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牆黑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

這是 翩千匯 推送的第41

個城市與它的故事

“烏鎮永遠是烏鎮,在這江南水鄉最美的一隅,那麼溫潤,猶如黃昏裡的一簾幽夢,晨光中一支搖曳的玫瑰。”

對烏鎮的讚美似乎太多,

多到不知該引用哪一句,

多到不知該從何處說起。

烏鎮給人的,永遠是魂牽夢縈。哪怕一陣風,都帶著花的香息;哪怕一陣雨,都帶著水的含情。

白牆黑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

此去經年,浮生若夢,多少流年暗換。烏鎮給人的,又何止是溫婉柔情。輪迴千年的世事滄桑,讓烏鎮的白牆黑瓦、綠樹紅花都寫滿了故事,刻畫了歷史。

白牆黑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

在烏鎮,除了江南水鄉的風景,最不乏的就是詩歌。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吟烏鎮的詩詞不少。從這些詩詞裡,可以看到古時一個原汁原味的詩裡烏鎮。

夜過烏鎮(宋)宋伯仁

望極模糊古樹林,灣灣溪港似難尋。

荻蘆花重霜初下,桑柘陰移月未沉。

恨別情懷雖戀酒,送衣時節怕聞砧。

夜行船上山歌意,說盡還家一片心。

宋時烏鎮,今人已無法實景體驗。宋人詩詞給我們留下一個月光下古樹蒼翠、野風蘆花、桑陰連片的極為自然經濟的烏鎮夜景。我們也只能從這些留存千百年的詩句中去想象這個詩情畫意的小鎮,曾經蘆葦翩飛的景象。不過還好,如今古樹依舊蒼翠,野風依然在吹。

白牆黑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

烏戍道中(宋)樓鑰

田在港西家港東,

斷橋春水步難退。

束蘆抉翁穩來去,

不礙小船分釣筒。

宋人的詩裡也留下了阡陌縱橫、裝滿釣筒的小舟在烏鎮的小溪裡來往的場景,繪出一幅亦漁亦農的水鄉景象。 果然,像烏鎮這樣的江南水鄉,烏篷船,老漁翁,流水小橋才是千年不變的景色。

白牆黑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

夜宿烏鎮,有懷同遊諸君子二首(明)史鑑

兩兩歸舟晚渡關,孤雲倦鳥各飛還。

月明烏鎮橋邊夜,夢裡猶呼起看山。

風蕩彩舟明月中,鴛鴦湖上水如空。

城中年少能歌舞,也學峨眉故惱公。

明代的烏鎮出現了宋代沒有的景象,在明代的烏鎮詩中,我們可以看到烏鎮的繁華。這繁華不只是城中歌舞和漁郎放歌,還體現在烏鎮是二省通衢的交通要道,市場十分熱鬧。

白牆黑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

“長街迢遙兩三里,日日香塵街上起,南商北賈珠玉場,公子王孫風月市”。

“吳綾蜀錦店裝垛,羌桃閩荔鋪堆屯”,還有“沈三食店號樓南,四時珍品誇奇美”。

“雞肥米白盆魚鮮,山收海販米運船”,“四方客旅雲屯集,一帶居民星密連”,就是當時烏鎮的寫照。

至於烏鎮舊時的風俗、生產及經濟的情景,也可以在有關詩裡尋到一二。清代有位姓陸的人,寫的一首反映當時烏鎮人吃銀魚和湖蟹的詩:

太師橋下棹歸航,

片片銀魚雪滿筐。

不及爛溪霜後蟹,

桃花醋搗紫芽姜。

銀魚是太湖的特產,據說太湖銀魚往南遊過南潯,一直游到烏鎮北柵的太師橋為止,再也不往南邊遊了。所以,捕銀魚到太師橋即可。但在詩人看來,鮮美白嫩的銀魚,不如烏鎮本地產的湖蟹。“爛溪”是烏鎮郊外的一條河,秋風起後的湖蟹就產在這裡。用紫芽姜搗碎後放進桃花醋裡,

作為吃湖蟹的佐料,確是遠勝太湖銀魚。這種吃法至今不變,可惜當年烏鎮的“桃花醋”今已失傳。

白牆黑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

烏鎮雖然不大,但有太多的景點可看,有太多的文化可品。印象最深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宏源泰染坊,一個是三白酒作坊。我國的藍印花布在世界很有名氣,其原產地則是烏鎮。建立於宋元年間的宏源泰染坊是中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染坊。

穿過宅門走進染坊,一下子讓你驚歎不已,幾十根高達數丈的木杆搭成的架子,懸掛著許多數十米長的藍印花布,隨風飄舞,瀟灑倜儻。

白牆黑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

曾在明朝被朱元璋欽點為貢品的三白酒,原產地也是烏鎮。在作坊後堂中整整齊齊地堆滿了加蓋封了的酒缸,場地中央旗杆上飄揚著古色古香的“酒”字幡旗,別有一番風韻,空氣中氤氳的酒香,讓遊人如醉如痴。

白牆黑瓦,綠樹紅花,小橋流水人家

烏鎮,清水穿城過,人家盡枕河。樓上是煙火人家,樓下是流水潺潺。來過,便不想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