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真金白银扩大引才范围

3月9日,生态城召开2018年人才工作大会,对推进生态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这是生态城开发建设十年来,首次正式对外亮出“人才成绩单”及人才战略体系,展示了引才、聚才、育才的“生态城决心”。据了解,生态城近年来不断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用以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进驻。今年,生态城也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筑人才高地。

完善制度保障

人才聚集效应凸显

开发建设十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欢迎人才、以真诚的态度打动人才,让各类人才在生态城安心工作、潜心科研、放心创业。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生态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

会上,周泽奇等20名高层次人才、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10家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杰科(天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等5家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受到表彰,王兴等25名企业家被纳入杰出企业家健康关怀计划。这些表彰的背后,是生态城打造人才发展高地的创新举措和积极尝试。

近年来,生态城人才政策逐步健全,先后出台了《中新天津生态城人才引进、培养与奖励的暂行规定》《中新天津生态城引进紧缺人才的优惠政策意见》《中新天津生态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中新天津生态城吸引储备人才政策兑现办事指南》和《中新天津生态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人才引进落户服务指南》等政策,全方位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为区域聚集人才、留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通过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建立健全人才引进途径和培养机制,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生态城的人才吸附力正在逐渐增强,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聚集“强磁场”效应不断凸显。

截至2017年底,生态城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达1.7万余人。其中,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生态城大手笔引入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京津冀领军人才1人、市“外专千人计划”专家3人、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人才24人、滨海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人、入站博士后36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266人。

完善人才政策

提升区域吸引力

如何让优秀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生态城坚持把优化生活环境作为人才成长的关键环节来抓。

作为生态城创业领军人才,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泽奇获得了150万元的购房补贴,是生态城获得最高额购房补贴的“第一人”。对于生态城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风气,周泽奇深有体会。早在2014年,周泽奇带领团队准备创业时,生态城就“慧眼识英才”,为其提供了一个孕育成长的平台。“在管委会的帮助下,我们来到生态城3个月就有了生产车间,当年就有了4个产品。如今看来,生态城为丹娜生物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也给了我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周泽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丹娜生物在行业内已经成了标杆,其研发出的10余个IFD早期检测新产品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医药企业的技术垄断,每年销售额都实现翻倍增长,已经成为生态城土生土长的创业品牌。丹娜生物计划立足生态城,未来2-3年登陆IPO。

为了吸引更多像周泽奇一样的人才到生态城就业、创业,通过人才带动区域更好地融入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之中,生态城今年将继续强化政策创新,提升区域吸引力。

“今年生态城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充分结合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集聚人才。”生态城管委会副巡视员靳美珠表示,要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全力落实各项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广揽一批领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支持创新创业,从平台建设、项目支持、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为人才提供生活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强与京津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生态城创新创业。此外,对有成果、带项目、能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生态城将实行特殊政策、建立特殊机制,特事特办、“一人一策”,真正把生态城打造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土。

据介绍,生态城引才范围今年也将拓宽至7个层次,既包括顶尖人才、国家级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也包括硕士、本科毕业生等紧缺急需人才。在扩大引才范围的基础上,生态城针对人才需求,进一步拓宽优惠内容,除购房补贴、工作津贴、人才落户等“常规动作”外,还将在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探索创新制度。按照计划,今年,生态城将对引进的人才按照层次将给予5万-200万元的购房补贴、800-10000元/月(连续两年)的工作津贴、未就业配偶2000元/月的生活补贴、子女优先安排入园入学等待遇。鼓励人才柔性引进,符合条件的将给予5万-20万元的奖励;鼓励学历进修、职称提升,符合条件的给予5000-10000元的奖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