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命案之谜:竟然是为了一首诗的版权之争?

《全唐诗》,九百卷,共录唐诗五万余首,会有重复的吗?

无独有偶,我们翻开卷五十一「宋之问」《有所思》,再看看卷八十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两首诗均为26句182字,仅第三句有两字之别:前者为“幽闺女儿惜颜色”,后者为“洛阳女儿惜颜色”,其余25句居然一模一样。

神马情况?

刘希夷命案之谜:竟然是为了一首诗的版权之争?

宋之问、刘希夷都是初唐诗人。

宋之问,善五言,创七律,对仗精密,音韵协调,辞采华丽,为律诗奠基人之一,与李白、孟浩然、王维等并称“仙宗十友”。

刘希夷,多写闺情,辞藻婉丽,情调感伤,意旨悲苦。《红楼梦》中「好了歌」、「葬花词」皆对其诗词有明显借鉴模仿,其魅力可见一斑。

年轻时的宋之问便显有名气,洛阳“龙门夺袍”,他以一首即兴之作《龙门应制》技压群雄,现场PK掉了本已夺魁的东方虬,一举问鼎“中国好诗人”冠军宝座。犯了尴尬癌的东方虬不得不将已到手的御赐锦袍退还给上官婉儿,转赐给了宋之问。

宋因此一炮打响,名震文坛,一跃成为诗界一哥。

彩蛋:一表人才的宋之问得到了节目总导演兼颁奖嘉宾武皇的另眼相看。

自此,宋进得了庙堂,上得了龙床。

武周时期,宋可谓仕途、名望双丰收。唯一的遗憾是,因为口臭之故,最终被武皇拒之在男宠门外。但凭借写诗,巧言献媚,宋依然混得如鱼得水。

宋退而求其次,成为武皇媚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御用文人,专职从事拍马屁工作。

刘希夷命案之谜:竟然是为了一首诗的版权之争?

据《唐才子传》记载:

刘希夷苦思冥想数日,终于写成《白头吟》,年轻气盛的他情不自禁,便拿着这首刚出炉、热乎乎的新诗,去请舅舅宋之问过目。老司机宋之问一眼就看上了此诗,尤其对其中一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喜欢得不要不要的。

宋知道此诗还未公开发表,于是装一副诚恳的样子,请求刘希夷将此诗留与他。刘开始勉强答应,但随后又反悔了。这下坏菜了,宋认为刘有意戏弄自己,于是怒从心底起,恶向胆边生,便派人弄死了这个外甥。遂改诗名“有所思”,据为己有。

这也就解释了《全唐诗》中为什么会有两首几乎完全相同的诗。

一首诗的版权之争,居然引发了舅甥间一条命案,实在是匪夷所思。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自古文人相嫉者有之,但无节操到如此地步,却是很少见。

刘希夷命案之谜:竟然是为了一首诗的版权之争?

《唐才子传》为元人辛文房撰写,更像是笔记小说或传奇传记,说不上什么可信度。

再说刘希夷比宋之问还要大上好几岁,成为他外甥的可能性也很小。

但人们依然津津乐道,相信这事真是宋之问干的。

为何?

其实单论诗歌而言,“初唐四杰”本应该是“五杰”,但人们似乎不愿意给宋之问这一席之地,甚至连个小板凳也不愿给。

为何?

原因只有一个:宋之问的人品估计不是一般的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