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掀起微生物熱,腸道微生態成健康研究大方向

近期,《自然》、《科學》、《細胞》三大雜誌和網站,針對微生物研究,短短八天,發了6篇重磅論文,1篇簡要但也重磅的評述,介紹了2篇其他頂級雜誌的重磅論文,推薦了1本關於腸道微生物的重磅書籍。

美國掀起微生物熱,腸道微生態成健康研究大方向

美國48個科學家聯合在《科學》雜誌發文,要發起“聯合微生物組計劃”,以研究和駕馭地球上的微生物。這文章是寫給美國政府和奧巴馬看的,他們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在“腦科學”和“精準醫療”兩大科學計劃後,掏銀子支持“聯合微生物組計劃”。隨後科學家們發佈了一系列研究的初步成果,以證實計劃的重要性。

主要論斷包括:腸道微生態健康與腦健康有關;腸道益生菌減少患抑鬱症的危險;共生的雙歧桿菌提高抗腫瘤免疫力,並且促進抗PD-L1腫瘤免疫療法的效果;做臨床的人,可以開始嘗試微生物製劑和抗癌藥的聯用療法等等。

美國掀起微生物熱,腸道微生態成健康研究大方向

此前,位於中國山東的龍力生物公司也曾經發公告稱:該公司委託美國加州大學所做的低聚木糖人體試驗取得相關成果,並收到了《低聚木糖益生元作用研究》的報告,報告主要成果包括:1、低聚木糖對人體腸道菌群的主要作用是刺激雙歧桿菌的生長;2、腸道雙歧桿菌和其它細菌廣泛基因揭示了雙歧桿菌在許多重要領域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酸、脂類、能源生產和轉換、細胞壁和細胞膜生物合成、防禦機制等。雙歧桿菌也參與鐵和維生素代謝;3、雙歧桿菌潛在的治療靶點包括炎性腸道病症(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水炎)、結腸癌、腹瀉、慢性便秘;4、雙歧桿菌同時具有潛在的治療退化性自閉症的功能,經研究小組和其他研究證實:與對照級組正常兒童相比,患自閉症兒童具有較低水平的雙歧桿菌;5、齧齒類動物試驗中益生元對代謝綜合症,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症、肥胖及胰島素抵抗具有良好反應;6、據估計,在發達國家20%至30%的人口有代謝綜合症、精神分裂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等許多其他病症可能涉及腸道細菌,因此益生元可能會對其治療有益;7、 母乳對嬰兒的發育和健康非常重要。雙歧桿菌是母乳和嬰兒發育成長的主要元素。添加益生元的人工乳的產品是有益的。年長者雙歧桿菌經常被耗盡,增加或補充雙歧桿菌對健康有益。這些研究揭示了益生元低聚木糖對雙歧桿菌等人體有益菌的促進生長作用,其中對雙歧桿菌的研究成果與上述三大雜誌的相關結論有一定的切合度,更進一步說明結論的權威性。

美國掀起微生物熱,腸道微生態成健康研究大方向

近日,美國《世界營養保健品》雜誌刊登了美國草藥協會戰略合作副會長Sheldon Baker對Jennifer Gu博士的專訪。採訪對低聚木糖在UCLA研究最新情況等內容進行了解答。Gu博士指出在UCLA進行了一項雙盲的、隨機化並有安慰劑控制的研究,來檢驗人體對益生元XOS的耐受性及其對人結腸微生物的組成、pH值和短鏈脂肪酸的影響,以確定在沒有副作用情況下菌群能否有顯著的變化。這些研究也顯示低聚木糖增加了健康成人中的雙歧桿菌的數目。這一結果表明菌群向合適細菌組成的轉變,這種變化可能有益於降低代謝異常。

益生元與益生菌很早就被人們所認知,並用來改善人體的腸道問題,如便秘、腹瀉等,益生菌Probiotics,他們是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卻不是人體自身體內的。益生菌是一個總稱,種類很多,包括雙歧桿菌、乳酸菌等,對人體的作用各有不同。可以通過體外添加來增加人體內某一種或幾種有益菌的數量,從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益生元Prebiotics,與益生菌的中文名、英文名都只是一字之差,卻有很大的不同。益生元主要指低聚糖類,如低聚木糖、低聚果糖等,能直接到達腸道。它就像是有益菌的食物,能促進人體內有益菌的生長,同時抑制有害菌,從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正常人體腸道內棲息著100多種、數十億個不同的細菌,一般情況下它們是互相制約、共存共榮的,其中有對人有害的,被人們稱為有害菌;有對人有益的,被稱為有益菌(即益生菌),還有一些是中性菌。而益生菌以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為主要代表。它們在腸道內能形成生物屏障,排斥和抑制有害細菌,產生對人體有益的物質,促進消化吸收與腸蠕動,增強人體免疫,從而達到維持腸道菌群平衡的目的。

美國掀起微生物熱,腸道微生態成健康研究大方向

眾多研究顯示,益生菌的主要作用包括:

1.促進腸道消化系統健康

益生菌分泌的酶有助於消化食物,同時還可以仰止有害菌在腸道內的繁殖,促進腸道蠕動,從而提高腸道機能,改善排便狀況。

2.調節免疫力

在腸道內存在著非常發達的免疫系統。益生菌可以通過刺激腸道內的免疫機能,將過低或過高的免疫活性調節至正常狀態。益生菌這種免疫調節的作用也被認為有助於抗癌與抑制過敏性疾病。

3.預防或改善腹瀉

飲食習慣不良或服用抗生素均會打破腸道菌群平衡,從而導致腹瀉。補充益生菌有助於恢復平衡及正常的腸道pH值,緩解腹瀉症狀。

4.緩解不耐乳糖症狀

乳桿菌可幫助人體分解乳糖,緩解腹瀉、脹氣等不適症狀,可與牛奶同食。

5.降低血清膽固醇

歐洲的高加索山區、地中海沿岸是著名的長壽之鄉,當地人常飲自制的酸牛奶,極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病及肥胖症,大量科學研究證實這與酸牛奶中富含益生菌有關。這些益生菌可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此外,長期補充益生菌還有助於防止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

人體微生物研究一直受到各國的重視,本次三大雜誌緊鑼密鼓的發佈相關重要報道,發佈了人體微生態研究的新成果,提出了新思路,為各國腸道科學家的研究提供了參考。腸道微生態或成健康研究大方向,對人類的健康研究必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美國掀起微生物熱,腸道微生態成健康研究大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