差异,再看中国名胜古迹,汉语为努尔林打开中国历史的大门,在两年学习结束之际,努尔林决定在中国续读汉语本科。

努尔林说:“两年的时间根本不够去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再说,中国的朋友圈大于家乡的朋友圈了,感觉自己喜欢上乌鲁木齐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当学生会主席

走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学楼的走廊里,努尔林有着打不完的招呼,他边打招呼边介绍,顺口介绍这些学生的国籍与年级。

两年前,努尔林被选为学生会主席,他认为自己被选中一方面年龄大于同级学生,另一方面是他可以带着新生去融入新的校园环境。

“我认为刚来的学生肯定是语言、生活上都会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去热心的帮助新生适应新的环境。”努尔林说,中国的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学,无论从教学方式和校园环境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外国小伙“新疆求学记”:从陪读到学生会主席

“在这里,我们吃饭、上课、住宿都在一层楼里,另外,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学没有学生会、早自习、晚自习等等这样的内容。”努尔林说,校园文化的概念是他来到中国后接触到的,他眼中的中国大学校园如同社会雏形,每个学生从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中,发展自己,锻炼自己。

虽说中国有着便捷的网络生活,完备的基础设施,但是从整天喊着“亚历山大”的中国学生身上,努尔林学会凡事靠自己的恒心。

努尔林说:“了解父母养育我们的不容易,和老师们的交流中,我看到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成家立业,以后我结婚也不要父母为我准备,要靠我自己。”

学生会主席的工作为努尔林搭建自我成长的平台,在学习管理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从中获取将来走向社会的加分项。

未来想做中乌青年交流的纽带

除了上课和学生会的工作之外,努尔林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文艺活动。努尔林说:“我喜欢唱歌,喜欢画国画,基本上学院的、学校的、校外的文艺活动,我都去报名参加。”

来中国之前,努尔林原本是个内向的男孩,来到新疆师范大学之后,他的班主任王娜老师不断挖掘他的闪光点,让他参加各类活动,如今的努尔林成为校园皆知的歌手,也在学生中有着自己的人气。

外国小伙“新疆求学记”:从陪读到学生会主席

“说实话,我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朋友们都没听过我唱歌,更不会想到我在这边的生活如此丰富。”努尔林说,新疆师范大学为留学生举办各类校园文艺活动,创业大赛以及包饺子、包粽子、放风筝等等文化活动,让他在学习中不断接近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国两个字成为努尔林人生轨迹的转折点,自从来到新疆,他眼中乐于助人的中国人,丰富多彩的景色与文化,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以及越来越热闹的丝绸之路,在中国的学习经历改写了他的理想道路。

“新疆是乌兹别克斯坦学生了解中国最好的起点,一路沿着丝绸之路向东行,会觉得非常有趣。这是我在西安看到兵马俑的时候想到的。”努尔林说,还有两年就要毕业,即便说着再流利的汉语,仍然不能达到对自己的要求。

谈到未来,努尔林说:“十年前乌国有100多家中国企业,现在已经达到450家,相信未来会更多,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加大,我想让安集延的艾德莱斯文化也能走进中国,同时也让更多的青年学生走进中国学习,了解中国,结交更多的朋友。”

新浪微博搜索“丝路新观察官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