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聞喜絳縣曲沃三縣共建一座廟 當朝宰相裴度射雁定名三謙廟

唐代聞喜絳縣曲沃三縣共建一座廟 當朝宰相裴度射雁定名三謙廟

在聞喜、絳縣、曲沃三縣的交界處,有一座奇峰挺秀,松柏蓊鬱的紫金山。每年春秋兩季來此遊山觀景的人很多。山上有一座廟,名為“三謙廟”。

據說在唐代的時候,聞喜、絳縣、曲沃三縣的鄉紳合計要在山頂上修一座魁星廟,以增添山的靈氣。工程初始,三個縣齊心協力,每縣還趕來1000只羊,在羊背上搭兩塊磚往山頂運。工程進行得很順利。

唐代聞喜絳縣曲沃三縣共建一座廟 當朝宰相裴度射雁定名三謙廟

此時,不知從哪兒來了個風水先生,說道:“山門向哪個縣開,哪個縣就要出大官,大的封侯拜相,小的也是五品。”三個縣便爭起廟門要朝自己縣開的問題來了。

聞喜縣的張紳士說:“廟宇坐北朝南是老規矩,廟門當然應該朝聞喜縣開。”絳縣的張紳士說:“古書上寫著‘紫氣東來’,廟門朝我縣開最合適。”曲沃縣的李紳士一聽著了急,抓耳撓腮想出個理由:“既然是魁星廟,北斗星最亮,自然應該朝北開。”各說各有理,爭執不下。

唐代聞喜絳縣曲沃三縣共建一座廟 當朝宰相裴度射雁定名三謙廟

吵嚷之間迎頭碰上巡察的絳州知府。知府大人停轎問明情況,心想:這號事情,在皇家律條上也找不出根據,怎麼能判定廟門應該朝哪縣開?

正在作難的時候,湊巧裴晉公騎馬過來了。裴晉公聽了知府的稟報,微微一笑,叫聞喜縣的張紳士上前答話。裴晉公說:“毫末小事,何苦如此爭得傷了和氣?三縣人情同手足,不論哪一縣出了人才,都是三縣人的光彩。依老夫之見,我們就讓了他們吧。”張紳士一聽茅塞頓開,還是晉國公站的高,看的遠,通曉大義,他就拱手相讓了。

唐代聞喜絳縣曲沃三縣共建一座廟 當朝宰相裴度射雁定名三謙廟

絳縣的王紳士腦子靈活,也跟著道:“廟門就朝曲沃開吧!”曲沃縣的李紳士倒覺得不好意思了,也謙讓了起來。

裴度一看,剛才是你爭我奪,現在是你謙他讓,比六月的天氣變化還快。可廟門朝哪個縣開的問題,究竟該怎麼解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在馬上拈弓搭箭,對著天上飛過來的雁行說:“我射落其中的一隻雁,掉在地上後,它的頭朝哪個縣,廟門就朝哪個縣開。”大家認為只好這樣。

唐代聞喜絳縣曲沃三縣共建一座廟 當朝宰相裴度射雁定名三謙廟

後來,這座廟蓋成了,在山門上掛了一塊“三謙廟”的金字大匾,同時也留下了這麼一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