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國際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挪威第一,日韓墊底,中國第幾?

最新國際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挪威第一,日韓墊底,中國第幾?

關注我們,底部點贊或評論,即有機會獲得價值100元中石化加油卡

作者 | 君子蘭

2018年6月,美國商會全球能源研究所發佈了最新“際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第四版),該報告每兩年一版。此次報告對1980年至2016年間25個能源消費大國的能源安全風險進行了研究和評估,共涉及到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丹麥、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俄羅斯、南非、韓國、西班牙、泰國、土耳其、烏克蘭和英國。

前五名

最新國際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挪威第一,日韓墊底,中國第幾?

危險得分越低,意味著能源安全度越高。在此次榜單中,挪威位居榜首,成為能源最安全的國家。自從2006年從英國手中接過接力棒,一直到2016年,挪威在能源消耗大戶中一直保持著能源最安全的國家。

事實上,自1980年以來,挪威從未滑落到第三位。在此次發佈的最新報告中,挪威2016年總風險分值為678,比經合組織846的平均分值低20%,比排名第二的美國低87分。

不僅總體表現“獨領風騷”,從單向指標來看,挪威的能源安全表現也可圈可點。該指數評估中共使用了29個指標,由於“原油價格”、“全球煉油利用率”等9個不是針對具體國家指標,而是全球能源市場風險,而這些全球性的風險對每個國家都是一樣的,所以不存在差別。拋開這9個指標外,挪威在剩下的20個“國別”指標中,有12個是排名前五。

美國以總風險得分為765分,位居第二位,成為能源安全亞軍。這也是美國連續第二次名列第二名。相較於2000年排名第11位,美國的能源安全顯著上升,這還得歸功於美國的頁岩革命。

水力壓裂和水平鑽井的突破,為美國開啟了能源新時代,美國原油產量從2010年的550萬桶/天上升到2017年的930萬桶/天。美國能源信息署(EIA)認為, 2019年美國原油平均日產量將高達1180萬桶,若預測屬實,美國明年將成為全球最大得原油生產國。在天然氣方面,美國增速不菲。其天然氣產量從2010年的584億立方英尺/天上升到2017年的736億立方英尺/天,從天然氣進口國一躍成為出口國。EIA指出,2017年,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創歷史新高,位居世界首位。

英國排名第三,風險分數為769分,比美國高出4分。英國的排名在過去幾年中有所下滑(2005年的第一名),儘管相對於經合組織的平均水平而言,其風險得分仍然較低,但相對於2005年以來的基準水平,它們一直在上升。墨西哥在前五名中常年佔據一席之地,以其788分的風險分數位列第四名。然而,就像英國一樣,自1980年以來,其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的能源安全風險指數一直在持續惡化。丹麥名列第五名

後五名

最新國際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挪威第一,日韓墊底,中國第幾?

在此次發佈的最新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中,日本能源安全風險指數以1154分,排名倒數第五。日本一方面是一個現代化工業國家,但另一方面,日本幾乎不生產原油和天然氣,也不生產煤。由於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也是全球第三大石油和煤炭淨進口國,在五項燃料進口指標中,日本有四項的得分排在倒數五名,燃料進口暴露指標占日本總風險評分的41%。

因此,為了提高能源“自主”能力,日本大力發展核電工業。儘管經歷了2011年福島核災難後,今年5月,日本提出了一項能源計劃,計劃到2030年財政年度,核能將佔日本總髮電量的20%-30%。

土耳其以1198分排名倒數第四。土耳其位於能源戰略的十字路口,它不僅是遠洋石油貿易的主要中轉點,而且縱橫全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從裡海地區向歐洲輸送石油和天然氣,使其重要性與日俱增。

韓國能源安全風險指數以1389分,排名倒數第三。韓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第九位),但幾乎所有的能源需求都必須依賴進口,僅生產非常少量的原油、天然氣和煤,電力70%是由化石原料發電,其中主要是媒,核電佔30%,這使得韓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之一。

泰國以1556分排名倒數第二,毫無疑問,在能源方面,處處受制於人、一言不合就被斷氣的烏克蘭,其能源安全風險指數以1842分排名倒數第一

最新國際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挪威第一,日韓墊底,中國第幾?

中國

與2016年第三版相比,從2018年最新版的國際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來看,在25個能源消耗大國中,中國的能源安全可謂有了巨大的改觀,從1980年的23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15位,從風險分數來說,2016年的1079分是1980年的一半。

最新國際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挪威第一,日韓墊底,中國第幾?

儘管如此,但我國能源安全仍不可忽視。全球能源研究所發佈的“際能源安全風險指數報告”中,共使用了8個類別共計29個指標。

其中,燃料進口和能源支出也面臨著巨大挑戰。2017年,中國貨物進口額為12.46萬億人民幣,而同期中國僅原油進口達1.1萬億人民幣,佔全年進口金額的8.8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也在水漲船高。同時,環境指標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目前在總風險中所佔的比例約為17%,遠高於2001年的13%。。

此外,從單向指標來看,能源使用強度的指標方面和電力結構供應多樣化方面,中國目前也處於倒數5名內,這也是提高能源安全的關鍵點之一。在電力結構多樣化方面,一方面,中國正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2017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7萬億千瓦時,佔全部發電量的26.4%,另一方面,中國還著力發展核電。就在今年6月份,中國核電與俄羅斯原子能建設出口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史上最大的核能合作,共同簽署了價值200億元的核電站建設合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