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跳坑計劃,要不要了解一下!

新零售之“新”,最關鍵的是供給方和消費者在市場中主客位置的變化。供給方或渠道方作為B端,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在歷次變革中固若金湯,但這一次,話語權前所未有地轉移到了C端的手中。但是,目前專家已經把新零售想出花來了。一個APP就是新零售;一個平臺也叫新零售;一個新產品也叫新零售,以至於新零售越看越象一個一個的坑。如何,跳坑,咱們可以好好的探究瞭解一下。

新零售的跳坑計劃,要不要了解一下!

新零售的核心是什麼?

零售業的核心是流量的運營。零售業線上流量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減少,線下門店慢慢成為了消費者的最佳選擇,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純粹的買賣關係,商品被賦予內容、體驗的訴求。這直接促成了,企業的經營重心從商品向人轉移。

對於人,以社交平臺起步的微信,如今擁有9億多的用戶,在這方面是有十分顯著的優勢。海量用戶基數、完整的內容產業鏈以及強大的社交基因,讓品牌商們垂涎欲滴。直到小程序開發誕生,完美的連接了線上線下,在不影響社交體驗的同時,達到了商業目的。再加上小程序主打“用完就走”,決定了消費者的注意力是碎片化、即時性以及無序性的。

社交電商也是微信內購物的產品用戶體驗設計。微信的底層邏輯是一款IM及時溝通工具,這是微信的核心能力,最直接的場景就是你可以一邊聊著天,一遍快速去買東西。

什麼樣的新零售產品比較好活?

舉個最簡單例子:服裝和3C,和飲食相比,更容易被互聯網打掉,最後死掉。飲食即時性更強,更需要線下馬上獲得,而淘寶最大品類是服裝,京東最大品類是3C。雖然投資人熱衷談論新零售,但在Zara也開始關店的情況下,參與“新零售”對不少商家來說是奢侈,最重要是活下來,依靠強有力的實體線下去展示產品。從這個角度出發,未來線下實體店大體只會剩下三種屬性:

1、泛飲食:餐飲、超市、便利店、咖啡店、茶飲店 (超市和便利店吃相關品類的比例將越來越高,前者參考盒馬鮮生,後者參考三代樂)

2、體驗式:電影院、KTV、網咖、酒吧、咖啡館、轟趴館、手工、烹飪 etc

3、強品牌:優衣庫、蘋果、Zara、新興品牌的線下零售店(如三隻松鼠)

新零售的可能存在哪些機會?

1、是新技術賦能的服務類零售。在互聯網出現之前,服務是沒有零售的,產銷不分離,我們都是到店購買、消費;有了互聯網之後,我們可以在網上購買,再到店消費。

2、是精選電商、精選超市、社區零售,它們把便利特性進一步分化。

3、是即時電商,物流和移動互聯網的成熟使其有越來越大的機會。

4、是辦公室貨架。(極高貨損、盜損、極高運營成本(人力))儘管風口過去了,但場景成立,消費者有需求。(辦公室場景消費真實存在需求,但是滿足用戶痛點同時對這個賽道玩家要求門檻極高。非標高毛利-難度極高鮮食供應鏈,標品大通貨-低毛利難以支持運營)此外,一些探索類的新零售品類,比如餐飲超市、無人便利店、無人超市也有機會。

新零售的方向對了,對於其中問題的看法錯了一半,那做法就完全錯誤。 這樣的新零售在未來遇到強悍的對手將不堪一擊,只能用資金和時間來補救,如果那個時候想跳坑可能真就跳不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