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實米粉竟成P2P爆雷受害者,小米並一個不是旁觀者

過去一段時間,P2P網貸行業多家平臺“爆雷”,讓許多人處於“惶恐”之中。據經濟觀察報的消息,從今年年初至今,P2P行業中出現問題的平臺已經超過了800餘家,僅6、7月份爆雷的P2P就已超過100多家,以至於業界評論稱,“現在的p2p越來越不像話,原來都是說好3個月跑路,後來一個月跑路,現在1個星期都要跑路,根本來不及跑。”

忠實米粉竟成P2P爆雷受害者,小米並一個不是旁觀者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P2P行業因大規模“爆雷”備受關注的當下,小米這家公司也“意外”捲入其中:有不少“米粉”因在小米VIP任務和小米運動APP中看到管家金服、秋田財富等P2P平臺而購買了理財產品,如今這些平臺卻“跑路”,導致數萬元投資黃了。

眾多米粉已“中招”

據網友反饋,在小米手機系統內置的會員VIP任務以及小米運動APP中,有不少P2P理財平臺的廣告推送;而除了廣告推送,小米還會給予註冊或投資這些APP的小米用戶獎勵,比如“投10萬返26000”,比如“米粉專享”,比如“現金限時送”等等。業界人士更是指出,“今年以來,小米在VIP用戶中做的P2P理財推廣力度還是相當大的”。

忠實米粉竟成P2P爆雷受害者,小米並一個不是旁觀者

(知乎網友分享的小米P2P廣告)

從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的報道來看,不少米粉已經“中招”:一個月前還是6年資深“米粉”的李先生回憶稱,“凡是小米推廣過的,我基本上全都投了,估計得有100多家。幸運的是,有的之前就回款了。但到今天為止,還有28個沒回款,這裡面出問題、提現到不了賬的已經有18家。”此外,網易財經的不完全統計顯示,不少“米粉”因P2P爆雷“轉黑”,他們提到的問題平臺則有約30家,包括秋田財富、2025、小諸葛、靚錢寶、小灰熊、捷麥理財、人人愛家、帝象金融、百融金服、優銜金融等等。

小米並一個不是旁觀者

小編還注意到,在知乎微博等平臺,“小米推薦的p2p平臺相繼暴雷”同樣是熱門話題,引發眾多網友聲討。小米之所以會成為關注焦點,最重要原因就是小米與P2P平臺的那些合作,看起來不只是打廣告這麼簡單。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這些P2P平臺不僅僅是在小米應用商店做置頂廣告或其他形式展示,而是直接嵌入小米VIP每日任務,用投資即可返產品、返現等方式吸引米粉來完成。換句話來說,

小米並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參與者。

忠實米粉竟成P2P爆雷受害者,小米並一個不是旁觀者

要知道,米粉正是出於對小米信任才購買了這些P2P產品,“既然是小米推的平臺,起碼得到了小米背書,應該比普通平臺更有保障”,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多年來積累的信任竟導致他們踏入雷區。目前,小米官方尚未對此作出回應,但小米內部人士稱,“會為米粉維權積極提供協助,並已有米粉在其幫助下追回了部分投資。”

不過這樣的說法顯然難以讓米粉買賬,不少用戶還認為,小米和某些P2P平臺有深度合作,畢竟不少理財產品的福利獎品是小米產品,而且VIP任務也有引導他們投資的行為。一位網貸行業熟悉廣告投放的市場部人士就指出,除了“高額返利”,通過小米開展“加倍送小米會員經驗”、“送小米產品”等活動有故意“以假亂真”嫌疑,正是抓了資深米粉的心理進行了“精準打擊”,這或許也是資深米粉中招的原因。

小米為何要涉足P2P推廣?

小編注意到,在大力度推介P2P廣告之前,小米早已涉足了P2P行業,比如投資石頭理財——不幸的是,目前石頭理財也出事了,在鄭州有100多位石頭理財平臺的受害者遭遇“提錢難,辦公室人去樓空”問題,只好向鄭州警方報案來維權。

忠實米粉竟成P2P爆雷受害者,小米並一個不是旁觀者

關於小米投資石頭理財,除部分媒體報道,我們還能在拉勾等平臺的石頭理財公司介紹中看到“獲得小米的首輪投資”字樣。此外,小米還領投過P2P網貸平臺積木盒子,綜合這些信息來看,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小米對於P2P的商業模式和風險肯定不是一無所知。所以問題就來了,小米為何要推介P2P平臺?

據媒體報道,小米手機早就在為積木盒子“導流”——該平臺近五成交易來自手機APP,而來自安卓平臺的交易中,有三分之一是米粉貢獻的。因此我們可做出一個合理推斷,小米手機大力度推廣P2P廣告,會讓許多米粉試水P2P平臺,從而實現更好廣告轉化率,為小米的營收貢獻更大力量。小米一直自稱互聯網企業,並已宣稱硬件的綜合淨利潤率不會高於5%,互聯網服務自然就承擔了企業盈利的最大重任。

忠實米粉竟成P2P爆雷受害者,小米並一個不是旁觀者

對小米而言,“廣告”是互聯網服務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一季度為小米帶來18.74億元收入,佔互聯網服務業務的58%,甚至超過了2015全年廣告收入總和。而在過去三年,這一業務的收入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米粉”的給力和活躍功不可沒。考慮到MIUI約1.9億的月活躍用戶(截至今年3月),小米靠推介P2P平臺來獲取更高價廣告,也就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效果類廣告按點擊率、下載量收費,收入要遠遠高於展示類。

小米推薦的P2P爆雷並不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除廣告業務,互聯網金融是“米粉”的另一大貢獻。目前,小米金融涉及供應鏈融資、互聯網小額貸款、支付、理財產品分銷、互聯網保險等業務,相關牌照比較齊全。但據藍鯨TMT,小米境內子公司受到工商管理、海關、國家稅務等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共計20筆,涉及罰款金額合計109萬元,單筆處罰最高金額為69萬元。

雖然金額較小,但依然可看出,“小米集團在經營活動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律意識薄弱。”從這方面來看,小米推薦的P2P相繼爆雷或許並不意外,只是苦了信任著小米的米粉。不過對米粉們而言,如今最大的問題就是,小米推薦的P2P平臺爆雷後,小米公司應該承擔責任嗎?

忠實米粉竟成P2P爆雷受害者,小米並一個不是旁觀者

在法學博士林華看來,小米作為廣告渠道,從法律上應該承擔的是廣告發布者的責任,即履行對廣告主的資質、能力以及廣告內容的真實性進行形式審查的義務。小米需要舉證證明審查過基本資料,包括符合註冊資本要求以及其它互金基本規則的條件,如果形式審核都沒有,那就有承擔連帶責任的風險,意味著小米需要向受害者賠償。也有資深律師指出,“導流”網站的行為在我國不屬於銷售,因此不承擔兌付的責任;但是,在海外,這一行為會被認定為“銷售”,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割韭菜”這個名詞頻頻被業界提起,e租寶割了500多億,泛亞割了400多億,中晉割了400多億,錢寶割了500多億,商家行為最終演變成為對百姓的收割。而小米平臺坑忠實“米粉”入局P2P,不僅讓米粉成了P2P平臺的韭菜,其米粉經濟,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韭菜經濟的另一個表現形式”,畢竟在這個過程中,小米得到了好處(廣告收入),米粉卻吃虧上當了,不是嗎?

寫在最後

近期的小米紀錄片《一團火》中,雷軍拒絕了讓稻草變黃金的牛人,並以“難道我們真的習慣了爾虞我詐的生活嗎?我們能不能有一個公司,真的值得你信賴呢?真的是你的朋友呢?”等話語,表明了小米的價值觀。但如今小米P2P風波之下,米粉們還會覺得小米“值得信賴嗎”?恐怕這個答案並不容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