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陶辛荷韵

图文丨曹小红

东营微文化:陶辛荷韵

今年伊始,我像一个辛勤的蜜蜂一般赶赴一场又一场花期,更是卯足了劲飞抵六月的天空。

每年六七月,荷叶田田日渐丰满了河塘,湿热的空气中便隐隐地有了一股荷的清香。“陶辛”这个名字,便如那荷香一般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声名远播。虽然赏荷景点年年出新犹如新选的秀女被选入宫,但陶辛依旧是我心中渴慕已久的正主。

陶辛,作为赏荷胜地,全名是“陶辛水韵景区”。“陶辛水韵景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陶辛镇,距芜湖市区约20公里处。距离我居住的小城也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那日上午,我与几个朋友相约驱车前往。

时值六月,窗外满眼碧绿,那绿较之于初春的浅绿更深更丰满了,像一个已出闺阁的少妇,历经几场雨水的滋润越发的丰盈圆润。车子行至芜湖边界便向右拐上了一条县道,路牌上赫然可见“陶辛水韵”四个大字。路两旁的景物也渐渐有了分别,依依杨柳,连片河塘,带有一点徽派建筑特色的房子相继映入眼帘,而那突然跃入眼帘的一片淡淡的粉禁不住令我了轻呼一声:看,那是荷花。的确,那是荷花,一片接一片一汪接一汪。但这只是陶辛水韵给游客们一个小小的情绪上提拔,像一个赛事之前的热身,像一场盛宴之前的甜品。随着车程的推进,陶辛水韵正在慢慢地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东营微文化:陶辛荷韵

陶辛水韵景区从1996年后开始规划建设,2001年以来接待人数不断增加,在芜湖市以及周边城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年6,7月间慕名前来赏荷的游客络绎不绝。经过西联乡那次周末赏荷狂潮,我变乖巧了,避开周末游客高峰专门挑了星期一前来。

如我所料,当我们推开车门,一个异常安静的省4A级风景区呈现在我们眼前,景区前是一片宽阔的停车场,有三两片荷塘间隔其中,荷塘里种植着各色睡莲,荷花,此刻正暗自吐露着芬芳。停车场夹杂着荷塘犹如迷宫一般让人有片刻的迷惑,但很快我们找到景区入口处:渡口。原来真正进入景区要在这里坐船经过一条长长的河道。那船虽说不清什么风格,但周身却也透着古朴典雅。船尾坐着这次开船掌舵的工作人员,那朴素的穿着也暗暗契合了这条船的风格。这船也不知使的什么动力,行进中声音极小,船老大不停地摇摆操纵方向的手柄,让人疑惑那乌蓬船也便如此的吧!河道水深面宽,水质清幽。迎面吹过来的风清爽怡人,像一双修长温柔的手不停地撩动着游人的发丝。偶遇迎面驶回的船只,更有着前世今生恍如一梦的交错感。让人惊喜的是路上还穿过了两座桥洞,在穿过桥洞的一刹那我们也仿佛经历了一次穿越,时光在倒退,我们在寻找,寻找前世遗落的那一颗莲子…

过两座桥洞之后,水面变得愈加宽阔,大片的荷花分布在河面上,风吹叶摆,舞姿婆娑,矜持里透着热情,含蓄中暗隐奔放。近了近了,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你的热情,这婆娑的舞是我迎接你的盛典。穿过这片荷花,船在一个叫“胭脂渡”的渡口缓缓靠岸。

东营微文化:陶辛荷韵

“胭脂渡”这名字一听就是满满的诗意风情,更隐喻着一份思念一份怨怼。其实这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小岛――荷花圩。据堤岸处记载,芜湖县陶辛镇有一座近千年历史保存完好的古代圩内水利工程。圩提依椭圆形设计,四周碧水环绕,圩内按井田式开凿水渠,十纵十横沟98公里,沟沟相通,渠渠相连,千年古圩,万亩水系,身历其境,犹入迷宫,堪称江南水乡一大奇观。荷花圩便是奇观之一。步入圩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水杉长廊,穿过这条犹如时光隧道一般的绿色长廊便是一个农家乐所在,农家乐名曰“香荷花”,每到饭点佳肴美味的香气飘逸而出,此时不叫香荷花而应该叫香死人了。“香荷花”的对面是一条朱红色的木质长廊,两旁有美人靠,供游人休憩小坐。此刻你若俯视廊下必定会迎上一张张正仰望着你的粉色脸庞,她们的美丽你惊叹了吗?她们的热情你感受到了吗?其实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猜想罢了,她们还是她们,兀自后知后觉开放在阳光下晨风里,遗世独立,不骄不躁。沿着木质长廊,走过一段河岸,便步上了赏荷桥,站在桥上清风徐徐,荷香盈鼻。远眺水面,一片绿意忖托着红粉各异的花朵随风摇曳。再极目两岸,此时你有两种行为可能,要么惊叹着急步奔向这一片花海,要么赞叹着在这里良久驻足。我是惊叹而又赞叹着不肯移步,像是一个孩子面对一份大礼不敢随意拆开一般,满怀虔诚的仔细端详。我想我与你是分别的太久太久了,久到你已经把小诗写成了长篇,把低吟谱成了交响,把一颗莲子种植于旷野全都描画成你的模样。让人们寻着芬芳而来,让我寻着记忆而来……

东营微文化:陶辛荷韵

荷花圩荷花面积大种植广品种多。引种国内数十种精品荷花,犹以天空莲,敖汉莲,富贵莲,睡莲居多。在叶与叶碰撞处在花与叶的狭隙间,一朵朵红的粉的白的荷花伫立其间,竟相开放,风姿绰约,每一朵都令人心仪万千。

她的美美在腰身,“中通外直,不曼不枝”,独立水中亭亭玉立,不纠缠不纠葛不纠结,风过莲动,媚而不妖。

她的美美在脸庞,荷花花冠外形圆满,花瓣椭长,且各有间距,互不干扰。含苞待放时美得不动声色,花开现蕊时美得一见倾心。那一抹粉红似少女两颊的绯云,那一抹矜持似女儿家的欲语还羞。

她的美美在气质,“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开半夏,暗香浮动,那一份婉约道尽所有宋词的精髓。

她的美美在风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纯洁而高洁。人们也常常用荷花来形容为官清廉者,过去这样的”荷花”已是凤毛麟角,当今社会这样的“荷花”更是鲜见了。

规模大又是荷花圩的一大特色,为了防止审美疲劳,荷塘与荷塘之间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或铺以鹅卵石或栽种着排排杨柳,微风吹过,柳枝飘拂,像一只只柔情的手臂牵动着游人的裙婮。荷塘中间更辅以木质栈道,让游人得以零距离观赏荷花。栈道布局更为巧妙,或是曲径通幽,或是峰回路转,或是柳暗花明。徜徉其中,荷叶田田逶迤在脚边,那荷花便也与你咫尺相对了。

东营微文化:陶辛荷韵

游人漫步其中,或拍照留影或拍小视频发朋友圈,各个角度展示自己的魅力展现陶辛荷花的美丽。在以一座拱桥为背景的游客小视频里,两个衣袂翩翩的游人在两旁柳枝搭建起的绿色长廊中款款而来,荷塘分裁两旁绿意盈盈,荷花点缀其中,一副活生生的许仙白娘子断桥初遇图跃然于眼前。真是景在眼中收,人在画中游,如此美景,怎不令人流连忘返,不知今夕何夕?同行伙伴皆为女性,天生对各种美丽的花儿缺少免疫,何况这是集美丽纯洁傲骨于一身的荷花呢?她们作为县旗袍协会的一员,出门拍照道具一应俱全,各色油纸伞,纱巾,团扇,更有那装腔作势的长笛轮番上场,红衣服白衣服旗袍犹如魔术换装,各种拍各种秀直到手软。陶辛在我们的点缀中愈加充满神韵,置身这如诗如画的大背景中女伴们更显万种风情。真是:若把陶辛比西子,美人美景两相宜。六月的天气已热得非同一般,同伴一个个被晒得面红耳热,香汗涔涔。但大家累并快乐并美丽着,全然忘记归时几何。我更是突发奇想,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如果可以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再来一次,体验一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岂不更加妙不可言?想那月下荷塘更有韵味的吧!

走走停停,行行摄影,时间慢慢的接近傍晚,闷热多时的天空终于沉下脸来,乌云翻滚着急急从天边赶来,裹风携雨,很远就能听到那势如破竹的声响。幸运的是我们前脚刚赶到渡口,后脚一场瓢泼大雨接踵而至。水面在密集的雨点打击中弥漫着一层水雾,荷叶左右摇摆,荷花也在极力躲闪这一场不羁的风雨。这一刻,一贯娇羞娇弱的荷花显得异常勇敢泼辣。风雨中依旧挺立着那芊芊腰身,虽然也左右摇晃但绝不会倒伏水面。我静立渡口,目睹着这一场力量悬殊的自然较量,暗暗为她祈祷,为她喝彩,为她折服。想这尘世的花朵无一不经受着一场又一场的风雨洗礼而散发出美丽的光彩,落红堪怜更堪敬。

夏天的风雨来得急走得快,陶辛又恢复了宁静,经过一场搏击,荷叶与荷花都略显疲惫,那挂满荷身的水滴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她的泪水,但我更相信那是她抗击命运的汗水。

雨后的陶辛,天空透彻,空气清新,万物水洗一般的洁净。我们登上回返的小船,缓缓驶离胭脂渡,一路与荷花圩依依惜别。陶辛,不愧为赏荷胜地,不愧为我心中的正主,我想明年我还会来翻它的牌子。陶辛,让我们相约明年,不见不散!

东营微文化:陶辛荷韵

东营微文化:陶辛荷韵

曹小红,1970年生人,安徽南陵县籍山镇梅园幼儿园园长,安徽南陵县作家协会会员,摄影家协会会员。平时爱旅游,闲暇之余以文字安暖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