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得過商海絞殺更要忍得住媒體捧殺

挺得過商海絞殺更要忍得住媒體捧殺

茅侃侃再次出現在大眾聚光燈下,沒想到是以這種形式。

第一次知道這個人是因為2006年他登上《中國企業家》封面,那時候我還上初中,剛開始接觸到互聯網、創業、80後等名詞標籤,知道茅侃侃是通過央視的一個電視節目,具體名字不記得了,當時和他一起的還有三個人(戴志康、李想、高燃),他們被眾多媒體報道後紅極一時,一夜之間從默默無聞的創業者成為全社會的焦點。

那時對他們的印象只有:創業領軍人物、叱吒風雲人云、青年中的佼佼者,後來因為大學學的計算機專業,所以零零散散的也知道戴志康以Discuz!產品為支柱的康盛創想被騰訊收購,李想創辦的汽車之家一路波折,對於其他人便沒有更多瞭解。

茅侃侃正值壯年,35歲,一個好像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的年紀,他卻選擇自殺離世,讓人惋惜。

或許真的是因為商海絞殺讓他不堪忍受了,或許是事業失敗讓他心灰意冷,但是有很多人在商海被絞殺後再次東山再起,即使沒有東山再起,也最終落得個平靜生活,其實創業失敗帶來的痛苦並不比我們平時上班帶來的痛苦多多少:每天被迫說著言不由衷的話、時時警惕卻無奈參與公司內耗站隊、面對各種無聊的事項虛度光陰,還得強顏歡笑鼓勵自己那是在和公司一起成長。

再苦再煩,不都一天天熬著呢嗎?

我覺得茅侃侃最終走向極端還有一個原因,沒能承受住心理的落差,少年成名看似好事,但也是在一個需要坐冷板凳鍛鍊心性的時候過早得到了本該在稍晚些時候才能得到的虛名、掌聲和關注度,可能他本來就沒有做好這個準備,得到了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一旦失去了,便會很難痛快地放下,更別談如何再次拾起了。

從茅侃侃的經歷來看,是很有想法很能折騰的人,高中輟學,但卻擁有精湛的IT技術,並取得了頂級認證證書,從做小網站到創辦遊戲公司;從電視臺一直做到政府職業單位;從IT開發到醫療交通文創行業,茅侃侃確實挺能折騰,但是他的奮鬥軌跡並不是很獨特,有很多人是這樣一路走過來,但是為什麼偏偏是他在商場失意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落差太大了。

作為普通創業者來講,多少人不都是一遍遍在泥坑裡摸爬滾打摔出來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失敗了無非是從頭再來,但是作為茅侃侃來講,少年成名,那些曾經一起志在四方的少年們,如今公司被收購的被收購,創業上市的山市,再看看自己,幹這個沒成,幹那個沒成,三十而立,如今35歲了,創業再次失敗,清算後手頭就剩下十幾萬塊錢,和意氣風發相比較,自己的灰頭土臉似乎無法面對。

一個人能吃3兩米飯非要吃1斤,這可能是貪吃;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吃3兩米飯,卻非要吃100斤,那胃被撐爆是必然的。

《朱子治家格言》中有句話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差不多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了,沒有能夠駕馭的能力卻要給他,對人不一定是好事,就像去年飽受爭議的神奇百貨95後創始人王凱歆,被碰上雲端,兩三年後又被踩到腳下;更有甚者,前幾個月被熱捧的崇才科技00後CEO李昕澤,更是今天被捧,第二天就被踩在腳下,這對於他們本身來講並不是好事,在過小的年紀承受這些,對他們來說,太重了。

挺得過商海絞殺更要忍得住媒體捧殺

事業起伏對於創業者、企業家來說再正常不過了,強大如巨人網絡,也曾有一夜崩塌的時候,但是史玉柱沉寂幾年便能再次東山再起;年齡大如褚時健,74歲時還在坐牢,但是84歲依然可以憑藉種橙子重造億萬基業,這些人都是一點點成長起來的,在史玉柱最困難的時候,面對的是牆倒眾人推的境地,但是他能夠承受,這是因為他的名聲是跟隨他的努力一點點積累起來的,當然也可以伴隨事業崩塌而崩塌,大不了老子重新來過罷了。

但是對於少年成名的人來說,這份虛名過於沉重,是一把名副其實的雙刃劍,如何把握,非常重要。茅侃侃如果沒有2006年曾經的那段一夜成名,可能他的每一次失敗不過是他的又一塊墊腳石,但是一旦有了一夜成名,每次失敗似乎都如芒刺在背,如骨鯁在喉,無法擺脫這份虛名給失敗帶來的槓桿加成。

另外,當有了那份虛名傍身之後,玩法都變了,虛名傍身之後,沒有了白手起家的那份苦楚,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是資本的綁架,不是一點點的紮實成長起來,突然被裹挾在資本的蜜罐裡看似好事,但是這初生牛犢卻並沒有駕馭這些資金的能力,也沒有和這些資本斡旋的經驗,到最後可能並無法駕馭這把利劍,反而傷了自己。

我們想想可能很簡單,花錢誰不會啊,錯!花錢還真不是誰都能做的事情,資本的籌碼都是帶血的,資本做的永遠是錦上添花的事,沒有人會雪中送炭,如何能駕馭突然降臨的遠超出自己管理能力範圍的資金,這就很考驗個人成長能力。

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一課了。

慢慢成長似乎是這個世界最好的安排。

我們總是那麼著急,五歲的孩子就著急能夠像大人一樣,這怎麼可能呢,力量不夠、心智不足,小孩子就是要慢慢成長。

比如吃飯,在不知道自己飯量的時候,只有慢慢吃,才能慢慢找到自己合適的飯量;比如運動員訓練,在不知道自己能力的時候,只有慢慢調整,才能慢慢找到自己合適的強度;比如拳擊手參賽,在不知道自己段位的時候,只有從最低段位慢慢升級,才能慢慢找到自己適合的段位。

當你想要快速的時候,你的麻煩就來了,吃飯過多可能一次就撐爆了脾胃;訓練強度過大可能一次就撕裂你的韌帶;段位選擇過高可能被對手一拳KO再無上場機會。

對待媒體捧殺也是一樣的,所有人都可能會有機會得到被捧殺的機會,如果機會降臨到自己頭上,一夜成名,那麼一定一定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跳出那個圈,把自己和那個獲得虛名的自己區別開來,將那個一夜成名的自己看作是未來的自己,看作是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的一次對話。

商海的絞殺雖然無情,但是總是會留給你試錯的機會,錯了大不了從頭再來;但是媒體的捧殺卻一定要忍受得住,那種捧殺來的突然,不會給你排練的機會,像是《黑鏡》第一季中那個被媒體所裹挾了的首相,如何處理媒體輿論及自身的判斷,這是非常考驗人的。

正確處理心態問題在現在這個新媒體時代簡直沒法更重要,不一定你什麼時候就出名了,比如那個為了等丈夫攔高鐵關門的女教師,比如那個宰客打人的雪鄉老闆,比如那個接群眾報警按規定出警打狗的人民警察,比如妖嬈風騷的一根面廚師……

每個人都可能在無意間獲得一夜成名的機會,或好或壞。

好不過喜,壞不過憂,如何能夠正確處理自己的心態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說不定下一秒你就在網絡上出名了,平和對待很關鍵。

挺得過商海絞殺更要忍得住媒體捧殺

《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司馬懿在和諸葛亮對峙過程中神遊幻境,司馬懿問諸葛亮:“孔明,人這一輩子,依依東望望的是什麼?”遭到諸葛亮的反問,司馬懿答:“依依東望,望的是畢其一生的抱負,是畢其一生的榮耀,是畢其一生的最大成就。”

幻境瞬轉,司馬懿看到老年的自己,老司馬懿說:仲達,依依東望,望的不是成就,望的就是畢其一生,望的是時間。

一切成就、抱負、榮耀都是身外之物,唯有活著才有無限的可能。

《無問東西》中講: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我覺得是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