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今天是2018年5月2日

在美國的歷史上,有兩個胡佛

一個胡佛,當了美國總統

另一個胡佛,當了所有美國總統都怕的人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那個讓所有人害怕的胡佛


【今日由頭】

1972年5月2日

埃德加·胡佛去世

1

1972年的5月2日,是一個星期二。

早上7點半,應該下來吃早飯的埃德加·胡佛沒有出現在餐廳。

這簡直是一件天大的事。

胡佛是一個極端講究秩序的人,這不僅僅體現在吃早餐必須守時這一點上——他每天早上要吃一個蛋黃完整的荷包蛋,如果蛋黃不完整,那就需要重新煎一個,原來那個拿去餵狗。

管家珍妮決定上樓去看一看。

推開胡佛臥室的門,珍妮看到了胡佛:他下身穿著睡褲,上身赤裸,倒在床邊的地板上,身體已經完全僵直。

沒錯,胡佛死了。

醫生的診斷結果是心臟病突發。但奇怪的是,各方面並沒有繼續深入調查下去的動力,哪怕大家都知道胡佛非常愛惜自己的身體,每年定期做體檢。

胡佛死的時候,是77歲。

他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局長,他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坐了整整48年。期間,美國換了8任總統,16任總檢察官。

只有胡佛巋然不動,似乎只有死亡才能帶他離開工作崗位。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埃德加·胡佛

2

1895年的新年1月1日,埃德加·胡佛出生在美國的華盛頓特區。

胡佛的父親叫迪克森·胡佛,在政府部門裡做印刷工作,一直默默無聞。相比之下,胡佛的母親瑪格麗特的家門就要顯赫不少,她家祖上是瑞士的高級官員,父親是瑞士駐美國首任大使。

胡佛有三個兄弟姐妹,他是最小的一個,也是最特別的一個。在胡佛11歲的時候,他就開始自己主辦一份叫《每週評論》的家庭報紙——胡佛一直對媒體非常感興趣,雖然在他權勢滔天之後,對媒體的興趣主要體現在控制和影響。這份報紙既報道美國總統的嚴肅新聞,也會收集各種名人的緋聞八卦。每次打印完之後,胡佛會分發給自己的家人和親戚,並問他們每人收取1美分的費用。

此外,胡佛還養成了記日記的習慣,他的日記無所不包,從氣象記錄到趣事軼聞,從個人觀點到情感抒發。此外他還會將自己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大的尺碼都記錄下來:衣服、褲子、襪子、鞋子。

1917年,22歲的胡佛從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畢業。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無數熱血沸騰的美國青年都報名參軍,但胡佛並沒有這樣做。憑藉當時司法部長威廉·希茨的推薦,胡佛進入了美國司法部工作——部長先生是母親的侄子。

當然,按照胡佛自己的說法,他沒有像他的同齡人一樣到戰場上去報效祖國是有道理的:他認為從事反間諜工作比直接上戰場更重要。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2011年上映的電影《胡佛傳》中年輕胡佛的劇照。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當年自降一半片酬主動要求出演胡佛。但這部電影評價一般。

但事實上,胡佛進入的是司法部的郵件室,他所做的事只是拆發郵件,和反間諜的工作一點都不沾邊。

如果換成一般的年輕人,可能會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棄,但胡佛沒有。他成了整個辦公室最早到,最晚走的那個人,吃苦耐勞,任勞任怨。

胡佛的表現很快引起了郵件室主任喬治·邁克森的注意,他在不久後把這個勤勉的年輕人推薦給了威廉·弗林——一戰時新成立的戰時行動處主任。

戰時行動處隸屬於當時司法部下的調查局,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針對德國間諜的破壞行為做出預防、干擾和制止。這正是胡佛希望從事的諜報工作,所以他比在郵件室的工作態度更加積極,連休息日也拿出來奉獻給了工作。

聰敏、機警、認真且嚴於律己的胡佛,很快用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態度得到了弗林的大加讚賞。一戰結束後,戰時行動處解散,但胡佛被推薦進了調查局。能力出眾的他在調查局裡升遷非常快,1920年就擔任了調查局總情報處主任,1924年12月22日,才29歲的胡佛被正式任命為調查局局長。

那麼年輕就能當調查局的局長?這固然和胡佛的能力有關,但另一方面,那個時候的調查局,並非我們現在認知的那個威力巨大的機構。

調查局是在1908年成立的,是由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提議,隸屬於司法局的一個小型偵探機構。調查局成立時連會計加在一起,一共只有34個人,其中還包括8個外借來的特工。

胡佛接管調查局時,調查局也就成立了16年,手下一共也就幾百人,在美國政府的諸多部門中根本就排不上號。

但在胡佛的手裡,這個小小的調查局開始迅速成長,最後一步一步成為一個大家聞之色變的強大特工機構。

3

主管調查局後,胡佛立刻開始一系列的改革。

整頓首先從人開始。

胡佛認為,調查局的每一個人都代表了調查局的形象,所以必須打扮得體,風度翩翩——特工執勤時,必須穿西裝。他規定除非特殊情況,不然特工的年齡必須都在25歲到41歲之間,具有法律或會計大學學歷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調查局的特工。

而且,胡佛還認為,調查局養了一大批不務正業吃空餉的人員,所以他一方面直接淘汰,一方面利用制度淘汰:作為工作狂的他,要求局裡所有人每天早上7點上班,下班時間和其他部門一樣,但鼓勵“自願加班”。

於是,一批認為早到2個小時毫無用處的特工,就會在早上找一家咖啡館打發時間。胡佛在某一天早晨親自“突襲”咖啡館,記下了每一個在裡面喝咖啡的特工的名字。這些特工之後再也沒有受到重用,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之後就被調離了調查局。

改完人後,胡佛開始改機構。

為了能提高調查局的能力,在胡佛開始給調查局設立指紋鑑定處、調查處、國家警察學院、試驗所等一系列機構,可以說,現在聯邦調查局的雛形,就是在胡佛手裡建立的。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1932年時的胡佛

在人員和機構都漸漸完備的情況下,胡佛的調查局開始慢慢展露頭角。

1932年轟動全美的“林德伯格兒子綁架案”讓胡佛的調查局一戰成名。林德伯格是美國民眾崇拜的飛行英雄,他的兒子被匪徒綁架後全國關注,但地方警察卻始終無法破案。最終,在胡佛的調查局介入下,經過長時間跟蹤和偵破,根據一張金圓券上寫的汽車尾號,綁架案兇手被成功抓獲。

調查局開始慢慢介入全國各地的疑難雜案,以及開始主導打擊地方警局無法剿滅的黑惡勢力。在破獲了一系列轟動全國的大案以及剿滅了一批黑惡勢力之後,胡佛的調查局不僅威名大振,而且也讓重新獲得安全感的美國民眾開始認識到:他們可能需要一個國家性的執法機關來打擊一切犯罪,而不是靠各個州的地方警察。

毫無疑問,在司法部已經建立起很高威信的胡佛最終獲得了時任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任:

在羅斯福的授意下,一個合併了禁酒局、身份證局和調查局的新的調查局誕生了,局長就是調查局的局長埃德加·胡佛。

1935年,這個調查局正式更名為“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也就是我們所熟悉英文縮寫“FBI”。“FBI”不僅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縮寫,還代表著該局堅持貫徹的信條——忠誠(Fidelit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

走到這一步,“聯邦調查局”終於成為了美國國家警察體系的中樞,而胡佛,也成為了中樞的中樞,那個手握“尚方寶劍”的人。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4

不少人認為,胡佛的“一手遮天”,是從二戰期間開始的。

為什麼?因為在二戰期間,聯邦調查局承擔了一項重要的使命:反諜。由於這項工作的特殊性和隱蔽性,所以很多時候,憑胡佛一己之言,就可能決定一個人是否是間諜。

這項工作在二戰結束後不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隨著“鐵幕”的落下和“麥卡錫主義”的盛行,聯邦調查局在“反共諜”這一領域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鐵面無私”的胡佛,一旦懷疑上某人,絕不留任何情面。

胡佛很早就懷疑一位喜劇演員與共產黨間諜有染,為此花了很大力氣調查並認為他的男僕布萊克是日本間諜——結果美國海軍部指出這名男僕其實是美國的臥底。但這位喜劇演員刻畫的流浪漢形象總是在諷刺美國的社會,胡佛始終對他不很討厭,並堅信他與共產主義者有關聯。終於,胡佛抓住一個女郎稱與該演員有過孩子並被拋棄一事大做文章,在1952年將這位喜劇演員趕出美國,迫使他到瑞士定居。

這個喜劇演員,叫卓別林。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卓別林

胡佛還懷疑一位科學家同情共產主義,甚至已經成了一個共產主義者。於是從1932年這個科學家申請入籍美國開始,胡佛指揮他的聯邦調查局特工就開始對這名科學家進行嚴密的監控,從翻垃圾桶翻到電話竊聽,所有手段都用了上去,關於這名科學家的各類調查文件厚達1424頁。種種監控迫使這位科學家曾在1947年發出過一項聲明:“我曾以為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家,這是我一生中無法挽回的錯誤。”

這個科學家,叫愛因斯坦。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愛因斯坦

胡佛還非常討厭一個民間維權人士,因為他總是為了維護黑人的權利而和政府“對著幹”,以及,據說有一次這位維權人士拒絕接聽胡佛的電話。胡佛麾下的聯邦特工對這位維權人士展開長期地毯式的監聽,終於發現了他與很多妓女有染的證據——胡佛隨即將這些錄音帶整理好寄給了那位維權人士的夫人。事實上,那位維權人士在39歲的年紀就在一家旅館的陽臺上被人射殺,很多人至今都認為其實幕後指使就是胡佛的聯邦調查局。

這個維權人士,叫做馬丁·路德·金。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馬丁·路德·金

被胡佛監控並施加壓力的人,其實遠遠不止這些。在二戰結束後,胡佛遞交給總統杜魯門的有共產嫌疑的社會各界人士名單,有14000人之多。但杜魯門似乎對此不置可否,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胡佛的權力之大,已經影響到了高官乃至總統的安危。

因為崗位和工作的特殊性,從赫伯特·胡佛總統開始,胡佛就開始與歷任美國總統交往甚密。一方面,總統們需要胡佛和他手下的“特殊能力”為他服務,而胡佛也願意聽從他們的指示,但另一方面,因為胡佛手下的特工實在是太“能幹”,所以掌握了大量總統不希望別人知道的事,無論是幫助羅斯福總統對政敵的竊聽,還是保守肯尼迪或尼克松情人的秘密——胡佛不僅能拿出與肯尼迪有緋聞的瑪麗蓮·夢露的裸照,甚至能拿出羅斯福夫人安娜·埃利諾的裸照。

杜魯門曾非常厭惡胡佛的聯邦調查局搞竊聽的那一套,一度成立”中央情報局”(CIA)來試圖削弱和牽制聯邦調查局,但很快,胡佛就輕而易舉地通過一些手腕讓杜魯門屈服了,而且兩人在“反共”的立場上達成了一致,順利進入到了“各取所需”的階段。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杜魯門。為了對抗胡佛,杜魯門新任命了一位叫湯姆·克拉克的司法部長進行牽制。結果這位司法部長上任沒多久,聯邦調查局就在他的家,當著他的面取出四顆定時炸彈和一個軍用竊聽器,並表示無法查出到底是誰放的。新司法部長態度立刻轉向,而杜魯門也隨即明白:為什麼總統一直換,但聯邦調查局局長為什麼就一直換不了。

那麼,一手遮天的胡佛,是不是真的沒有弱點了呢?

5

任何人都會有把柄,胡佛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任何一個人在位48年,高高在上,總是會生出一些優越感的。

到二戰結束的時候,聯邦調查局從胡佛上任時的百來人規模,已經擴充到了4000多人的體量(如今,美國聯邦調查局有2萬名以上的員工,每年預算超過20億美元)。而對於每個人,胡佛都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所以大家都對胡佛噤若寒蟬。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胡佛和當時美國家喻戶曉的童星秀蘭·鄧波兒。據說鄧波兒在結婚前曾委託胡佛幫她調查未婚夫是否可靠

比如,胡佛經常喜歡在備忘錄的頁邊空白處寫批註,有一次他覺得備忘錄的頁邊太窄了,所以他就批註了一句:“注意邊界(Watch the borders)!”結果他手下的特工沒有人敢去問他為什麼這麼寫,而是派人去調查美國和加拿大阿邊界以及美國和墨西哥的邊界,直到一週後,總部的一個職員才明白這句話是指備忘錄的紙邊。

胡佛經常和他的副手,聯邦調查局副局長克萊德到南加州的拉霍亞度假,如果當地特工招待稍有怠慢,就會受到胡佛的責罵。有一次,胡佛的部下忘了準備他喜歡吃的冰淇淋,當時已經是深夜,但胡佛堅持要吃,特工人員只好找到當地的冰淇淋廠,連夜開工趕製了一批,再由一位特工送到自己頂頭上司的房間。

既然並不是每個手下都喜歡胡佛,自然而然地,也開始傳出一些關於胡佛的“八卦”:

他喜歡看《花花公子》,喜歡看黃色電影,要求將監聽和收繳來的一切黃色材料第一時間上繳到他這裡。而他會和自己的副手,也就是之前提到過的副局長克萊德一起欣賞——坊間一直有傳聞,說胡佛儘管在公開場合一直抨擊同性戀,但他自己就是一名同性戀者(他和克萊德都終身未娶,且形影不離)。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胡佛和他的副手克萊德

如果是同事下屬之間當作茶餘飯後的調味料傳播,那也就算了。但關鍵的問題是,胡佛的這些所謂的“黑料”,一直被黑手黨掌握。

作為胡佛痛恨並打擊的對象,美國的黑手黨其實也一直在尋找機會反擊。1957年,據說黑手黨用FBI的手法——竊聽和錄像——拿到了胡佛的罪證:經常出現在淫亂俱樂部和色情場所。

這被很多人認為是FBI在肯尼迪遇刺一案中毫無作為的最主要原因——聯邦調查局雖然很快抓住了刺殺總統的兇手奧斯瓦爾德,卻在之後沒了下文。有不少人認為“刺殺肯尼迪”其實是和美國黑手黨有關,而正是因為胡佛的“痛腳”捏在了黑手黨手裡,所以這樁案子到現在依舊可以說是一樁懸案。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肯尼迪和背後的胡佛

當然,除去下屬和黑手黨,胡佛面臨的最大威脅,其實還是來自白宮。

無論是總統、參議員還是眾議員,都有太多的“黑材料”掌握在胡佛的手裡,讓人恐懼的是,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掌握了多少人的“黑材料”,掌握了多少,準備什麼時候抖出來,抖出多少。只有在威脅到胡佛利益或聯邦調查局地位的時候,胡佛才會沒有徵兆地秘密送上一份材料。

比如,尼克松總統在初上任時,曾有意聽取“各方面的呼聲”,讓胡佛卸職。於是胡佛在一天夜裡私下拜會尼克松,隨即看似無意地拿出一份據說是特工“新送上來的材料”,裡面記錄的是尼克松和一名香港女子劉梅麗之間的多年糾葛。

尼克松此後不再提議讓胡佛辭職,並在胡佛75歲生日時公開表示“希望他能一直幹下去。”

但是,這件事又怎會如此輕易結束。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尼克松和胡佛

6

時間到了1971年,76歲的胡佛似乎步入了窘境。

外界對聯邦調查局——其實主要就是針對胡佛——的質疑聲越來越大。《華盛頓郵報》直接公佈了調查結果,說胡佛自1950年以來,他的年薪比一個國會議員還要多。此外,他禁止FBI員工在股票市場上搞投機,自己卻依靠石油大亨的幫助投資發財。

雖然每天作息規律,且生活並不奢華的胡佛似乎在用實際言行回擊一切謠言,但其實包括他自己心裡都明白:要置他於死地的人很多,而盼他快點死的人更多。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胡佛

他是美國除總統之外唯一擁有防彈轎車的官員——但為什麼要坐防彈轎車,他自己心裡也明白。

有身邊人回憶,在胡佛生命的最後一年,他的情緒變得非常暴躁,經常一個人把自己鎖在辦公室裡。

終於,在1972年的5月2日,77歲的胡佛倒在了自己的臥室中。

關於胡佛的死因,一直有各方的質疑。曾有一名白宮工作人員說,胡佛的個人專用座便器被投過一顆毒藥,這種毒藥藥發時毒性很強,且只有在死後幾小時內解剖才有可能被找出死因。

但種種猜測和說法始終沒有確切的證據,“心臟病突發”依舊是一個官方認可的解釋。

在胡佛的葬禮上,尼克松總統發表講話:

“今天,所有美國人都對J·埃德加·胡佛先生的去世感到悲傷。作為聯邦調查局的局長,胡佛先生擁有赤誠的忠心,卓越的能力和非凡的奉獻精神。可以說,他是在他自己所生活的這個年代裡的一個傳奇。”

而尼克松在自己的日記中則寫下這樣的話:

“他在一個適當的時候死了:幸運的是,他是在位的時候死的。如果他在之前被迫下臺抑或主動辭職,他都很可能被人殺死。”

在胡佛去世一個多月後,“水門事件”爆發,尼克松的政治生涯因此終結。

而在整個事件中,一直秘密提供關鍵證據的“深喉”,據說正是聯邦調查局的人。

「饅頭說」埃德加·胡佛:一個讓八任美國總統都心驚膽寒的人

《生活》雜誌封面上的胡佛

【饅頭說】

胡佛在鼎盛時期權力之大,以至於他可以干涉任意一部好萊塢電影的拍攝。

有一次,他認為一部電影中的一個男主放蕩不羈,實在是有損美國人的形象,於是就讓人傳話給導演:“這個人在結尾絕對不能活下來,必須死!”導演只能乖乖修改劇本。

這個小案例,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胡佛的爭議性。

認可他的人認為,胡佛憑一己之力建立了聯邦調查局,並用近乎變態的精神潔癖,在長時間內,監督從總統到議員,從各個層面維護了美國的安定和繁榮。

而不認可他的人則認為,可能胡佛是真心熱愛美國的,但他使用的方式方法卻是讓人感到恐懼的。跟蹤,竊聽,暗殺,爆醜聞威脅……種種手段已經類似蓋世太保,是對美國民主自由的一種褻瀆。

不過,無論是否認可胡佛,兩方面的人都同意一點:胡佛的權力實在太大了。

胡佛歷經8任美國總統,16任總檢察官,卻始終穩坐泰山。到了後來,聯邦調查局簡直成了胡佛的私家部隊,特工不認總統,只認胡佛。胡佛想查誰就查誰,想搞臭誰就能搞臭誰。在胡佛去世後,統計顯示,聯邦調查局擁有參議員的檔案 883份、眾議員的檔案722份——一切都在胡佛的掌握之中,就看他什麼時候想用。

大家害怕胡佛的,胡佛自己迷戀的,以及可能是最終把他送上不歸路的,歸根到底還是那兩個字:權力。

胡佛以77歲高齡不肯辭職,其中當然有對權力的迷戀,但另一方面,恐怕他自己也不敢想象,一旦失去了權力的庇護,結怨無數的他的下場究竟會如何。

這就是權力的可怕之處。

它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能給你巨大的安全感和虛榮感,讓人無法自拔。但另一方面,卻像毒品一樣,一旦失去,會有巨大的空虛感,乃至引來殺身之禍。

美國的副總統沃爾特·蒙代爾曾針對胡佛說過這樣一段話:

“從這段不堪的歷史終於徹悟到,我們是不能完全依靠有很大權力的人的好心,來保障我們的自由。”

是的,權力當然需要受到制約,但制約它的絕對不能是一個人——一旦“執劍人”的權力至高無上,那麼誰又來監督他呢?

監督權力的,只能是一套完善的制度。

這就是我們一定要提倡法治,而不是人治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