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耐药是联用还是换用替诺福韦?

【病例分享】

男性,52岁,恩替卡韦4年多,服药后病毒一直<1000,但是去年6月左右转阳性,4次方左右,肝功能正常。耐药检测如下,恩替卡韦是一个抗乙肝病毒耐药率发生非常低的核苷酸类似物,,但现实仍然发生了,一定要换药吗?下一步该如何选择抗病毒药物?

恩替卡韦耐药是联用还是换用替诺福韦?

【耐药是乙肝抗病毒的主要问题】

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病毒耐药。选择出耐药突变株的发生率与治疗前的HBV DNA水平,抑制病毒的速度,治疗的持续时间,之前暴露于核苷类似物治疗相关,更为重要的是:核苷类似物的耐药基因屏障。在首选的治疗慢性乙肝的核苷类似物中,恩替卡韦,TDF,TAF治疗核苷类似物未治患者时,具有极低的耐药率;对于核苷类似物经治患者,替诺福韦(TDF或者TAF)也具有极低的耐药率。耐药突变株也可导致核苷类似物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从而减少未来治疗药物的选择。

【换药的原因】

该病人显然已经病毒学突破,病毒学突破(定义为初始病毒学应答后,与HBV DNA最低相比,升高>1log(10倍)),病毒学突破之后,通常伴随生化学突破,定义为:治疗期间,已经获得生化学应答后,再次出现ALT升高。耐药突变株的出现,可导致初始应答后病情反复,在一些病例可导致肝炎发作及肝脏失代偿甚至肝衰竭的发生。所以必须换药。

【恩替卡韦的耐药机制】

恩替卡韦耐药似乎通过二重机制,初始选择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株M204V或者M204I,之后出现氨基酸替代rtT184,rtS202,或者rtM250。体外研究表明:184/202/250突变,对恩替卡韦敏感性的影响较小,但是这些突变中的任何一个突变,伴随M204V或者M204I出现时,则对恩替卡韦的敏感性降低10倍~250倍;当2个或者以上突变位点伴随M204V或者M204I突变同时出现时,则对恩替卡韦的敏感性下降超过>500倍。因此,尽管恩替卡韦单药治疗,对核苷类似物未治患者具有较低的耐药率(治疗5年时,大约为1%),但是,对于拉米夫定难治性患者,则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治疗5年,大约为50%)。采用较高剂量恩替卡韦(1mg vs 0.5mg)可以降低耐药发生率,但是这种治疗方案劣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或者替诺福韦酯单药治疗。据报道:在HBV/HIV合并感染的患者中,发现2例替诺福韦酯耐药(耐药位点为rtA194T),但是,在其它的研究中,还没有确定此发现。在TDF的Ⅲ期临床试验中,641例核苷类似物未治患者,接受TDF治疗8年,还没有发现TDF耐药的证据,病毒学突破的患者,多数由于依从性不佳所致。同样,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共纳入280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单独接受TDF或者TDF+恩曲他滨治疗240周,没有发现TDF耐药情况。尽管还缺乏TAF长期治疗耐药风险的数据,但是,治疗2年的数据显示:还没有发现耐药的情况。

为了防止耐药的发生,在治疗核苷类似物未治患者中,应给予基因耐药率最低的药物,并强化患者依从性。当选择高耐药屏障药物时(恩替卡韦,TDF,或者TAF),不必初始联合治疗。已经表明:对于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或者恩替卡韦-耐药HBV的患者,TDF单药治疗有效,可以作为首选的挽救治疗药物,尤其是既往核苷类似物治疗史不详时(表)。阿德福韦酯或者替诺福韦酯耐药HBV,可以选用恩替卡韦,尽管确定的替诺福韦酯耐药突变株极为罕见(见表)。恩替卡韦不能用于拉米夫定或者替比夫定耐药,因为后续治疗时,恩替卡韦耐药很高。

恩替卡韦耐药是联用还是换用替诺福韦?

最后,本例患者最后换用替诺福韦。

表格转自《AASLD 2018乙肝指导》

致谢:病例来自扬中中医院 吴启华主任提供,文章内容部分参考

张克(解放军第421医院感染内科)翻译的AASLD 2018写成。

本文转自“老谭说肝病”,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更多肝胆资讯,免费咨询医生,请关注“肝胆相照公益行动”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