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誇人都需要匿名了?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校園文學丨哲理感悟丨青春樂逗

有趣靈魂的聚集地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前段時間,QQ總提示我有人給我發消息,我點進去又沒找到,害得我以為我QQ被盜了,很是焦灼。直到後來我更新了一下QQ,才發現原來是QQ推出了一項新功能,叫坦白說

玩法確實簡單而有趣。

一點開,它會隨機提供一些評價詞條,比如:“全班學習的榜樣”“抗打擊能力超強”“熬心靈雞湯的一等廚師”“愛哭鼻子小迷糊”“溫文爾雅”“智商偶爾掉線”“超級演說家”等等...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隨機出現的詞條)

每個詞條下面會給你提供四個QQ好友,你可以選擇其中一人向TA發送這條評價,沒有符合的不想選也可以跳過。你的身份信息會被模糊成“一個相處5年的男生”“一個來自常德的女生”“一個獅子座的男生”之類的描述。

我看了下別人發給我的評價,千奇百怪有木有!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收到的部分評價)

原諒我不厚道的笑了,活了二十多年,我還真不知道我在別人心目中是一個這樣的人。作為一個擁有著洪荒之力且無敵喜感且口才一級棒且有趣的心靈純潔的小仙女,我也偷偷的玩了玩這個小遊戲。

點開看到一個“氣場強大的女王”詞條,我毫不猶豫的給班上那個強勢的團支書貼了上去。過了不久她竟然回覆了。

“你是XXX?”

“哇!QAQ,你怎麼直接就猜到了?”

“因為你的信息是一個XX(我家鄉名)的女生,我們班上就你是XX(我家鄉名)的。”

有點尷尬,第一次玩就被人猜出來了。還好我是中規中矩的評價,不然就真的尷尬了。

和她寒暄了一會兒,就結束了這次閒聊。最後她開玩笑似的對我說:如果你當面誇我,我會更高興的!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想知道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評價別人的時候又不想暴露自己。這是一種大眾心理,而坦白說完美的契合了這種心理,可能這就是它為什麼這麼受歡迎的原因吧。

而且坦白說有個好處是,它裡面的詞條都是正面的,不像QQ悄悄話,你可以在背後diss別人。在這裡,你只能選擇誇還是不誇。

這樣一個匿名的小遊戲,到今天已經有無限接近於兩千萬的用戶。它的口號是:每一個好友都有閃光點。

確實,基於它裡面所給的正面的詞條,我們可以從一個好的出發點去定義自己的好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你增加自己在朋友圈中的好感度,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或者發現別人的“閃光點”。

可是,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連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端午的時候,室友從另一個城市來看我。她大學之後選擇考研,在另一個城市培訓進修,日子過得很枯燥乏味。

見到我,她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跟我說著考研的辛苦。我聽著眼淚也下來了,一個女生獨自在陌生的城市為了夢想堅持,確實是挺不容易的。

我們一起去了以前的大學校園,並肩走過曾經灑下四年汗水的林蔭小道,說著曾經的一些共同的回憶,說著分開以後彼此的境遇。最後,我們在曾經常去的那家餐館吃飯。

我們互相說著對方的黑料。我罵她個妖豔賤貨,越來越好看了,她說我沒良心,這麼久都不去看她,還要她來找我。因為我們關係夠親密,所以我們可以肆無忌憚的評價著對方的好與不好。

端午假期結束後,她向我道別:“現在還能來找你玩玩逛逛,當面扯扯淡吹吹逼,真是特別美好。不知道下一次見面,會是在什麼時候了。珍重!”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我曾經是一個不怎麼喜歡閒聊的人。

以前每次和朋友聊天都會有如此的感覺——人為什麼要社交?為什麼要交朋友?為什麼要把心分給別人一些?我覺得一個人也挺好的。

後來書讀得多了,經歷的多了,才慢慢發現答案:因為人是無法靠自己就能完成自我探尋的,我們總是要通過別人來發現一個未知的自己。

朋友說畢業前開班會,老師組織大家相互感謝和評價,有幾個同班同學站在講臺上說喜歡和佩服自己,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竟會被這幾個幾乎沒怎麼打過招呼的同學喜歡著尊敬著。

她感嘆:“被人當面認可和誇讚,真的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從群匿名到悄悄話到坦白說,我們好像越來越不敢當面評價別人了。

似乎在這個年代,當面評價人的真性情是一種特別難得的品質。我們越來越學會乖張,圓滑。小時候可能還會天真幾句,現在,有事情先放在心裡,看情況再決定說不說,說也要找點好的場合說。

我沒說這樣不好,因為我自己也是這樣的。

我們遇到的人越多,經歷的越多,越明白自己是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和接納的,也不可能去喜歡所有人。我們只能努力做好自己,小心翼翼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和評價。

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我們在評價別人的時候;夸人就好像是在恭維,說句不好聽的就像是找茬,很難不被過分解讀。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可是,相較於坦白說,我還是更喜歡你當面評價我。

我們越是不喜歡去當面評價別人,越是希望別人能夠當面評價自己。

正因為真性情的人少,才顯得這種品質愈發的可貴。

並且,當面夸人和在坦白說裡夸人效果是不一樣的。

我可能會一時高興於你在坦白說裡對我的評價,可我在心裡,很難把這種評價當一回事。大概就是“看看就好了、不要太當真”的態度。畢竟隔著網絡的皮,我真的看不到你誇我時的心。

可如果你當面誇了我,哪怕只是一句,我也一定會記住這句話,並且很難再忘記。因為當面,所以愈加顯得真誠。我可以從你的表情,你的語氣,你的小動作來判斷,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如果你覺得當面去評價別人有點難以做到,那我們可以像坦白說一樣,只誇不黑。

儘管這樣做有恭維的嫌疑,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不是嗎?我相信只要我們是發自內心的,足夠誠懇,那麼,當面誇比背後誇,一定會更受人歡迎。

人和人之間其實也並不存在絕對的“衝突”。當我們學會溝通,並且不吝嗇自己的讚美——那是讓人愉悅和自信的東西,那麼我們在肯定對方的時候,正向的情緒也會回報在自己身上。

想起很久以前在書上看到過一句話——遇到人好時,需要感性地回報,遇到人壞時,記得理性地回擊。把用來報復的力氣用來擁抱我愛的人,是我所理解的“坦白”,也是我對“坦白”的定義。

坦白說,我喜歡你當面誇我。

ps:坦白說,我更喜歡盟友們給我點贊留言。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THE END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誇!給我往死裡誇!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坦白說:什麼時候我們夸人都需要匿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